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纪录片 > 历史

中华文明网

历史所“北京史学”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 2016-05-10 17:24历史
刘仲华;圆明园;学术交流;理政;北京史学;科研人员;学术讨论;轮班;所长;焚毁...

内容摘要:2016年 5月 4日中午,历史所组织了所内首次“北京史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刘仲华副所长主讲,靳宝副研究员主持。刘仲华副所长向所内各位同事宣讲了他的论文《清代圆明园轮班奏事以及御园理政的运行困境》。吴文涛、孙冬虎、王建伟、陈清茹、靳宝等从游牧民族特色、满汉对圆明园理政的不同态度、清代私人文集的使用等问题对文章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北京史学”讨论是历史所举办的首次相关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上班时间,促进所内各位同仁的学术交流,通过对大家的研究心得充分探讨,精进历史所的学术发展。历史所同时拟与高校、院内外科研机构的进行相关学术交流,以扩展本所科研人员研究视野、提升科研水平,为本院学术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刘仲华;圆明园;学术交流;理政;北京史学;科研人员;学术讨论;轮班;所长;焚毁

作者简介:

  2016年5月4日中午,历史所组织了所内首次“北京史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刘仲华副所长主讲,靳宝副研究员主持。

  刘仲华副所长向所内各位同事宣讲了他的论文《清代圆明园轮班奏事以及御园理政的运行困境》。他认为在宫廷之外修建苑囿作为理政之所是清代政治环境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清廷入关之初,多尔衮曾有在故宫之外的神木厂修建小城的想法,虽未能实现,但在紫禁城外修建苑囿的观念在清代统治者中长期存在。顺治帝多居在南苑中,康熙帝晚年也常住畅春园。自雍正帝开始,逐渐修缮的圆明园成为与宫城并存的清代国家权力中心,直至咸丰末年被焚毁。为缓解朝臣往来奔波两地之故而兴起的“轮班奏事”制度,经常成为皇帝勤政和各衙门办事效率的毒药。对皇帝在圆明园理政合理性的质疑,自雍正帝起一直存在,咸丰朝甚至成为朝臣批驳对象,直至被焚毁。此外,刘仲华还提及了三山五园的兴修对海淀镇发展的促进作用及运营圆明园对清廷财政造成的负担与困难等问题。这篇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西方的“新清史”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