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纪录片 > 历史

今日时报

追溯湘菜的历史涨知识

发布时间: 2016-05-30 14:22历史
微众圈 > 微信资讯 > 美食 > 文章 微信扫一扫阅读 追溯湘菜的历史涨知识 摘自公众号:美食生活网发布时间:2016/5/30 1:42:28 湖南古称“南蛮”,战国时期的居民主要是楚人和越人。迄今...

微众圈 > 微信资讯 > 美食 > 文章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阅读

追溯湘菜的历史涨知识

摘自公众号:美食生活网发布时间:2016/5/30 1:42:28

湖南古称“南蛮”,战国时期的居民主要是楚人和越人。迄今为止在湖南省

境内,已发现3000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尤其以洞庭湖平原地区和湘江河谷地带的分布最广。在出土的文物中又以饮食器皿最为多见,由此可知湖南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当时的饮食已形成了与中原地区不同的很多特点,一直沿袭到两汉。自成体系的湖南菜简称湘菜,从它形成以来,就以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声播海内外,成为中国烹饪中充满勃勃生气的组成部分,凝铸华夏饮食文化的精华。


从《楚辞·招魂》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湖南一带,食物的主要来源有

大米、小米、黄梁,以及野鸭、野生的大雁、天鹅和甲鱼、乌龟等,烹调技艺有烧、烤、煎、蒸、炖、煮、醋烹、卤、酱10种之多,形成酸、苦、咸、甜诸味,更以酸、苦味成为其独具的地方特色。《楚辞释》中云:“大苦,豉也”,就是指两千年来湖南民间的调味品豆豉,浏阳出产的豆豉至今仍然闻名全国。

到了汉代以后,湘菜的地方风格更加突出。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简·食单》中,对当时的饮食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载。其中的精美菜肴有近100种,仅“内羹”一项,就有5大类24种之多,另还有72种食物,比如鱼肤、牛腰、鹿骈、濯鸡等。而这时湘菜的烹调方法,也发展到16种之多,增加了羹、炙、熬、熘、胎、脯、腊、炮、醢等。还记录了佐料,主要有盐、酱、糖、豉、曲、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而独具特色的酸味菜也增加了很多,在《食单》中记录的酢莱和酸羹就多达10种。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稳定的成熟期,饮食文化在形式上更加刻

意求新,湘菜文化也不例外,确立了浓、香、淡的风格。形式上以完整保存原料的自然形态为风尚,还赋予各种内涵说道。比如以鸡代“凤”、以鹿寓“禄”、以羊为“祥”,龟鹤则象征着长寿。一条鱼象征着连年有“余”,若用桂花鱼,还含有“富贵”的意思。那时湘菜的菜单就已经开始按照生日、婚丧、升迁等进行不同的分类,一直沿用至今。

湖南地处亚热带,湿润多雨。自从明朝末年,辣椒由南美移植到中国后,湖商人嗜辣也渐渐出名。湖南的土壤非常适宜辣椒的生长,而且辣椒具有驱寒、祛风湿的功效,还能促进唾液分泌,增进人的食欲,所以在湖南喜食辣味食品的人逐渐增多,辣味菜也就成为湘菜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主要部分。


湘菜中的辣味是有很多讲究的,可以分为香辣、酸辣、麻辣、煳辣、油辣、脆辣、鲜辣、苦辣,与川菜的不同之处在于,湘莱的辣味莱是不放糖的。在湘菜的样式上,辣椒还可以作为点缀的材料,比如名菜“麻辣仔鸡”中,就用尖红椒与青蒜作装饰,使人见而思食。尽管湖南家常菜是以辣为主,但是湘菜宴席通常只有两道辣味菜。而近现代湘菜的发展已有很大的规模,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一个菜系,在晚清至民国初年,长沙一带有49家湘莱馆,比如潇湘、曲园、玉楼东、奇珍阁、挹爽楼、李合盛等,当时名厨辈出,像萧荣华、柳叁和、末善斋、毕河清等,如今湘菜的著名厨师,基本上都是他们的传人。

由于受湖南地区的物产、民风、习俗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湖南菜也形成了多元结构,其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基调,每个区域的地方风味菜各具特色,同时相互依存、彼此交流,构成了湘菜多姿多彩的格局。


今天的湘菜菜肴已经发展到4000种之多,名菜有300多种,在用料上也更为注重地方特色,一般主要菜肴都选用本地土特产作原料,佐料大多用红青辣椒、醋、姜、豆豉、五香粉等。在烹调技艺上,湘菜更注重形象美,先“色”夺人,多以蒸、煨、煎、炒、烧、腊见长,菜肴强调原汁原味、多味调和,具有酸、辣、麻、焦、香的特点,清香、浓鲜而脆嫩。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