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绵外坚守突破与探索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是绵阳市教体局直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寄宿制、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学校。学校占地230亩,共1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
学校坚持高远的现代办学思想,以“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与国际接轨”为办学目标,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永争第一”为办学精神,以“团结、落实、智慧、人文、进取”为工作方针,以“想得细、跟得紧、贴得近、落得实、合乎情”为管理特色,正在绘制“优质绵外、幸福绵外、内涵发展、全面跨越”的宏伟蓝图。
学校是“全国外国语学校会员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国家公派留学新加坡指定生源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青少年足球基地学校”“绵阳市培养输送体育特长生先进学校”“绵阳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以及“绵阳市全国外语等级培训考试中心”。
什么样的学校是最美好的学校?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幸福的教育?几十年的中高考实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激烈的教育竞争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被无数人诘问,又被无数人哂笑;被无数人捡起,又被无数人放下。绵阳外国语学校在17年的办学历程之中,回归教育原点,坚守教育规律,突破教育瓶颈,在各色游弋的帆船中,载着每一个生命静静地抵达理想的彼岸。
一、办学的价值坚守:回归本真
大道真醇,教育亦然。让教育理性地回归本真、回归朴实,让这门慢的艺术不要那么急急忙忙地奔跑在培养考生的路上,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样,教师才会幸福,学生才会快乐。
办学应该回归到怎样的本真呢?首先,要回归生命,回归人性:生命的格调,源于传道授业、言传身教,源于环境熏陶、文化濡染;在教学上求真,在德育上求善,在环境上求美。其次,要回归传统:不是回归到应试教育、八股取士,而是回归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持之以恒。然后,要回归平淡:拒绝俯就、迎合、媚悦、趋附,在平平常常的日子,怀着平平淡淡的心绪,把平平凡凡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回归尊重个性的教学。中西方传统教学的合理内核都是启发、质疑、诘问、探讨,苏格拉底和孔子这些先贤的教育思想,都有尊重个性的因子。绵外提出“四点”备课法——疑点、问点、趣点、美点;提出四种课堂建设——实验课堂、文化课堂、智慧课堂、宁静课堂;提出两种作业形式——阳光作业、自主作业;让个性在生命的原野中快乐生长。
回归重视修身的德育。儒家传统文化重视修身,天人合一、格物致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是其中的德育精髓。绵外构建了学生德育五大载体:主题班会,国学讲座,学生讲坛,示范评选,社会体验。开展了“知行合一”的德育活动: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心理教育,体验教育。旨在让学子内外兼修有担当,知行合一有德行。
回归英雄主义的情怀。英雄主义不是冒失主义,《辞海》中解释说,是“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的气概和行为”。它是我们生命涵养、人格提升的价值取向。绵外通过军训活动、牵手活动、助学活动、团队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的承载,让独生子女走出狭隘的生活圈子,学会坚韧、刚毅、果敢、奉献,昂扬起生命的意气、清气、骨气和正气。
回归阳光开朗的心态。直至唐宋,我们民族的心态一直都是开朗乐观、大气恢弘的;在明清的时候,封建专制主义得到极端发展,我们才逐步走向封闭。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学汇中西,彰显个性,教融古今,以文化人”为办学宗旨的绵阳外国语学校,正在践行着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办学追求。如:开设男孩节、女孩节,致力于培养大气的男生、高贵的女生;通过夏令营、海外游学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胸襟;通过主题班会、青春讲座、校外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包容人格。
回归快乐阅读的生活。阅读丰盈了人的精神生活,学校要培养会读书的学生,不是培养读死书的考生。绵外的课外阅读进入课程,规定每人每学期读书5至10本;班级建立图书角,进行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学校图书室收购学生读过的、写有推荐语的课外书籍;编辑《我们摘录的词句》《我的推荐——经典故事100篇》等校本资料;从小学低段一直到高三,给学生建立如下所示的阅读档案,在小升初、初升高面试的时候,占有相应的得分比重:
在教育的内涵构建中,当学校回归本位——教书育人,教师回归本位——言传身教,学生回归本位——生命成长,甚至社会摒弃功利和浮躁、降低对分数的倚重和期望,校园就会成为精神和生命生长的沃土。
二、办学的现实突破:走向幸福
好的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这实在不是一个新颖的提法。关键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教育,我们应该为之作出怎样的努力,这才是考量办学水平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起码有四个维度:一是致力于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致力于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是看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四是构筑追求生命幸福的境界。
首先,整合课程资源。绵外开设有丰富的实践课,如手工制作、校内劳动、校外实践、野营拉练等;在各个学部开设素质课,如书法、健身、舞蹈、演讲、读经等,这些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能力培养固化成课程形式,我们还尝试音乐、体育、美术、书法老师实行跨学部、跨年级授课,实现教育的无缝衔接;在各个学科开设学法课,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领衔主讲,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基于方法、基于学习能力的教与学;另外开设有基于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的兴趣课,着眼特长培养。如图所示:
其次,创新评价模式。绵外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阶梯性的评价体系,从不同视角去看待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明明白白地玩,让教师明明白白地教,明明白白地参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多元化。取消平均分参数,不歧视后进生;考查巩固率,看重学生的进步;鼓励发明创造,增设发明创造专项奖学金;试行活动课学分制,通过积分搭建小升初、初升高的阶梯。
然后,营造文化氛围。绵外推行十二年一贯制,我们提出办“美丽小学、魅力初中、精品高中、幸福绵外”的目标,让每一个绵外教师“尊重生命,敬畏教育,成就事业,尽责家国”,让每一个绵外学子“赢在起跑线,美在成长中,胜在人生路”。 学校通过“空教室”、“阳光体育”大课间、郊游踏青、读书节、漫画节、班主任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让“幸福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成长更生动,让生命更充实,让人生更美丽,让教育始终充盈着幸福、快乐和智慧。
三、办学的有益探索:开放办学
教育生态学原理认为,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因为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局限性,所以还要人为地为之创造适宜的条件,实现生态的平衡发展。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教育系统内进行环境的多维镶嵌,通过群体动力的生发,产生最大的教育效能呢?开放办学或许可以圆融社会和学校间的关系,另辟一条蹊径。
首先是开放心态。在教育竞争、功利评比为目的的驱使下,在安全管理、拒绝浮华为借口的推诿下,学校像古代的衙门一般成了禁区,封闭的岂止是校舍,其实是心态。我们害怕升学率不高,害怕被“竞争对手”超过,害怕被挑刺、被监督、被审视,害怕被社会的湍流冲向沙滩和荒漠,教育自卑和教育自负居然共生共栖。我们需要更新办学的理念,开放办学的心态,恢复办学的自信,重塑办学的价值。
其次是开放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思维和灵感的智慧碰撞,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是教研和教学的瞬间迸发。绵外有相对集中的教学活动开放周,每期共推出100余堂开放课,高校和教科所的专家、社会各界朋友、兄弟学校教师都可以来观摩。绵外还有相对分散的课堂开放交流,欢迎来自省内外的专家、老师、朋友随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办公室,探讨课堂教学。
然后是开放活动。课堂内外,活动是推动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是生命的现实处境和成长的本真释放。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社团活动、德育活动,都是学校的生命律动和内在节奏。绵外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书画展、经典诵读等活动,都尽可能地吸纳文化名流、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兄弟学校等广泛参加。艺术节上,年画、面塑、剪纸、草编、糖画等民间艺术走进校园;运动会上,家长代表队、警察代表队、保安代表队、生活老师代表队等各界朋友热情参与。
学校开放办学,干部开放办公,教师开放教学;学生实践,教师创造,家长理解,社会参与,内外形成合力,既传递文化,又协助个人社会化,使人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教育为了什么而存在?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文化的传承,为了人类对自身的超越,也为了人类对自身的救赎。孩子们大声喧闹和安静阅读、冥思苦想和豁然开朗、仰望星空和脚踏大地,都是生命形态之上乘,尊重它们、欣赏它们、磨砺它们、提升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办教育者,当奉教育为宗教,遵循教育的哲学,从中聆听到鸟声虫声、风声雨声,那都是生命的梵音,从中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这是幸福教育的原点。
十多年来,绵阳外国语学校秉承开放的办学理念,以开阔的办学视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有远大志向和学识才干的社会栋梁。有40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实现了人生抱负;近百名学生步出国门,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一流大学。2016年,继成功举办加拿大海外高中之后,绵外加拿大海外小学、海外初中相继开办;2016年, “互联网云课堂”将进入绵外。
短短十余年,学校实现了从“筹建”到“品牌”再到“辐射”的战略转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绵外秉承“学汇中西,彰显个性,教融古今,以文化人”的办学宗旨,在坚守中突破,在突破中探索,在探索中超越,不断追求至高至醇的教育境界,让每一个生命走向成功、走向卓越、走向幸福!
绵阳特约通讯员: 左 平 王 泉 陈 豪
绵阳特约通讯员: 左 平 王 泉 陈 豪
- 上一篇:2016重庆三支一扶面试热点:探索赣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 下一篇:下一篇: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