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纪录片 > 文化

中华文明网

北师大教授朱红文:对网红文化不能粗暴棒杀

发布时间: 2016-05-31 13:33文化
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 当前的网络时代,大众文化逐渐成为主流,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唯恐不能搭上最热的话题,不能聊起最热的红人,似乎“知道”早已比“为...

  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

  当前的网络时代,大众文化逐渐成为主流,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唯恐不能搭上最热的话题,不能聊起最热的红人,似乎“知道”早已比“为什么”更有存在感。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朱红文看来,知识接受碎片化是青少年追逐虚无、思考浅薄的主因,应通过各界合力引导青少年有更高追求。

  中国青年报:“网红”为什么受欢迎?

  朱红文: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化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需要学习知识、技能及社会规范等,他们去学习或者模仿别人的行为是正常的。在学习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继承机制。道理上讲,我们的确是应该通过一些非常杰出的社会精英,给年轻人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网络时代,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叫符号化社会,为制造网络红人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网络的碎片化和表面化,更催生了网络泡沫化的文化现象。

  所以相较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引导力的文化类型,但是我认为大众文化本身不能淹没或者否定精英文化。

  中国青年报:如何纠正这种错误示范?

  朱红文:网络红人是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一个现象,之所以会觉得不是特别好,觉得他们的“范儿”不是我们文化里所提倡的,主要是没有文化内涵。

  首先,从文化界、知识界、教育界,都应该去思考,怎么面向青少年,传播有思想深度、有知识的一种精英式的人格特征,怎么将这种思想渗入青少年的教育体系里。知识界需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怎么能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确立他们可以学习的人格或榜样。

  其次,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确应该反思,你追求的东西是真的“范儿”吗?值得吗?因此,应该培养青少年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性意识,反思意识。反思你所人云亦云的、追逐的,那些跟你个人生活、未来成长及人格特征,到底是不是吻合?青少年有反叛意识时,也会主动去学习,但如何借之引导到健康的成长路径上,就是教育的问题了。

  现在类似网络红人这样的文化现象,不能简单地否认它,某种环境里,它是以主流文化的面貌出现的。你既有告诉年轻人如何成长的责任,也有不能粗暴棒杀的意识。

  另外一种情况是,很多网络红人的范儿,来源于商业操作。相关的文化公司和媒体,都应该有职业操守和良心。制造出这些文化垃圾去污染青少年的心灵、扭曲他们的人格,这是非常不道德的,甚至是在犯罪。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商业文化与其他文化间如何达成和谐,是值得我们社会大众或知识界去思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偶像文化中的审美在堕落吗?过去是什么样的?

  朱红文:我们不能说以往都比较好,现在就差,每一代人个性成长中都会有一些特征。青少年需要标榜自己的个性,就在于把自我和非我割裂开来作标示,这是人的成长现象。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对象。

  以往的时代可能存在过分的标签化,可能是意识形态的现象。尤其在比较左的时代,就过于脸谱化。但现在的大众文化也有比较可怕的地方。一上地铁,所有人都捧着手机,青少年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依赖手机这种媒介,越来越琐碎和浅薄,这个值得反思。

  令我们学者更担心的是,在数字文化、大众文化之外,印刷文化这样有深度的阅读,怎么才能吸引到青少年。我们能给青少年提供什么样的文化?青少年应该接受什么样文化?我们不能一味地批判他们逆反。

  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征,但现在的青少年碎片化的学习是造成他们不会深度思考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才会追逐那些比较虚化、停留在感官上的东西。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真正涉及对人格和人生的反思和认知,没有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接受,这才是令人担心的。

  中国青年报:应该把不好的示范拎出来吗?

  朱红文: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网络化的时代,我认为网络红人的塑造机制并没有太大差别。比如国外的Lady Gaga,也是标新立异,到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这种炒作在网络时代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相比棒杀,我们更需要一个大众文化批评的机制。

  比如这个叫莫晴(化名)的网络红人,她要摆脱贫穷的困境,她也需要一些成长空间,这些动机都是对的,从她个人的生活状态来讲,也不用做太多道德批评。但在这个时候,大众文化就需要提供一种更切实的发展建议,去滤掉虚伪和过度炒作的成分,帮助有些人找到一种正确表达自己的路子。

  不能只是现在二十几岁红,路子不正,再过十年二十年就可能红不了、红不对了。如果能一直红,这个机制能一直有创新地健康运作,也值得鼓励。所以,我认为不应对个体进行道德评判,而应该存在某种文化批评机制,让媒体和学界对网络文化作思考和评论,这才能真正引导青少年向健康方向发展。

  中国青年报:应鼓励青少年具备什么品质?

  朱红文: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实际上是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特点,涉及教育、科技,社会的产业结构、知识结构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支持一个民族发展的,还是它的科学、产业创新,或者说制度创新等一些核心的东西。

  个人身上表现出的急躁是可以理解的。但对整个文化、科学、教育界来说,精英文化是慢功夫,它需要你长期投入研究、精力到这样一种精神活动、创造活动中。应该鼓励我们年轻人有一种投身知识文化、献身民族未来的追求,有一种民族事业心,对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内在的关怀。不能只挣个钱、露个脸,那就太浅薄、太没有活力了。

  原标题:北师大教授朱红文:对网红文化不能粗暴棒杀

  稿源:新华网

  作者:

原标题: 原标题:北师大教授朱红文:对网红文化不能粗暴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