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学徒制”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幻想
在当代社会,原样复制学徒制,当然只能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幻想。
文丨刘志权
作为传统相声的“振兴者”,这些年,德云社一直为公众提供了不少娱乐,也因此,理所当然收获了不菲的利益。现在,它终于“赤膊上阵”,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宫闱内斗”方式,将自身献上公众狂欢的“祭坛”。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它不出意外地抢到“头条”,继王宝强离婚之后,掀起了民众新一轮围观和吐槽的热潮。
公众的热议,除了与德云社这些年的走红有关,还因为事件本身的戏剧感。从郭德纲“清理门户”、“从此江湖路远,不必再见”类似江湖切口的声明,到重修家谱,夺回艺名的做派,都像是一出天然的古装武侠剧。而徒弟的反目和曝料,则像一部当代商战片。
不同语境的嫁接,是“滑稽”形成的内在机制,也正是这出闹剧的核心矛盾。一方面,德云社就是“郭家班”,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佐以家法家规和繁文缛节,当然,可能也有约定俗成的行规;另一方面,拒认学生就是学徒,面对师傅克扣戏酬,拿徒弟当廉价劳力的做法,拒绝师傅把利益通过法律形式固定化,愤而出走,体现的是当代权利意识。
如果抛开利益,带点浪漫的怀想,传统的学徒制颇有点像新建的仿古街区,或者博物馆里的三寸金莲,看上去挺美,其实有着被历史湮灭的心酸与无奈。在理想的状态下,维持学徒制的,可以是师傅的“良心”。但是,细想,经济有压力了难免会转嫁情绪,经济宽裕了难免会有私心。即便没有外界干扰,徒弟多了师傅也难免有偏心。徒弟怎么办?社会没有给徒弟申张权利的空间,心中的委屈,只能靠“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来排解。这便是传承。
在当代社会,原样复制学徒制,当然只能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幻想。因为封闭的“家天下”不再可能,“人”的独立意识一旦觉醒,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式的生物链条,便被砍断。这也是自由平等的应有之义。如果谁再拘泥于学徒制其形,便是食古不化;遭致反抗,理固宜然。
当然,学徒制未必完全不可取。事实上,在当下许多与传统相关的行业,诸如中医药、戏剧曲艺,以及高校的导师与研究生等关系上,都有学徒制的影子。而凝聚这种关系的,不是人治,是爱和情感,是师傅的道德和人格。正是这些法治之外古朴的、甚至过时的东西,维系着这个古老的形式。它让人感动,但也无比脆弱。
德云社的做派,有点让人想起前不久的电影《老炮儿》。同样是传统规矩在当下社会的失败,但“老炮儿”毕竟还收获了观众以及电影中对手的尊敬。原因是,老炮除了守了传统的规矩,还守了传统的道德。
- 上一篇:别样中秋,相聚百乐门恒大海口文化旅游城中秋节主题活动倾情上演
- 下一篇:下一篇:王键:我眼中的中外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