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拆成平地 曾7天7夜拔地而起
曾经的非典医院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
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7年前北京市抗击非典疫情的“根据地”,将彻底成为历史。
近期,该医院开始拆除,地块有可能变为疗养院。
今天上午,当年的抗非功臣回到故地,来告别这所亲手建设起来的特殊医院。
目击
医院拆完抗非医生连连叹息
“全拆完了,全拆完了……”今天上午9时许,站在曾经出生入死的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外,空军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王海涛连连叹息。
这里已经没有了站岗的武警,大门紧锁,唯一的门卫拿着铁铲将王海涛挡在门外。
透过门缝记者看到,院内一片狼藉,堆满了建筑垃圾,不时有货车进出。废墟中,仅有一个“22病区”的牌子在提醒着:这里曾是医院。
医院东南角的简易板房已不见了踪影,工人们说,曾经装满药品和医疗用具的库房已经空空荡荡了。
医院西南口曾经挂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小汤山非典医院”牌子也不见了踪影,部队撤离后没多久,牌子就摘了下来。
留念
3年前回访被拒之门外
王海涛曾任小汤山非典医院医务部主任。过去的6年,他只在3年前回来看过一次。
那年,他和同事一起回来,想进医院旧址看看,却被门口站岗的武警拦了下来。
无论怎么解释自己曾在这里工作,他们都没能进去。最终,还是王海涛托人找了部队的领导,他们才在专人的陪同下在医院里转了一圈。
“都拆成这样了,可不是一两天能干成的。”看着医院四周的别墅和楼房已初具规模、一个个小区正拔地而起,王海涛在门前停留了几分钟,“如今全变样了,既然小区都有了,留着这所医院真是没什么用了。”
建院
7天7夜建起一所传染病医院
“只用了7天7夜,就建成了一所传染病医院。”回忆起当年在医院工作的场景,王海涛滔滔不绝。
2003年4月25日清晨,王海涛接受了去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的动员。
到了那里他才知道,规划要建的这所医院还是一片草坪。这里计划容纳1000张床位。“当时我们开了一个小型发布会,但在场的许多外国记者都称‘这是不可思议的’。”王海涛说。
他回忆,从2003年4月25日开始动工,传染病医院的要求有很多,需要一边盖着简易房,一边改着图纸。
同时,药品、医疗器械、器材也要全部到位。仅仅7天7夜的时间,一所拥有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医院建成了。
救治
两个多月时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在小汤山非典医院工作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王海涛每天只睡2-3个小时,“所有的人都是轮换上岗,24小时不休息。”
医院建成后,开始接收非典病人。
那时,每天新发的病人都在100-200例,北京的各大医院已经都满了,很多还需要往这所医院转。
王海涛说:“从4月底开始协助建医院,到后来7月初北京解除隔离状态、我们撤离,2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共收治了700多位非典患者,而真正在小汤山死亡的患者也只有四五位,可以说,当时在我们医院就诊的患者死亡率很低。”
病人最多时有680个。有的病人在这里想跳墙逃跑,还是王海涛给劝说回去的。他们当时就住在旁边小汤山疗养院的黄色楼里……
离开
至今仍保留非典期间的工作服
“最后,在我们离开小汤山非典医院的时候,还有很多已经可以出院的患者和我们合影留念,现在想想都觉得这所医院带给我太多回忆,毕竟2003年的非典给中国人留下的烙印太深刻了。”王海涛说。
直到现在,王海涛还留着一件当初在非典期间的工作服,他现在使用的手机号也是抗击非典时医院特意为他配的。
规划
可能建成小汤山疗养院二期
据门卫介绍,医院拆除后,有可能划归小汤山疗养院,但目前未见施工。
上午记者联系小汤山疗养院院办,未得到明确回复。
小汤山镇政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小汤山非典医院地块过去属于村集体用地,非典疫情以后,该用地被划入小汤山疗养院。
小汤山疗养院有意扩大规模,原小汤山非典医院地块可能作为疗养院二期工程建设用地。文/记者许峰玮实习记者蒋桂佳
大事记
●2003年4月21日,在北京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北京市决定建立一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
●5月1日深夜,北京市第一所专门治疗非典的临时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非典医院二部开始接收病人。
●5月5日,全国各地114所军队医院的1200名医护人员分三批全部抵达。这是北京非典疫情由严峻走向缓和的转折点。
●6月20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最后一批18名病人康复出院,全院收治北京市60家医院转入的确诊非典病人680名,也是世界上收治非典病人最多的一所医院,而病死率不到1.2%,为世界最低。
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小汤山非典医院创下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均属世界之最。
●6月21日,在北京市召开庆功会时,所有的医护人员相互拥抱在一起痛哭,将近两个月的辛劳、泪水全部倾泻而出。
- 上一篇:2013跨年时尚明星华服集锦
- 下一篇:下一篇:环球视野:历史VS现代 英美两大现代艺术馆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