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公开课 > 历史人文

中华文明网

走进榆林博物馆 感受历史

发布时间: 2016-05-19 10:51历史人文
走进榆林博物馆 感受历史_资讯_新浪榆林...

 

 

  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榆林境内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春秋属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明朝设榆林卫,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撤地设市。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目前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殷墟之外商代晚期规模最大的建筑遗迹辛庄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史迹。

  全市现已查明的各类文物点达13883处,已公布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9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0处。全市国有馆藏文物近6万件(组)。

  全市现有博物馆、纪念馆21座,其中国有文物系统11座:榆林民俗博物馆、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镇北台长城博物馆、神木县博物馆、府谷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定边县文博馆、绥德县博物馆、米脂县博物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国有非文物系统2座:神府革命纪念馆、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民营博物馆8座:神木县古麟州博物馆、府谷富昌博物馆、榆林尚古博物馆、榆林上郡博物馆、陕西观止文化艺术博物馆、佳县赤牛坬民俗博物馆、府谷县荣河博物馆、榆阳区龙文化博物馆。

  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市文广局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一、榆林民俗博物馆

  民风民俗古色古香

  榆林民俗博物馆位于榆林古城大街田丰年巷3号院,北倚建于明成化年后期的鼓楼,南傍明武宗曾下榻两月有余的凯歌楼,2003年建成正式对外开放,被榆林市文明办命名为榆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被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命名为榆林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基地,被榆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俗博物馆所在地田丰年巷3号院是榆林古城现存较为完好的仅存的八处四合院之一,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1.9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名宅独院式四合院,由大门、二门、照壁、房屋(正房、东西厢房、耳房、南房合围成正方院落)组成,全院建筑为硬山式“人”字顶砖木结构,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民俗博物馆依托和利用现有古建筑,以榆林城老四合院民居摆设为基本脉络,陈列为反映榆林当地民风民俗的展览,分为:榆林城历史民宅展、陕北婚俗展、古商贾文化展,新增凯歌楼红色文化展。馆内现有藏品500余件,纸品千余件,展出藏品400多件。

  时间:5月17日

  地点:榆林民俗博物馆沙河公园展区

  活动:举行榆林市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博物馆与校园手拉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演出,引导群众参观榆林民俗博物馆沙河公园展区。

  二、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

  历史写真艺术瑰宝

  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位于榆林世纪广场北,2008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是榆林市第一座专题性博物馆,被榆林市文明办命名为榆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被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命名为榆林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基地,被榆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展厅面积1619平方米,博物馆分为序厅、复原下沉汉画像石墓葬厅、汉画像石展厅、幻影成像演播室四部分。展出的200多块画像石均为榆林东汉画像石中的精品,以神木大保当汉墓、绥德辛店汉墓、米脂官庄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为主,有灵禽瑞兽、神话故事、忠勇典故、民间生活、战争、娱乐、宗教信仰、民族融合等题材,集中反映了陕北汉代人的信仰和社会生活画面。

  榆林汉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晚期,大约延续了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其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北的汉代文明。榆林汉画像石从数量、内容到风格在全国都具有特殊地位,中国乃至世界汉画学者均对榆林画像石特别关注,屡有专家亲临榆林市考察观摩、研究论证。作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寻根,汉代画像石的研究是一种直观的方式和可靠的形式,它直观地展示了汉代的政治、社会关系、生产力、精神信仰等方方面面的社会面貌,被学者看作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画卷。截至目前,榆林画像石的研究专著有《陕北东汉画像石选集》《陕北汉代画像石》。神木大保当1996年—2000年出土画像石66块,在考古报告《神木大保当》一书中作了全面著述。另外,其他相关研究成果收录在《中国汉画研究》《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美术考古》等著作中。

  时间:5月18日—6月20日

  地点: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

  活动:举办“孝播人间传承美德”孝文化图片展;举办“答案就在这里”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博物馆主题活动“大圣来寻宝”;邀请与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对子学校市第十中学、市实验小学等的学生参与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宣传资料等。

  三、神木县博物馆

  边塞雄风朔色常青

  神木县博物馆位于神木县麟州街北段,于2010年2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陕北县级博物馆中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一座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工作站在博物馆挂牌成立。

  博物馆广场雕塑取材于最具代表性的出土于神木县大保当镇纳林高兔村的鹰嘴金怪兽,为匈奴贵族的冠饰,是汉民族农耕文化和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件难得的珍品。博物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厅面积3200多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部分。基本陈列按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建立三大展厅,展示三个时段的各种器物。专题陈列有:恐龙展厅、杨家将文化专题展厅、汉画像石专题展厅、县情展厅以及科技馆。现有馆藏文物8000多件(组)。陈列以神木境内出土文物为主,通过多形式的展览,从多角度、多方位展示神木及陕北历史文物的丰富内涵,展现神木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进、层叠兴替的发展历程。

  时间:2016年5月14日—6月10日

  地点:神木县博物馆

  活动:5月14日—15日,举办神木县博物馆临时展厅“欢乐考古体验”活动;5月16日,举办“传承本土文明·关爱少儿成长·义工走基层送文化服务活动”走进孙家岔九年制学校;与共建“德育基地”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展“爱上博物馆,助学成长路”的主题教育活动;5月17日—18日,设立宣传台,向市民发放文物保护宣传资料,宣讲文物保护、传统历史文化知识;6月10日,举办“首届神木县博物馆讲解员大赛”。

  四、米脂县博物馆

  闯王行宫藏古纳今

  米脂县博物馆位于米脂县李自成行宫内,1982年7月成立,1985年更名为米脂县博物馆。1994年10月被陕西省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0年3月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一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博物馆依托李自成行宫而建,陈列分为李自成生平事迹展厅、米脂婆姨史迹展厅、东汉画像石展厅、李自成评述馆等。现有馆藏文物1000多件(组),均为本县出土和民间征集的文物。其中,东汉墓葬画像石最为珍贵,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艺术表现力强,地域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文物中占突出地位,被专家们称之为“汉代社会生活的实录”,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奇葩。

  窑洞庄园迎接曙光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处,于1972年12月建立,197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杨家沟过去是陕北最大的地主家族——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庄园的所在地。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在杨家沟马氏庄园居住了四个月零两天时间。在这里,毛泽东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确定了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十大军事原则”,向全党发出了伟大的号召:“曙光就在这里,我们应当努力。”杨家沟革命旧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杨家沟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由会议旧址、毛主席及周恩来旧居、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和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四部分组成,陈列主要以历史原貌实物、照片、地图、图版等真实、全面地反映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期间的生活及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2016年5月18日—6月20日

  地点:米脂县博物馆

  活动:5月18日举办“孝播人间传承美德”孝文化图片展;组织中小学生免费参观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宣传资料;6月中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镇活动。

  五、汉画贞石商周青铜----绥德县博物馆、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绥德县博物馆于1981正式建成开放,位于绥德县城内疏属山山顶,与秦太子扶苏墓区相连。

  博物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4000多件(组)。藏品起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分为画像石、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金银器、石器、钱币、石刻、骨器、锡器以及植物化石、革命文物等。青铜器是绥德县博物馆藏品数量最多、历史价值较高的一类。东汉画像石是陕北历史文物的代表作,绥德县境内出土画像石有500多块。

  时间:2016年5月17日—5月18日

  地点:绥德县博物馆、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活动:设置宣传展板;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宣传资料,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黄土文明边塞风情---榆林尚古博物馆

  榆林上郡博物馆位于榆林市人民中路45号,于2012年4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属于综合类民营博物馆。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4000件,展品均为榆林本地出土的文物,体现了浓厚的陕北本土文化特色。博物馆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分为陶器展厅和青铜器展厅。陶器展厅主要分为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峁类陶器、秦汉时期陶器三个主题,展出文物1700余件。青铜器展厅主要展出铜镜、铜印、带钩、冷兵器等青铜器1000余件。

  榆林尚古博物馆位于榆林市高新区中兴路北轻工路东,2011年8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综合类民营博物馆。榆林尚古博物馆占地面积20余亩,馆藏文物共有2000余件,展馆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三个展区:古陶器展区,展示了半坡文化、龙山文化等重要的文化遗存,集中反映了榆林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流变过程;青铜器和瓷器展区,展示了商代青铜器和元代、清代的瓷器;佛造像展区,展示了从唐代早期到清代光绪年间的各个历史时期形象各异的佛造像。

  时间:2016年5月17日—18日。

  地点:榆林民俗博物馆沙河公园展区广场、榆林世纪广场。

  活动:设置榆林尚古博物馆宣传展板。

  茶马古道四省要冲

  定边,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接壤之处。因为产盐,定边成为盐马古道的起点。定边县文博馆位于定边县定边镇鼓楼南街文化广场西侧,建于2003年,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

  文博馆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分为三个展区陈列,第一展区主要陈列中国原始社会至汉代的重要实物资料,展品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研魔棒、石斧、石刀及汉代墓葬出土的博山炉、陶灶、陶羊等陶器;第二展区主要陈列唐代铜镜、宋代瓷器、明代玉器、明清铜佛像等;第三展区主要陈列清代字画、《五典坡》人物纱灯图等。现有馆藏文物700多件。

  运筹帷幄走向胜利----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佳县佳芦镇神泉村,于2001年1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景区。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由上、中、下三院组成,上院是封闭的四合院,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旧居,中院和下院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的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佳县生活、战斗过100天,在神泉堡就度过57天。这期间毛泽东起草并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国土地法大纲》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文献,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毛泽东、周恩来还进行了包括动员、讲话、指示、题词、视察等大量活动,留下了供后人学习、参观、瞻仰的大量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一般公众受教育的场所。美国学者顾迪在《将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行政管理的原则》两篇专论中,进一步强调博物馆必须致力于革新教育,开展积极的活动,使之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从事研究的场所,而且要成为教育机构的补充设施,校外教学园地。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

  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国际博物馆日历年主题

  1977年 博物馆与文化交流

  1980年 博物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职责

  1983年 博物馆如何适应发展中的世界

  1986年 博物馆和我们遗产的未来: 紧急呼救

  1989年 博物馆: 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者

  1992年 博物馆与环境

  1993年 博物馆与原住民

  1994年 博物馆幕后

  1995年 回应与责任

  1996年 为明天收藏今日

  1997年 与非法贩运文物行为斗争

  1998年 “博物馆与文化多元性: 古老的文化,崭新的世界”

  1999年 发现的喜悦

  2000年 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

  2001年 博物馆与建设社区

  2002年 博物馆与全球化

  2003年 博物馆与朋友

  2004年 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2005年 博物馆文化桥梁

  2006年 博物馆与青少年

  2007年 博物馆与共同遗产

  2008年 博物馆——紧贴时代步伐

  2009年 博物馆与旅游业

  2010年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2011年 博物馆与记忆

  2012年 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 新挑战、新启示

  2013年 博物馆 (记忆+创造力) =社会变革

  2014年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2015年 博物馆致力于可持续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