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历史 > 史实见证

中华文明网

《大后方》获“纪录·中国”抗战类作品一等奖·重庆晨报数字报

发布时间: 2016-05-25 10:46史实见证
据重庆日报消息 11月28日,第九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活动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广电纪实传媒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选送的《大后方》获得第九届“纪录·中国”创优评...

据重庆日报消息 11月28日,第九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活动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广电纪实传媒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选送的《大后方》获得第九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活动抗战(文献)类作品一等奖。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平出席活动开幕式。

胡占凡表示,纪录片是形象展现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它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传播性,希望中国的纪录片人能够把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的感悟融入到富有激情的创作中。

燕平说,纪录片《大后方》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方面展示了重庆厚重的历史,而重庆的现实十分精彩,重庆的未来更值得期待,欢迎纪录片领域的专家们关注、纪录重庆的发展,见证重庆的未来。

据悉,第九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联合主办。活动包括开幕纪录片《大后方》欣赏、抗战主题学术论坛、颁奖典礼等内容。

■揭秘

《大后方》是一部严谨而有情怀的作品

12集抗战纪录片《大后方》是一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由市委宣传部、重庆广电等联手打造。

从800余部作品中胜出

“纪录·中国”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创办的品牌,已举办过八届。

“今年8月31日开播以来,《大后方》在口碑与收视方面获得双丰收,不但得到学术界好评,还以5600万的点击率成为今年网络收视最佳的电视纪录片。”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大后方》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大的,“一部纪录片拍出了重庆人的精气神,城市形象也得以彰显。”

“本次活动共收到各地选送的作品800多部,能够拿到一等奖实属不易,《大后方》是一部严谨而有情怀的作品。”中国广电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说,与热闹的综艺节目或影视剧相比,纪录片创作是件苦差,但这种执着坚守的力量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令人钦佩。

830部素材长达276小时

《大后方》传递的爱国情感在波澜不惊的冷静讲述之下涌动,战乱纷争中随处可见的人间烟火感动了不少观众。

12集的作品似乎体量不算巨大,但整个创作过程却历经艰辛。拍摄耗时两年多,时长276小时,共计830余部的原始素材被浓缩成600分钟的片子,其中凝聚着团队的辛苦付出。

“除了飞跃大洋去到全世界顶级学术机构找寻素材,剧组成员还得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才能弥补各自专业教育背景中大后方这段史实的欠缺之处,然后理清逻辑从混沌中逐渐清晰,边拍边写,在无数次头脑风暴中让片子成型。”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感叹,“对于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海内外先辈来说,云山万里告别重庆之后,《大后方》让他们与历史在荧屏中重逢。”

渝派纪录片厚积薄发

重庆广电副总裁黄翔说:“相对于业内偏爱的国际派纪录片制作,我们对大制作与小题材都不偏废,既能拍《邓小平主政大西南》的宏大叙事,也能拍大众喜闻乐见的《嘿,小面》,人文情怀与精巧精致的手法结合,彰显着重庆纪录片人内敛的张力。‘渝派’纪录片发展并不急躁,但是很耐看,我觉得《大后方》的成功也说明,我们正迎来厚积薄发的时代。”

本报记者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