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历史 > 史实见证

中华文明网

2018年刚过了俩月 西方就给中国扣上4顶“高帽”

发布时间: 2018-03-01 20:25史实见证
去年11月,美国《外交》双月刊发表文章首次提到“锐实力”一词,被视为这轮炒作的“热身”。去年12月5日,美国国...

  原标题:2018年才刚过了两个月,西方就给中国扣上了四顶“高帽”

  看起来,过去的这个月里,当大家忙着欢度春节时,有些西方国家并没有停止“惦记”中国。

  就在一周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抨击了中国经济政策是“非市场行为”。

  过年期间,德国副总理则抛出长篇大论,形容中国是西方自由制度大厦的“打桩者”。

▲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

▲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

  这也是继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不久前抛出的“新帝国主义列强”之后,西方国家再度给中国扣上的“高帽”。

▲外媒报道截图

▲外媒报道截图

  而说起这个话题,又怎能不提去年年底被西方卖力炒作的“锐实力”?

  写到这里,小锐忍不住想问:如此殚精竭虑各种“造词”,难道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关(jiao)注(lv)已经夸张到这种地步了吗?

  “炒冷饭+双标”炮制出的“锐实力”……

  西方对中国的这波“造词运动”,以“锐实力”的提出为显著标志。

  而从这个热词的“走红时间线”来看,西方对于“锐实力”概念的炒作有着清晰的层次和路径。

  去年11月,美国《外交》双月刊发表文章首次提到“锐实力”一词,被视为这轮炒作的“热身”。

  去年12月5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表名为《锐实力:日益增长的威权影响力》的报告,率先将舆论矛头直指中俄。

  去年12月16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跟进炒作,将“锐实力”一词放进封面。

  今年1月,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更是接力在《外交》杂志上专门发表文章,再给中俄贴上“锐实力”标签。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报告中这样定义“锐实力”:中国和俄罗斯花费数十亿美元,运用各种手段,诸如人文交流、各类文化活动、教育项目以及传媒和信息项目,在世界各地营造公共舆论和观念。这种做法,既不像硬实力那样具有强制性,也不是“软实力”那样的“魅力攻势”,因此称之为“锐实力”。

  而《经济学人》则这样强调中国“锐实力”的“能量”:一把“能穿透文化壁垒,改变西方价值观的利刃”。

  但,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并没能让西方如愿。

  首先是最先炮制“锐实力”概念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被媒体扒皮:这个位于华盛顿的非政府组织和智库不仅有美国政府背景,更长期接受来自美国国会的巨额资金支持。

▲美国民主基金会发布的“锐实力”报告

▲美国民主基金会发布的“锐实力”报告

  而面对部分西方媒体对“锐实力”不加甄辨地吹捧,更有媒体保持了可贵的理性和清醒。

  《金融时报》中文网就如此质疑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期间操控国际媒体,长久以来好莱坞借由战争片的制作和审控裁剪,为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服务。“那么,美国是否对于自己‘锐实力’的运作,采取了双重标准?”

▲《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截图

▲《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截图

  中国是“新帝国主义列强”?拉美国家心中有杆秤!

  比起西方精心炮制的“锐实力”,另一顶来自美国的“大帽子”多了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味:

  谁能想到,曾经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中顽强生存下来的中国,如今却反被扣上了“新帝国主义列强”的帽子。

  一切要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展开的拉美之行说起。

  据路透社报道,本月初启程对一系列拉美国家展开访问前,蒂勒森发表演讲警告拉美国家不要过度依赖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并称中国很可能成为该地区的“新帝国主义列强”。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

  剑指中国的同时,蒂勒森调转话锋兜售美国价值:“我们不寻求短期的交易,不平衡的回报……美国是你们多维度的伙伴”。

  “遗憾”的是,蒂勒森这番表态并没有得到拉美国家的支持。

  秘鲁外贸和旅游部长就在蒂勒森演讲后直言“中国是一个很好的贸易伙伴”,还有当地学者表示:拉美国家需要的是(中国这样)平等相待的朋友,而非咄咄逼人的“主人”。

▲资料图片:2015年,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中拉企业家高峰会探讨推动中拉经贸合作转型升级。(新华社)

▲资料图片:2015年,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中拉企业家高峰会探讨推动中拉经贸合作转型升级。(新华社)

  与此同时,拉美媒体也不客气地反驳了蒂勒森。

  墨西哥《每日报》发表了题为“蒂勒森在墨西哥:初级的殖民主义”的评论文章称,美国指责别国“插手”拉美事务,殊不知,对某些拉美国家施以经济制裁或军事压力的正是美国,几个世纪以来,联合寡头政府打压拉美社会的刽子手也是美国,而非别的国家。

▲《每日报》网站报道截图

▲《每日报》网站报道截图

  针对蒂勒森的“新帝国主义列强”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月2日的回应直指真相:拉美国家心里是有杆秤的

  “希望有关国家摒弃零和博弈的过时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看待中拉合作和中拉关系发展。”华春莹表示。

  德副总理指责中国“打桩”,外媒补刀:这是他最后一次演讲

  在美国忙着为中国“量身打造”各种新词时,“欧洲小分队”也没有闲着。

  2月17日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加布里尔制造了“打桩者”这一新词。

▲慕尼黑安全会议现场

▲慕尼黑安全会议现场

  据德媒报道,加布里尔在长达10页的演讲中表示,西方世界的秩序犹如一座大厦,但美国的变化动摇了大厦的根基,这个时候,“别人”就开始在这座大厦的地基上打桩了。

  没错,他口中的“别人”,正是指中国。

  这番话显然也“感染”了在场的奥地利总理库尔茨,他在演讲中也称,中国正在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如果说以前担心的是大鱼吃小鱼,那现在危险的是“快鱼”吃“慢鱼”。

  但有趣的是,加布里尔针对中国的部分却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原因就在于他的演讲实在是“槽点多多”。

▲加布里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

▲加布里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

  在演讲中,加布里尔否认自己是在指责中国,并且“慷慨”表扬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国家,反而西方应该为无法达成“新的全球平衡”而受到指责。

  此外,加布里尔更在谈论中国前首先批评美国这段时间的表现“已经让人有些认不出来”。

  而在相关报道中,《悉尼先驱晨报》则毫不留情地“补刀”称:这是加布里尔作为德国外长的最后一次重要演讲,他即将在新组建的联合政府中失去这一职位。

  “非市场行为”……你确信说的不是特朗普?

  如果说“锐实力”凸显西方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戒备,“新帝国主义列强”和“打桩者”是西方忌惮中国对外影响力的反映,那么美国最新抛出的一个概念则显现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中国的直接焦虑。

  据外媒报道,2月21日,在华盛顿外交关系协会举办的一场论坛上,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表示,全球不应再“祝贺”中国的进步和政策,因为中国有“明显的非市场化行为”。

▲路透社报道截图

▲路透社报道截图

  他进而指责中国一方面在达沃斯上高调表态,一方面坚持对自己有利的体系,从而造成全球其他多数地区的就业减少。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大卫·马尔帕斯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大卫·马尔帕斯

  但是等等,马尔帕斯的这番言论,难道不是在指责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

  要知道,仅仅一个月前,特朗普还在达沃斯上不顾市场规律坚持“美国优先”、明确反对全球化……

  而同样是在达沃斯,中国官员刘鹤围绕“改革”“开放”的36分钟演讲则赢得世界喝彩。

▲锐参考报道截图

▲锐参考报道截图

  对比之下,路透社的分析一语道破了马尔帕斯此番言论的真实目的:“如果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将会削弱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防御。”

  “这场造词运动,体现的恰是西方理论的贫瘠”

  一个接一个的“新词”,一波又一波的炒作,面对近期西方针对中国的种种造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西方面对中国崛起进入“新时代”的深层次焦虑和恐慌。

  “一方面是过去四十年中国没有走西方道路而实现崛起,一方面是面对这种崛起西方理论的贫瘠,”王文指出,当对中国的嫉妒和愤怒转变成对中国的防范,继而会生成某种话语权,只不过,这种话语权凸显的依然是西方审视中国旧思维,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升级和翻版

  王文同时指出,在中国崛起造成了过去“五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下,(中国)受到西方的质疑或怀疑,也属于“正常现象”。

  因此,他表示,中国在“做好自己的事儿”的同时,应对中国崛起的“溢出效应”有充分认识、充分研究,主动化解,防范这股焦虑和恐慌转化为中西方交恶甚至是“修昔底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