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历史 > 史实见证

中华文明网

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的国际友人

发布时间: 2019-08-21 13:12史实见证
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的国际友人——他们的眼里没有国界,只有爱与和平:...

  克里斯·马吉:

  与祖父用镜头对话“南京”

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的国际友人

国际友人克里斯·马吉。本报资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下日军的残酷暴行;多年后,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追寻祖父足迹拍摄今日南京。镜头里的南京,变化翻天覆地。

  “祖父约翰·马吉1912年来到南京,1940年才离开,他在南京28年的经历成为我们家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克里斯·马吉回忆,十几岁时,他第一次在祖父拍摄的影像里了解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

  1937年11月,日军侵华战争阴云逐渐笼罩南京,在宁的外籍人士纷纷离开,美国大使馆发布撤离警告,要求美国侨民离开,然而,约翰·马吉选择留下来,并与约翰·拉贝、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组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祖父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日军暴行,他拍摄的影像成为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克里斯·马吉说。

  “祖父当年拍摄的影像现在保存在美国的叔叔家。他很早就开始拍摄南京。他的摄影机首先记录了在南京的美好生活:新生儿的降临、庆祝活动、生日宴会等。但是后来日军入侵,记录的内容从全世界最快乐的事情变成了最可怕的。”克里斯·马吉如今回忆起那些黑白的历史影像,仍然心有余悸。

  2017年8月,克里斯·马吉来南京替祖父接受了紫金草国际和平奖章,身为职业摄影师,克里斯·马吉当时萌生了一个想法:用镜头记录今天的南京城和南京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传递捍卫珍爱和平的理念。

  于是,克里斯·马吉于2017年10月-12月分3个阶段到南京拍摄。他从祖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中,选取建筑、街道和河流画面,拍摄80年后相同地点的照片,同时,也从南京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中,选取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画面,拍摄相同地点的照片。克里斯·马吉拍摄了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鼓楼医院、南京师范大学、小粉桥1号、下关码头电厂、中山陵……这次来南京他又重走了这些地方,如今的南京令他感到“惊艳”: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也有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有令人惊叹的地标性建筑。

  克里斯·马吉谈起,在南京拍摄期间,让他感动的事是见到了夏淑琴老人和她的家人。“南京沦陷前,祖父曾与他的大儿子在中山陵前合影。2017年10月,在中山陵前的同一地点,我为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及其儿子拍照,和煦的阳光下他们笑意盈盈。透过镜头,我仿佛与祖父相逢。”克里斯·马吉告诉记者,“夏淑琴的家族很特别,是从黑暗的历史走向今天的光明的见证。”

  在拍摄中,克里斯·马吉印象深刻的还有在南京鼓楼医院的拍摄。克里斯·马吉告诉记者,许多年过去,当年留下祖父足迹的建筑许多已经不复存在,而鼓楼医院还在,它是历史的见证,当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鼓楼医院只有美籍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一名外科医生,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祖父当年在这里也拍摄了大量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救治伤者的影像资料,而现在这里有充足的医护人员可以照顾病患,有世界一流的外科水平。

  “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历史·和平·发展——马吉祖孙的南京影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此后也将赴国外展出。我非常期待让世界人民看到我的摄影作品,因为这些照片不仅代表我个人,代表马吉家族,还代表南京这座城市,代表中国这个国家。希望能通过马吉家族的照片连接过去与现在、中国与西方,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也看到人们如何在战争中幸存,又如何重生,创造出一个美丽新世界。”克里斯·马吉说。

  “马吉祖孙的摄影作品展是南京今昔对比的最好历史资料,更是爱的延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当年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国际人道主义光芒照亮黑暗的人类浩劫,而今克里斯·马吉拍下巨变的南京,让人们看到这个城市曾饱受创伤和屈辱,如今在迅速发展中呈现出宁静及美好,这是巨变的南京,也是巨变的中国。

  松冈环:

  寻证30年,第100次来南京

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的国际友人

国际友人松冈环。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摄

  12月11日,寒风凛冽,冬雨清冷。71岁松冈环女士如约而至。这是她第100次来到南京,也是她在致力于传播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路上坚持的第30个年头。回忆起过去的30年,松冈环说:“我要把历史真相告诉日本的年轻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松冈环在大阪一所公立学校担任班主任。在教授历史课时,她发现教科书中把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轻描淡写一句话:“南京城里死了很多人……”。松冈环觉得有责任搞清楚真相,并且要让孩子们懂得,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1988年,松冈环第一次来到南京调查,见到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已去世)。李秀英拉着松冈环的手说:“日军当着我的面杀死了我的祖父母、父母,我永远忘不了。请你一定要把这个真相告诉日本的青年人。”当时,41岁的松冈环郑重承诺下来。此后,她开始了南京大屠杀真相探寻与反省之旅,让更多日本人了解当年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年间,松冈环走访了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250名日本老兵和300多名受害者,并将这些人的讲述一一记录。撰写《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等书籍,拍摄《南京——被撕裂的记忆》《南京的松村伍长》《太平门:消逝的1300人》三部纪录片。今年4月,松冈环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资料。

  在这次来南京之前,松冈环依旧在忙碌。12月1日,她和日本市民团体共同在日本奈良放映了纪录片《南京——被撕裂的记忆》。纪录片是松冈环对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和日本老兵各方证言的真实记录,吸引了来自日本各地180名观众。

  12月2日,主题为“南京记忆链”的电影节在大阪进行。《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南京的松村伍长》《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张秀红——沉默的伤痕》4部纪录片在大阪举办放映会,600多人前来观影。这一天,松冈环不仅忙着张罗电影节的各项事宜,还整理了600余名观众所填写的问卷调查,并回复多封邮件,忙碌到深夜。

  而第100次来到南京,除了参加第五个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外,松冈环还会去见一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家属 。

  与松冈环一起来到南京的还有“侵华战争历史学习团”的团员们。松冈环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她开始组织特殊的访华团——“侵华战争历史学习团”,12月13日晚离开南京后,他们一行人将前往辽宁“万人坑”遗址和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她还邀请了当年受害者的后代诉说证言,以了解更多当年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

  “南京面孔”帕赫:

  在巴黎向世界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的国际友人

国际友人帕赫。本报资料

  帕赫的身份很特别,他是一名法国画家,却于今年当选为“南京面孔”,这跟他与这座城市的渊源有关,他用画笔绘出南京曾饱受的创伤和屈辱,再现历史并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

  谈起他创作的南京大屠杀主题作品《暴行》,帕赫回忆,“真正开始着手创作《暴行》是2015年的1月,表现的是南京大屠杀中很寻常的一天: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四周被城墙环绕,又被日军重重包围,穿着黄色军装的日本侵略者无情地挥舞着军刀,向无辜的中国民众砍去,鲜血从平民的头颅下、从遇难者的口中、从伤者的身上流下,触目惊心……”2015年12月10日,帕赫将《暴行》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17年12月12日,帕赫又将他绘制的“慰安妇”主题油画捐赠给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帕赫捐赠的5幅油画,分别是《南京痛苦的嘶吼》《地狱的眼睛》《说“不”的女人》《体检》,以及《南京,为和平而努力》。

  “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来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有助于让西方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帕赫说,同中国一样,法国也是二战受害国,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专门开设中国展厅,就是为了讲述西方人长期以来并不了解的南京大屠杀。

  帕赫回忆,2016年10月22日,在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揭幕的《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上,他创作的南京大屠杀主题画作《暴行》又进入人们视野,本次史实展上展出的虽然是原作翻拍的照片,比原作尺寸也稍小,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展出效果。透过这幅画,法国的观众对1937年南京那个寒意彻骨的冬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015年,捐赠画作《暴行》的那一天,帕赫获得了“南京市荣誉市民”证书。2018年,帕赫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南京面孔”,作为十位代表南京的面孔之一,10月份时在巴黎举办的“南京周”上向世界展示南京的魅力。帕赫回忆,记得当时在塞纳河的游船上,他和巴黎的人们聊了很多,并向他们介绍了南京这座城市,也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帕赫说,他想让世界知道,和平来之不易,应更加珍惜。

  2016年,在南京市文联的支持下,帕赫在南京有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此后他每年都会来到南京,用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创作。这两年,他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描绘和平。他想把南京甚至是江苏的美景都用画笔展现。“我会画满80幅画,明年5月份在南京办个人画展,向世界展示南京现在是座美丽而现代化的城市。”帕赫说。

  新华日报记者 沈峥嵘 付岩岩 叶 真

  记者手记:祖孙“重逢”南京

  见到克里斯·马吉时,南京刚刚下过一场雨,初冬雾气深重。

  从1912年到2018年,正如克里斯·马吉所说,他的家族和南京早已密不可分。克里斯·马吉十几岁时在祖父拍摄的影像里了解到南京大屠杀,高中时他想从书上找到这段历史,但当时西方国家能找到的资料有限,直到上世纪末,通过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出版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他才详细了解到这段历史。2017年,克里斯·马吉代表家族来南京参加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颁发仪式,这是他第一次来南京。此后他尝试用镜头,跟随祖父的脚步,展现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祖孙三代的见证、记录和传播,构成了这个特殊家族的故事,而这,也是一个关于人类捍卫和平与爱的故事。

  南京人民、中国人民从未忘记、始终感恩他们——这些在人类浩劫里无私帮助过中国民众的国际义士,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人道主义的英名榜上永世传承。这是人类黑暗史中伟大的人性光辉,更是点亮和平的正义之光。

  采访结束时,天渐渐变晴,雾气逐渐散去,汉白玉制成的《和平》雕塑变得清晰,手托和平鸽的母亲,雕塑上刻着的“和平”字样,在雨后的阳光里显得愈发清晰。

  30年不懈“寻证”

  因在教授历史课时,发现教科书中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被“轻描淡写”,她开始寻找真相。30年来南京100次,走访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300多名受害者,出书籍拍摄影像,她在致力于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真相的路上也坚持了30年,只为让世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在日本,她不畏日本右翼势力的阻挠,用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有良知的日本人站出来,真正了解当年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捍卫真相、接受真相,并勇于承认错误。她,就是松冈环。

  水滴石穿,松冈环多年的付出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日本青年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曾遇到一位学习汉语的日本大学生,他在来南京时曾特意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想看一看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虽然他不愿多说自己的感受,但是他的行为足以证明,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渴望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相信在未来,将有更多的日本人站出来,传播史实真相,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