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度)
青海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度)
新华网 2016-05-24 15:36
创业-全文略读:创业实干,一生无怨的拼搏”、“个人干净,一生不褪的底色”……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让无数青海人感同身受。尕布龙先进事迹宣传报道,是青海日报践行“走转改”,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成功实践。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廉福章先进事迹宣传活动...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如何肩负社会责任、不负公众期待,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品格,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党报的青海日报,肩负着引导、服务、监督责任,引领着社会导向,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为新时代的进步呐喊,早已摆脱了单纯的记录者的旁观席位,成为社会前进洪流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一、报纸概况
青海日报作为中共青海省委机关报,成立于1950年,是青海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被青海新闻界誉为“龙头”。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青海日报牢记“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近年来,青海日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热切回应群众关注,反映基层民情民意,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把握舆情,提升站位,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特色。青海深居祖国内陆,但同时身处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长期以来,青海日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达赖分裂集团展开了舆论争夺战。我们以鲜活的新闻事实讴歌青海藏区“秩序和谐、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新局面,展现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进步的新气象。在每个重大节点、重要会议、关键事件中,青海日报坚持正面引导,主动出击,占领宣传主阵地,有力回击各类杂音噪音,为确保省内外藏区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办报,创新思路,不断提升报纸宣传水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宣传水平不落后。青海日报高度重视编采业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编采业务队伍的培养。去年以来,立足自身实际,推出了编采业务量化考核体系,以其高效、完备、细致、公正,极大地调动了编采人员的积极性。社编委会根据当前媒体增多的大趋势,在典型报道、时政要闻、重点宣传、重头稿件上加强指导,凝聚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十年来,青海日报获得中宣部、省委省政府表扬多次,充分展示了党报宣传的思想性、引导力和影响力。
找准定位,“顶天立地”,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青海日报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办报理念。上承各级党委政府的思路、举措,与此同时眼光向下,关注群众呼声、民情民意。我们以“三贴近”、“走转改”为平台,调动广大编采业务人员,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加密州市记者站、出台考评奖励机制等办法,奋力打造基层新闻、百姓新闻、故事新闻、现场新闻,以作风转变带动文风改变,促进报纸变脸。目前,青海日报重要新闻版面中,基层新闻占比高达70%以上,可读性、引导性显著加强。
纸媒引领,新媒发力,打造媒体融合的新格局。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青海日报社把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紧迫任务,专门制定了加快推进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把2015年确定为“新媒体建设年”,通过原有网站、手机报产品提质稳进,启动青海日报“两微一端”等新产品表现形式,把《青海日报》的核心新闻生产力优势导入移动互联网中,突出独家、突出原创、突出评论,做有品质、有观点、有温度的新闻,提出打造具有“党报特质、青海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新媒体矩阵,两网站一手机报全新改版,官方微信、微博“青报新媒”开通运营,实施“藏族网通做特色、青海羚网做强大、手机报做提升、‘两微一端’做发力、子报新媒做整合”,努力打造青海新媒体中的旗舰,彰显青海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积极作为。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青海日报报纸宣传水平迅速提升,保持并巩固了青海第一大报的地位。目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也在不断加快。广告、发行市场化格局初步建立,报业经营平稳发展,报纸发行量、广告收入水平位列青海各类媒体前茅。
二、履行责任情况
1、履行正确引导责任
作为党报,如何发挥好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力,是一门大学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红线,是硬杠杠,但与此同时,也要强化报纸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我们的宣传有温度。只有这样,才是担当起了党报自身的引导责任。基于此,2015年以来,青海日报报纸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精心策划;着眼基层,服务群众;创新提质,大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效果,堪称宣传有重点,报道有亮点,稿件有看点,新闻有热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牢牢把握宣传制高点
作为党报,青海日报报纸宣传的首要任务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今年以来,围绕全省、全国“两会”、民生宣传、“三严三实”宣传、三基宣传、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局宣传、藏区工作宣传等重大主题,青海日报充分发挥党报的主力军作用,加强策划,在报道形式和表现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精心实施,在稿件数量和质量上同步实现提升;严格管理,杜绝了政治性差错,压缩了常规差错,补齐了环节和系统漏洞,保证了宣传的政治安全。
从2014年8月到2015年5月,社编委会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注重四项工作、聚焦四大板块、开设四个栏目,“三基”建设宣传工作量大质优、亮点频现,据不完全统计,共刊发有关“三基”建设的稿件600余篇。
为做好落实“四个全面”,建设和谐美丽青海建设的宣传报道,社编委会精心策划,几易其稿,形成了极具创新意识的宣传方案。聚焦六大主题,每个主题以深度报道、典型报道、专题报道、评述报道组合而成,充分展示了党报在大主题、大战役上的优势,目前宣传进展顺利。
为配合好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和我省藏区工作会议,去年以来,我们有意识继续强化藏区宣传。社编委会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组织了果洛纪行报道组、走进新玉树报道组等多路报道组分赴全省各地采访,开设了《学习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美丽青海 精彩故事——藏区新貌》《美丽青海 精彩故事——果洛纪行》《美丽青海 精彩故事——走进新玉树》《和谐藏区行——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在基层》《扶贫攻坚 一线故事》等栏目,仅从9月初到10月上旬,我们就刊发重点言论6篇,重点消息16篇,重点通讯54篇,图文专版10个。稿件生动活泼,版面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成就、经验,为贯彻中央和我省藏区工作会精神,凝心聚力,谱写中国梦的青海篇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去年8月份,《求是》杂志社邀请杂多县32名学生赴京开展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社编委会大胆创新,提出立意高远,小题可以大做;视角要小,反映精彩生活;硬题软做,破解生硬说教;目光向下,强化基层报道;精巧布局,增强报道感染力,同时将这次报道作为全媒体报道的实战,青海日报新媒体中心运用网站(包括中国藏族网通、青海羚网)、微信公众账号每天发布新闻,手机报、微博客户端定期发布消息等手段,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同时,新媒体突出传播的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利用新媒体手段,还与活动现场师生及活动主办方进行微信、微博互动,全景式报道杂多学生“三热爱”教育访京活动,积极探索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体传播的路子。从8月15日至8月30日,青海日报连续16天在重要版面和位置开设专栏,图文并茂反映杂多学生在北京的活动。据统计,共刊发文字稿23篇,专版1个,图片82幅,其中千字以上通讯13篇,专访3篇,消息4篇,综述1篇。
(2)围绕重大节事活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2015年以来,青海大事多、喜事多、重要节点多。我们认为,重大活动就是重点主题,必须投入力量,发挥主动,既营造氛围,更引导舆论。围绕清真食品用品展、青洽会、藏毯展、环湖赛、文化旅游节、国际诗歌节、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活动,社编委会加强策划、加大报道力度,积极弘扬主旋律、正能量。
2015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首次加入了“一带一路”概念,意义重大,作用特殊。社编委会精心策划,在报道中突出本届展会站位更高、理念更新、思路更广、创新意识更强等特点,精心制订宣传报道计划,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报道组,全力以赴做好宣传报道。从5月11日至5月18日一周时间,见报文字稿件46篇,新闻图片27幅,专版特刊5个,规模前所未见。大力度的宣传得到了活动组委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为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力宣传青海各族儿女投身抗日战争,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彰显青海的精气神,青海日报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克服史料稀少,当事人采访艰难等困难,集中10天时间,推出各类反映类、动态类报道10篇,整版专刊10个。气势庞大的宣传点燃了青海人纪念抗战、热爱祖国的极大热情。不少读者给报社打来电话说:“不是你们的宣传,真不知道青海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有这么多壮怀激烈的抗战英雄!”
(3)联系基层 服务群众,好作风带来好文风
从去年以来,社编委会就致力于抓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出台了大量措施,保障基层新闻、群众新闻的数量和质量。今年以来,我们在实际采访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走转改”、“三贴近”,让鲜活的基层新闻占领版面。
从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青海日报社编委会组织开展了“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三区’建设——走基层看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共组织了八个采访组共50余人次,由编委会领导和各部门主任带队,先后历时八个月,深入全省六州两市基层一线 “走基层看发展”。 这也是近年来青海日报开展的参与人员最多、覆盖区域最大、采访规模最大的一次主题采访活动,采访组记者几乎走遍了我省所有的县区。采访期间,采访组以接地气、讲实话、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体现出青海日报记者的新风貌、新理念、新形象,体现了“走转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采写了一批鲜活有分量的稿件。据不完全统计,本次采访活动见报稿件350余篇(其中有40余篇2500字左右的重点通讯)。这些稿件视角向下、文风清新、语言生动、案例鲜活,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拉近了党报与基层干部群众、编辑与通讯员的距离,进一步提升了报纸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纸媒引领、新媒上阵,媒体融合强化引导能力
随着媒体融合大形势的不断明朗,青海日报新媒体也迅速走向前台,积极占领舆论宣传和引导阵地,形成宣传合力。2015年 6月2日,青海日报社新媒体全新上线发布仪式在胜利宾馆隆重举行。中国藏族网通中文版在彰显民族特色元素的同时,注重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流行网站简洁明快为主打色调的应用。改版突出藏文化民族特色,色调明快、清新大方;青海羚网此次改版秉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页面采撷青藏高原蓝天白云元素,主打蓝白色调,彰显透明、清新、爽朗“范”。特别注重加大本土信息的承载和传播,专题专栏设置采用动态、灵活的“百科全书”呈现,采用全屏、DIV+CSS,兼容各种浏览器;改版提升的《青海手机报》顺应手机端客户阅读习惯,进一步增强读者互动体验,调整新增读者喜欢的栏目,如:《看乐呵》《今时评》《送祝福》,以及《有问有答》等;作为青海日报的官方微信、微博公众账号——“青报新媒”,于5月19日试运行。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坚持“接地气、为民生”, 被网友们誉为:“新发声就显主流、权威。”
为推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理念,进一步提升西宁乃至青海整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与影响力,也借力突出宣传营销青海日报社新媒体的整体实力与影响力,6月17日上午,由西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与青海日报社新媒体传播中心联手打造的Cool City西宁国际友城网上丝绸之路正式启建。这是我省利用新媒体开辟的首条“网上丝绸之路”。
青海日报将2015年定为青海日报社的“新媒体建设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初步实现了打造具有“党报特质、青海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新媒体矩阵的阶段性目标,探索了借助新技术、新介质、新渠道,从报纸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变,从传统报业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变的发展新思路。这也为我们强化引导作用开拓了新的天地。
青海日报在日常的新闻编采工作中,不断强调服务性,力争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在新闻编采实践中,我们由单纯强调政治性、导向性,变成对服务性的并重,要求记者深入一线,发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困难情况,积极反映,求得解决。
去年以来,青海日报对原《内部参考》进行了改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以基层为导向,设定栏目,要求稿件要有服务意识,要深入了解群众困难,积极反映群众所急、所想。我们设立了《追踪报道》、《记者调查》、《百姓呼吁》、《民生调查》等栏目,采写编发了大量稿件。《让扶贫资金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小区停车费咋说涨就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怎么了》、《被拖欠的工程款何日能支付》等一批稿件先后引起了主管部门、地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不少群众求告无门的难心事儿得到了解决。一位读者高兴地把新改版的《青海日报内参》称为“我们的百姓话筒”。
除了在新闻工作中注重服务群众,青海日报还鼓励编采人员走出办公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服务工作,体验帮助的快乐。在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中,不少党支部与周边农村、社区“结亲”帮扶。总编室党支部与西宁市南山路社区党支部结成友好支部,编采业务人员在了解到社区退离休企业职工多,老龄困难群众多的实际后,主动组织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帮助社区做好工作。同时大家还把在座谈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以《内参》、《送阅件》等形式积极反映,先后帮助社区解决了社区服务人员不足、电信设施不足等实际困难,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群众的好评。
利用青海省组织开展的“万名干部下乡”、“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载体,青海日报组织全体编采人员先后帮扶困难群众260多户,为群众解决人畜饮水、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就医就学条件改善等多项实际困难。
服务意识的不断树立和强化,有效地促进了我们“走转改”活动的深入。
3、履行人文关怀责任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广大读者,是青海日报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和担当。去年以来,我们在进一步加强沟通群众、链接基层能力的同时,不断强化民生报道,民生新闻成为青海日报的重大特色。
青海首先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是我们最重大的省情之一;青海同时也是后发展地区,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占位很小,扶贫攻坚、农牧区发展是我们最核心的省情之一;此外,青海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地,在全国发展中承担着不同于其他省份的重要责任,这是青海最特殊的省情之一……《青海日报》的宣传改革必须面对这些省情,于是,改进文风、走进基层、面对高原牧区、戈壁瀚海是对我们报纸宣传的最基本要求。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深化“走转改”实践,在业务部门领导和一线编辑记者量化考核中明确规定了相关要求,包括建立基层联系点,加大基层通讯员培训和联系,在文风、版面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我们在重点新闻版面中,一线和基层稿件占比大幅度提高,目前已经超过了50%,图片报道中90%来自基层。在重要新闻版面上,领导人活动报道大幅压缩,基层报道上头条,上重要版面位置蔚然成风。
日常宣传中,我们把地方新闻版作为重点体现“三贴近”精神的版面来打造。立足青海农牧区面积大、民族人口多、贫困人口多的实际,我们扩充州县记者站建制,将原有的四个分社扩编为9个记者站,同时招聘年轻记者充实记者站。内部实施轮岗制,从各主要新闻部门抽调记者到记者站轮岗,极大地提升了记者站人员素质。我们还在偏远牧区建立核心通讯员制度,保证基层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加强编委会策划,以重点策划保证一版新闻“接地气”。如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推出《冬行青南》(青南地区为青海自然条件最艰苦的藏区,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记者在一线在路上》《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三区’建设——走基层看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草原心语》《党的阳光照草原》等大型策划,全方位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极大地充实和提升了一版新闻的质量。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青海,却是一个十足的精神富矿。从50年代的柴达木精神,到青藏高原精神,到五个特别的奉献精神,再到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所有这一切,激荡鼓舞着青海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创造了无数发展的奇迹。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讲好青海故事,如何生动感人地宣传好、推广好,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是摆在青海日报编辑记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2015年以来,青海日报不断加大共同价值、共同理念的宣传,开设了《身边的感动》《行进青海》等专栏,作为长期宣传的主阵地。系统宣传青海英雄、青海模范、青海好人、青海好事,先后推出了“青海道德模范”系列宣传、“青海好人”系列宣传,以小通讯讲小故事的形式,让大家感受到英雄就在我身边,好人可亲又可敬。
我们充分利用雷锋纪念日、清明节、重阳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点宣传节点,连续推出好人好事、先烈英模、孝亲敬老等专刊,有故事、有点评、有感想,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去年青海日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上的突出亮点就是重大典型的宣传。原青海省副省长尕布龙同志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我们因势利导,精心策划,推出了整体“集合式宣传”。7月6日,青海日报推出了大型通讯《一个牧人的公仆生涯——追记青海省级领导干部尕布龙》。一万多字的通讯作品,满含深情追索了尕布龙同志的生平,记述了他无数感人至深的事迹。“一个老人和两座荒山的故事”,讲述了尕布龙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挥汗如雨绿化荒山的经历;“一个人一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了尕布龙和老百姓水乳交融、比亲人还要亲的感人事迹,“他家里每天都吃住着少则七八个,多则几十个来自各地的农牧民群众。60余年,两万两千多个日子里几乎从未间断过。有人说,别说是省级干部,就是普通百姓也很难做到这样。而在尕布龙家里却天天如此。那时,他已经是副省长了”,这些感人而又质朴的记述,让无数读者失声痛哭……
青海日报迅速推出了两组系列,一个是《践行“三严三实”——尕布龙的故事》。“一个小名叫到老”、“拯救河曲草原”……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把读者带到了尕布龙身边,看他如何工作,听他如何待人,了解他如何做人。另一组系列是本报评论员饱蘸深情撰写的系列评论10篇。“创业实干,一生无怨的拼搏”、“个人干净,一生不褪的底色”……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让无数青海人感同身受。
尕布龙先进事迹宣传报道,是青海日报践行“走转改”,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成功实践。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廉福章先进事迹宣传活动。从2015年5月份起,青海日报组织开展了廉福章先进事迹宣传。以长篇通讯、系列故事、系列评论员文章、反响报道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立体式宣传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廉福章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共青海省委追授廉福章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廉福章同志先进事迹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青海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廉福章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先进典型的宣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重要手段,更是青海日报加强宣传引导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强化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实践。
】
5、履行遵守职业规范责任
2015年,青海日报认真学习各项新闻出版管理规定,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坚持做到不揭个人隐私,坚决防止对报道对象造成二次伤害;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维护司法尊严,依法做好案件报道,在法庭判决前不做定性、定罪的报道和评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习俗,遵守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1)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新闻品质
队伍建设是报纸品质的基础和保证。去年以来,青海日报在人员政治素质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双管齐下,效果明显。首先,我们依据相关规定,结合青海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青海日报编采人员八不准》,严格细致地规定了红线、明确了限制,给编采业务人员戴上了紧箍咒。其次,我们以《做党和人民的好记者》为主题,深入开展了一次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办好省委机关报的高度,从维护党的形象,提高党的新闻事业的导向作用,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高度,重温“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走转改”、“三贴近”的要求;重建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重塑做党和人民的好记者的高尚追求,为青海日报打造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活动分为“温暖记忆”、“重听警钟”、“共同升华”等三个主题阶段,分别以讲座、座谈、展览、讲述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全体编采人员进行了教育。
(2)严守新闻纪律
2015年,青海日报进一步加强对新闻纪律的强调和管理,突出强化采访纪律、稿件送审制度,重新修订出台了《新闻稿件审核办法》,着重落实白班稿件三审制度和夜班稿件审核程序,实施双保险,确保新闻出版安全。全年未发生违反新闻纪律的情况。
(3)恪守职业道德
在近几年不断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推向深入的同时,去年以来,我们以杜绝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为突破口,严格遵守中央8条、省委21条相关规定,并修订出台《编采业务人员八不准》,从源头上扎住腐败笼头。全体编采人员与社党组签订了廉洁自律条例,实施自我加压。对会议车马费、误餐补贴等行为作出严格细致的执行规定,做到有据可查,严格管理。同时,社党组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扶贫结对、党支部活动等,推动宣传廉洁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冲击也不断加大,如何有效地抵御诱惑,守住纪律、法律、道德的底线,坚持新闻队伍的纯洁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去年以来,青海日报持续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强化法律意识,推进廉文化建设,确保了队伍健康和报纸出版安全。
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活动中,我们严格遵守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要求,杜绝以经营为目的的宣传。同时在经营管理中,我们严格执行经营规范,不偷漏税款。社广告管理中心聘请了社会财务事务所管理相关账目,在省审计厅组织的审计中,没有发现任何不法和违规经营行为。
在广告刊发中,我们严格执行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省工商局相关规定,从内容上严格把关,杜绝违法广告上版;从刊发量上严格把关,执行好规定。对公益广告打开绿灯,加大力度。
7、履行安全刊发责任
我们根据实际,建立了编采线索归口管理、会议、领导人报道分级管理、信息传递强化管理等制度,杜绝多头来稿、交叉采访、信息传达不到位等问题。
我们在去年认真组织修订了《青海日报稿件审核制度》。在原有稿件三审制的基础上,制定了白班三审制和夜班三审制双轨运行制度,确保了出版工作安全、可靠。
8、履行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
(1)严格规范申领记者证。去年以来,我们根据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关于对记者证加强管理的精神,清理换发了编采业务人员记者证,清退了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岗位人员的记者证申领资格,并全部在青海日报上予以公示。
(2)严格聘用人员管理。在人事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去年以来,我们逐步规范了人员招聘管理,严格程序和资格审查。根据相关规定,与通过了试用期的35名聘用人员签订了用工合同,并提供相关福利和保障。为调动人员积极性,我们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试行编内编外人员同岗同酬,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
1、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放远眼光。在锻炼培养一支“一次原创、多次生成”的全媒体编采队伍的同时,加强对融合机制、体制、平台的研究和建设。
2、青海日报作为党报,是青海当之无愧的媒体龙头。除了做好自身的宣传报道工作之外,要适当探索,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参与和主办一些公益活动、文化服务活动,一方面强化自身的服务功能,提升报纸品牌的美誉度,另一方面探索报业经营的新思路,提升综合发展实力。
84
标签:
- 上一篇:彭健柏:5.24有色沥青 美原油 保利沥青早间部分可操作建议
- 下一篇:下一篇:手机微商怎么做?我能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