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历史 > 文化视点

今日时报

(文化视点)“新民歌运动”能否开拓民歌传承新局?

发布时间: 2016-04-22 11:45文化视点
    新华网南宁9月5日电(记者向志强、张捷)走过15年历程的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3日晚再次唱响,在“回归民歌本源、挖掘民歌内涵、彰显民歌魅力、绽放民歌风采...

    新华网南宁9月5日电(记者向志强、张捷)走过15年历程的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3日晚再次唱响,在“回归民歌本源、挖掘民歌内涵、彰显民歌魅力、绽放民歌风采”的主题下,大量耳熟能详的民歌经过中外歌手不同曲风重新演绎,呈现出独特韵味。

    传统民歌如何保护传承、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力一直是待解难题。近年来,以民歌新唱、民歌新编、民歌“好声音”选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民歌运动”带来了一种“新思路”,但也受到质疑,“新民歌运动”能否扛起民歌保护与传承大旗,仍有待观察。

“新民歌运动”掀起民歌“新热潮”

    相比于往年,2013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更加朴素,更突出民歌主题,也更突出“新民歌”特色。整台晚会民歌比重达到90%,除一些传统民歌外,来自美、日、韩等国的音乐家将15首中国经典民歌以15种不同音乐风格重新编排,成为最大亮点。在晚会总导演孙健君看来,“嘻哈、民谣、雷鬼、灵歌等表现形式,能使民歌迸发出新的活力。”

    事实上,举办了15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一直高举“民歌新唱”的旗帜:把摇滚、电声、交响乐等现代音乐元素与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民歌结合起来,让一些濒临失传的古老民歌以新形式呈现给世人。

    近年来,在南宁这个号称“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掀起了一场以民歌新唱、民歌新编、民歌“好声音”选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民歌运动。

    去年以来,以寻找民歌“好声音”为主旨的《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以其鲜明的特点在激烈的声音选秀节目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原来民歌还可以这样流行和时尚。”17岁的南宁女孩黄静在参加完一次节目录制之后说,民歌的动听旋律在流行音乐风格的衬托下,更能为年轻人接受。

    “没有一首歌曲可以脱离民族音乐的气息。”据音乐制作人小柯透露,2008年他在创作《北京欢迎你》时,针对所有流行歌曲曾做过大量功课,发现民歌气息无处不在,“这意味着年轻人和民歌之间的隔阂并非牢不可破,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式。”

民歌传承危机引“升级”之思

    “新民歌运动”兴起的背后其实是对传统民歌保护传承难题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来自广西武鸣县的年轻小伙子潘龙海在当地被称为“歌王”,他在201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演绎的一首壮族民歌,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不少年轻人认为民歌不如流行歌曲好听好记,因此不太喜欢。

    更加严重的是,在现代各式“快餐文化”的氛围中,年轻人难以理解哪些蕴含着历史、文化、风俗的民歌内涵。“年轻人听不懂民歌。”表演邕剧54年的老艺人梁克俭说,邕剧里面的不少唱段出自民歌,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风俗文化不被年轻人所了解,以至于台下的听众越来越少。

    在甘肃,已没人能用本民族语言唱全东乡族《米拉尕黑》《马五尕豆》,以及裕固族的《西至哈至》《黄黛琛》《萨拉玛珂》;在海南,至今已传诵千年、流行在三亚市、乐东县黄流镇及古崖州属地的崖州民歌,40岁以下的人基本不懂……

    虽然政府部门和一些机构对于民歌保护传承的行动一直在继续,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传统民歌正陷入危机。

民歌新唱能否拿稳接力棒?

    不可否认,对于民歌新唱新编、民歌选秀这种“新民歌运动”也存在一些质疑。早在1999年的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由臧天朔和斯琴格日乐共同演唱的摇滚版《山歌好比春江水》一炮打响,成为早期民歌新唱促进民歌传承的范例,但同时引发了关于新民歌的争议:是赋予民歌新活力,还是对原生态的破坏?

    “民歌要改变,也要改编。”民族唱法歌手祖海直言,“让民族的文化加上时代的气息。”

    歌手老狼认为,民歌要抓住观众,在保持原生态特色的同时,更需与时俱进。“原生态和现代音乐的结合,配上现代配乐、舞台效果以及电视呈现效果,更容易被现代听众所接受。”

    而对于新民歌的理解,费玉清表示,新民歌素材多来源于生活点滴,相当生活化,朗朗上口。“很多经典民歌经过新的编曲,更赋予了民歌新的生命。”

    当然,一些业内人士也提醒,民歌在新唱、新编的时候,还应注意其本质特点的保护,国家也应成立专门机构,重点扶植少数民族音乐的开发,民族音乐也应更多融入孩子的音乐课程之中,以获得民族音乐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和源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