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台湾综艺碾压数十年后,大陆综艺是如何逆袭的?
数十年前,台湾著名摇滚歌手、演员、主持人高凌风说:“台湾综艺领先大陆二十年。”十年前这句话是毫无疑义完全正确的。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台湾综艺和大陆综艺互换了位置。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影视圈的发展瞬息万变,一档节目的平均存活周期甚至很难超过一年。2016年是内地综艺节目的井喷年,据统计,2016年爆发了至少400档综艺节目,但存活率不足25%。不过相比大陆,台湾却是另外一番景象,2016年台湾停播了《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等几大超十年的老牌节目,整体综艺状况一片萧条,哀鸣遍野。
纵观台湾综艺与大陆综艺的发展历程,则更像一个富家子弟被一个后起之秀打败,家道中落的故事。那么,大陆的综艺是什么时候开始开窍,收视率突飞猛进的呢?
大陆综艺的萌发
1、以“表演形式”萌芽
1990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大陆同时诞生了两档收视在当时过亿的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分别由内地制片人周晓东和台湾金牌制作人江吉雄担纲制作,分别于周六和周日晚间播出。
如今《正大综艺》播出已逾二十年,2016年开始,改为科学节目《脑洞大开》;《综艺大观》则在1999年改为《表情》,节目形式也变成了讲述“爱的故事”;2004年被停播后,彻底改为《欢乐中国行》。
萌芽阶段的综艺节目内容强调“综艺性、娱乐性、观赏性”,明星表演、观众观看,观众在这里扮演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节目的目标人群定位于各层次、各年龄段电视观众,尤以家庭观看为主。
不过严格来说,大陆综艺的萌芽应当数1983年的首届春晚。1983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全国引起的轰动,是现在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无法与其相比的。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除夕之夜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中国家庭和吃年夜饭、放鞭炮一样必不可少的事情。
2、以“游戏形式”发展
1997年,湖南电视台模仿港台节目制作了《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标志着大陆电视台进入了争相模仿港台综艺的热烈时期。借着模仿,大陆综艺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台湾综艺借由大胆的节目尺度、伶牙俐齿的主持风格、邀请明星参加节目等多重优势和创新,开始向优质综艺水准迈进。
这一阶段节目的娱乐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现场观众甚至有直接参与节目的机会。各种各样的游戏、轻松活泼的氛围曾令观众耳目一新,此节目也是第一个让明星以常态参与游戏的娱乐节目。
随后,北京有线电视台《欢乐总动员》亮相,江苏卫视推出《非常周末》、福建东南台推出《开心一百》、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各大媒体竞相抢滩这一“娱乐市场”。这些节目不但名称大同小异,而且节目内容、环节的“起承转合”也都基本雷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状况使得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一些节目逐渐退出了荧屏。
1999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在北京顺义召开的广播电视文艺研讨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国省级电视台办娱乐节目的有33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的有42家,之后又有32家电视台开办或引进了娱乐节目。
这一时期是内地综艺开始模仿、爆发式增长的阶段。
3、以“益智问答”形式推进
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幸运52》,开启了大陆综艺的益智之门。《幸运52》与2000年推出的《开心辞典》是中国内地益智类节目的代表。
益智类节目,不仅保留了游戏闯关等环节,出现了一些知识性与娱乐性兼备的题目,还增加了博彩、参与者与现场及场外观众的互动等环节,节目更具亲和力。
央视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和李咏主持的《幸运52》开播之初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丰厚的奖品刺激了观众的参与热情,而地方电视台更是将益智节目发挥到了极致。2002年元旦诞生于上海的《财富大考场》,以创造了最高奖可达22万元的奖金纪录而风靡全国40多个城市。湖南的《财富英雄》更是以“千金一题”为广告:答对5道题5000元,10道题5万元,15道题50万元,平均每道题33333.33元。
竞猜节目、益智类节目由于创意、制作的技术门槛不高,引起了地方频道竞相模仿,大有天女散花之势,全国上下又掀起了一轮“竞猜时代”的高潮。如贵州卫视的《世纪攻略》、上海卫视《财富大考场》、广东电视台《赢遍天下》、重庆卫视的《魅力21》、江苏卫视的《夺标800》,等等。
4、“闯关时期”的小插曲
以湖南卫视的《智勇大通关》、《勇往直前》、浙江卫视的《冲关我最棒》、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等为主,以素人报名、并进行过关挑战为主要形式,开创了户外综艺的先河。这一时期各大电视台又开始互相模仿抄袭,纷纷搭建竞技场。为标新立异,后来的《男生女生向前冲》甚至开设了儿童赛道,吸引儿童前来参赛。
5、“选秀时期”的鱼龙混杂
2004年《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三箭齐发使选秀类节目初露锋芒,激烈竞争引起一浪接一浪的发展高潮。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和《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同时,一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也发展起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此外还有《非常6+1》、《星光大道》、《快乐男声》、《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化蝶》、《第一次心动》等。
再到后来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诗词》等各种更高形式的选秀节目开始陆续出现。而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借鉴境外的相关节目,选秀节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内地娱乐节目的主流。
这一时期是内地综艺节目呈现象级增长的阶段,也正是这一时期,借由选秀节目走出了诸多新星,湖南卫视也因此被贴上了“造星”的标签。
6、明星真人秀时期,质量水涨船高
2000年,广东推出了一档名为《生存大挑战》的节目,被视为最早的真人秀节目。
2004年,湖南经视一档根植于选秀的节目——《明星学院》,第一届的前三甲是郭彪、张亚飞、刘欣。让所有选手住在一座神秘城堡内,设立30多个机位、两套导播切换台全程记录选手在城堡里的成长。但彼时湖南经视对这档真人秀的目的很明确——选歌手。城堡里的真人生活秀只不过是为了记录选手们的成长。
明星真人秀真正的发展应当是在2013年,湖南卫视首度引进《爸爸去哪儿》,收视大热。
之后浙江卫视炮制了《爸爸回来了》,再后来是《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花儿与少年》、《真正男子汉》等一系列广受好评的综艺节目。
2015年出现了国内首档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此后网络综艺也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偶滴歌神》、《金星秀》、《拜拜了肉肉》等一系列网络综艺节目。
这一时期,大陆综艺不再满足于互相抄袭,而开始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的版权,并将其本土化,在此基础上,更是出现了诸多原创的、更符合大陆观众口味的综艺节目。
台湾综艺的没落
正当大陆综艺在多年的探索、模仿、引进、创新中稳步前进的时候,台湾综艺却日渐没落,老牌综艺节目一个接一个停播,新的综艺又没有引进。
1、节目制作费十年没涨过
与内地强大的资源配置相反,台湾综艺人仿佛回到作坊式制作模式,每集几万块的制作费用,让台湾综艺宛若万劫不复。目前在台湾最贵的单集制作是《康熙来了》的50万新台币(10万人民币),而《国光》、《小燕之约》等每集制作费用仅有20-25万新台币。制作费用的缺口,成了悬在台湾综艺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而这两年来大火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样大制作高口碑的综艺节目也是让台湾综艺望尘莫及,大陆的综艺节目每期的制作费用在150万左右,而在台湾每期只有10万,因为没有资金投入,台湾综艺只能低成本在简陋的摄影棚里录制完成,就连红了这么多的《康熙》也一直是室内取景的访谈对话节目。
2、大陆节目台湾逆袭
台湾综艺节目曾影响了大批大陆观众,但如今轮到大陆节目在台湾逆袭。去年,台湾许多餐馆播放《好声音》录播带,反复循环。2013年,台湾中天电视台购买播出《好声音》,首播以0.88的好成绩打败同时段的《康熙》(0.77),收视排在第一位。而随后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也有着不错的收视率。《我是歌手》引发的话题讨论甚至已经上升到两岸政治性高度。
3、激烈的竞争
90年代初期,台湾全岛仅有台视、中视与华视三家电视台,由于那时台湾经济腾飞,购买力大增,电视台广告收益颇丰。而随着1993年台湾当局通过《有线广播电视法》允许民营力量进入有线电视系统,大量电视台犹如雨后春笋,时至今日,全岛共有电视台百余家,台湾观众每月仅需缴纳600台币即可收看所有频道。电视台的增多,无疑瓜分广告收益。陈冠廷透露,在最初电视台行情好的时候,制作人是有权力去外面谈时段广告的,广告收益可以跟电视台分红,到后期电视台的收入萎缩,制作方只能拿制作费,广告部分都回收到台里面。
4、视频网站崛起令本土节目失去竞争力
据调查,台湾本土的观众已经没有再主动追看《康熙》、《国光》等综艺节目的习惯了,如今最受欢迎的是韩国综艺,大陆节目也有部分台湾观众追捧;更有人表示,如今只在网络中观看节目或者剧,家中电视几乎不打开。台湾综艺竞争力下降一是视频网站的侵蚀着收视率,二是大陆综艺的兴起以及在华人地区影响力的上升。
大陆综艺节目教母龙丹妮却认为这是顺理成章,“首先是大陆经济的飞跃,导致了很多基础的上升,第二个在于文化的包容性。大陆同行越来越开放,视野很宽泛,看到的是一个世界。”回顾过去这些年做综艺的变化,龙丹妮十分感慨:“早期我们每个礼拜都请台湾制作人飞到湖南来教我们,慢慢变成我们直接跟英美制作公司沟通,现在他们制作人也飞到中国,跟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5、内容创新力不足
台湾综艺最让人诟病的是其固有的低俗化倾向。如吴宗宪、张菲等主持人的节目中,经常以女性三围为题材,或具有明显性暗示的话语对话,或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打情骂俏。即使像《康熙来了》这样的节目,不当的语言、过火的动作、刺探嘉宾的隐私也频频可见。此外,还有一些整人节目,在捉弄他人能够制造快乐的收视逻辑下,对社会的文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时期,内地各地方电视台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各电视台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但长期以来,因人才、制作、创意等方面的不足,许多地方电视台的综艺节目观众都在大量流失。
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能够活跃气氛,开一些带颜色的玩笑,让观众看见他们想看见的明星窘迫的一面,制造话题吸引人气是没错的,但如果节目全靠低俗无下限来博眼球,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创新,那么这档节目也离死不远了。
大陆综艺的崛起
一直以来,台湾的综艺节目对大陆有较大的影响力。大陆不少综艺节目中的“模仿秀”、“终极密码”、“超级任务”等单元,其节目的初始概念和基本形态,都来自于台湾受欢迎的综艺节目。台湾的一些有名的综艺节目,在大陆有较好的口碑。
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大陆综艺越玩越好,收视也逐渐占据新高,这其中有台湾综艺的积极影响,但更多的是大陆综艺节目团队一直坚持创新,坚持学习的态度,让大陆综艺走在了前列。
1、主持人、制片人从台湾引进
相比内地主持人,台湾主持人语言犀利、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具备极强的搞笑功力,且很多主持人都身兼数职,主持、模仿、唱歌、跳舞等等才艺信手拈来。再加上他们本身对节目制作流程比较成熟,且在内地观众中拥有一定知名度,“拿来就可以用”的台湾综艺主持人成了内地各大电视台的抢手货。
“1992年至2002年是台湾综艺的黄金时代,之后的台湾进入后综艺时代。”尽管如此,在2002以后特别是最近两年,依然是台湾综艺制作人、主持人涉足内地综艺节目最频繁的时期,业内人士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台湾“后综艺时代”需要拓展市场,而内地市场显然足够大,综艺节目制作对手也相对较弱。
最早像江吉雄这样的制片人,后来是欧弟、蔡康永这样的主持人,然后是小甜甜、寇乃馨、瑶瑶这样的综艺咖,逐渐进入到大陆综艺界,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陆综艺的发展。
2、节目形式相互借鉴、抄袭
在综艺文化的交流上,目前主要是台湾对大陆的单向影响。早期的《快乐大本营》、后来的《鲁豫有约》、《天天向上》等节目形式多少都受到台湾金牌综艺《我猜》、《康熙来了》等影响,但在内容和尺度的把握上要比台湾的更严肃和更谨慎。
相比之下,大陆电视则严肃有余,创新不足,克隆作品太多。两岸综艺节目互有所长,台湾的综艺节目在参与性节目(游戏、竞赛等互动性强的)上,和大陆同类节目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欣赏性的综艺节目(文艺表演为主)中,大陆综艺节目依托中国传统戏曲、古典音乐、杂技和舞蹈等方面的艺术底蕴与高端人才,无论质和量都远远超过台湾。
3、引进国外优秀综艺
从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我是歌手》开始,就不断有大陆电视台引进国外的综艺。像《爸爸去哪儿》、《爱上超模》、《两天一夜》、《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凭借高水准的海外节目架构,精良的制作团队,强大的创新意识,本土化的改良等因素,迅速夺得了观众眼球。
引进的海外模式节目是不是就意味着一战成名呢?其实不然,有一部分节目就出现“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
中央电视台一套推出的《谢天谢地你来啦》就遭遇收视率惨淡的情况,主持人崔永元感慨说——钱都白花了,只买了个节目名称来。同样有此境遇的还有东方卫视的《我心唱响》,两季26期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播了。究其原因,可能是节目可控性、制作流程以及国人情感表达方式等问题造成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节目的同质化——一窝蜂相亲秀、达人秀、唱歌秀、舞蹈秀、妈妈秀以及跳水秀。
无论如何,引进国外综艺都能促进大陆综艺的迅速成长,成长中遭受挫折,几乎是必然的。
4、开始自我创新之路
从《百变大咖秀》开始,大陆综艺开始不满足引进和模仿,开始想要创新。但这档节目依然被指抄袭天津卫视的模仿节目《王者归来》。不过《百变大咖秀》创造的超高人气和层出不穷的玩法与形式,除了捧红超级搞怪的“百变五侠”,也将综艺创新的大门彻底打开。
此后,《欢乐喜剧人》、《偶滴歌神》、《中国好诗词》也横空出世。综艺节目不再只将目光投向音乐和影视明星,而是开始给更多人机会。
直到2015年《奇葩说》的问世——首档完全由大陆策划制作的新型综艺节目——标志着大陆综艺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节目创新、策划能力。如今《奇葩说》已经做到了第四季,生存得不错,且开始让一些文艺界的大咖进入到大众视野,综艺不再只是影视明星的独家舞台。
回顾大陆综艺从借鉴、抄袭、模仿、引进到进行自主创新,走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年也是大陆人民的审美逐渐觉醒,口味逐渐变得挑剔的过程。虽然台湾综艺这些年慢慢没落,但大陆综艺也不必太过乐观,如果未来放弃创新,靠引进和模仿,靠吃老本过活,那么台湾综艺的今天,就是大陆综艺的明天。
- 上一篇:《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看!动物来啦
- 下一篇:下一篇:综艺节目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