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新闻 > 台海

中华文明网

对台交流合作的“厦门经验”

发布时间: 2019-08-30 14:09台海
福建是台胞主要的祖籍地之一,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通航便利,语言相同、习俗相近、文化相承。由于特殊的对台区位优势,厦门始终走在大陆对台交流的第一线。 厦门经济特区...

  福建是台胞主要的祖籍地之一,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通航便利,语言相同、习俗相近、文化相承。由于特殊的对台区位优势,厦门始终走在大陆对台交流的第一线。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作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因“台”而兴的经济特区,做好对台工作,是党中央赋予厦门的神圣使命,也是厦门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30多年来,厦门充分发挥对台战略支点作用,致力先行先试,努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四最”先行区建设,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台交流合作的“厦门经验”与“厦门模式”。

  牢记特区使命,营造全民齐心协力做对台工作的氛围

  改革开放40年来, 祖国大陆及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决定厦门对台优势和作用得以发挥的根本性因素。中央在改革开放与对台工作方面对厦门特区的定位以及相应赋予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是决定厦门对台优势和作用得以发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厦门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地方立法权和对外资(台资)的特殊优惠政策等“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获得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厦门成为祖国大陆最重要的对台贸易口岸、台商投资的重要聚集地、对台工作与两岸交流合作试验区、处理涉台事务前沿基地。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厦台关系的巨大转折和发展演变,使厦门干部群众对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有更深刻的切身体验;厦门对促进海峡和谐、维护好建设好两岸共同家园,有更积极的主动作为,不断营造全民都来做对台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台工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推进涉台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加大对台政策的宣传力度,普及台湾工作知识,倡导做对台工作“功成不必在我,工作必须在我”的精神。厦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工、青、妇、侨联、台联等人民团体,以及街道、社区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最大范围地凝聚全市对台工作合力,构建“政府主导、民间出面”的模式,调动民间推动对台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对台工作格局。

  先行先试敢担当,不断增创对台工作新优势

  厦门对台贸易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之前,也有间接、单向、微量的贸易联系,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双方转口贸易与沿海民间小额直接贸易,随着大陆市场进一步开放,两岸贸易关系更趋密切,厦门对台贸易呈逐年上升趋势。期间,厦门大胆创新,不断构筑新平台为两岸贸易往来创造便利条件。1982年,厦门先后开辟沙波尾、东渡等四个台湾渔船停泊点,1997年创办首届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1999年开办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2006年正式挂牌成立国台办命名的“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目前,台湾是厦门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六大出口市场。厦门口岸台湾食品进口货物批次占大陆进口台湾食品总批次50%以上,进口台湾水果占大陆八成,截至2018年10月,对台进出口贸易5885.6亿元人民币。

  台商投资厦门始于1983年,1988年以来台商来厦投资发展迅速,国务院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后,先后有一批台湾知名企业落户区内,台商在厦门投资更为活跃,厦门成为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1994年,厦门率先颁布大陆第一部地方性涉台法规——《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并在2010年修订,把单纯保障台胞投资扩展到创业、就学、就业、居民待遇和参政议政等方面。此外,厦门还在全国首办台湾学者创业园,为大规模引进台资拓展了新空间。

  截至2018年10月,厦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763个,批准赴台投资项目59个,台湾百大企业有20多家在厦门投资落地,台企工业产值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全市台资企业3000多家,其中有四家年产值超百亿元。

  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厦门进行了许多探路性、试验性、开拓性的对台工作,通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成功创造了许多“第一”、“首次”、“率先”记录。除了上述举措,还有诸如:

  1997和2001年分别开通与高雄试点直航、与金门个案直航,为两岸“三通”积累了经验;从利用“厦金直航”推动两岸“三通”,到开通“台厦欧”班列,推动相关服务贸易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动金门、台湾相关产业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加强对台企金融服务支持,引导台商投资厦门的高科技与新兴产业;加快厦门自贸区建设,在两岸货币清算、服务台商、台资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不断推动政策创新,推动厦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涉台贷款业务;除了产业对接与合作、金融支持等,厦门还不断出台更多、更务实有效的举措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便利化,例如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不断探索两岸货物往来的新途径,推动“台厦欧”物流大通道建设,率先实施放宽台湾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等。

  在先行先试中,厦门有效地发挥了“窗口”、“试验田”、“风向标”的作用,在拓展两岸人员往来通道、搭建两岸经贸合作桥梁、争取台湾民心等方面下了大力气,固有的对台优势的政策、经济、文化、社会效应持续发挥、不断放大,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衍生和创造出新的对台优势。

  两岸一家亲,厦台一家人,推动两岸人民心灵契合

  从1979年1月中央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同胞,到2018年十九大报告强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做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工作是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厦门始终把以人为本、为台胞服务、争取台湾民心作为对台工作的重大课题和突出任务来谋划经营。

  厦门不但有长远的、宏观的、基础性的对台“民心工程”,而且有根据形势发展、对象不同的对台“民心项目”;既有能够让两岸同胞共同感受骨肉亲情的欢乐喜庆、共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期盼两岸统一的感人场景的大型联谊活动,又有为台胞办好事、办实事的服务窗口。

  40年来,厦门坚持发挥优势,入情入心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每年的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厦门都会组织开展两岸交流活动;利用地缘和文缘优势,厦门多次应邀组织闽南歌舞、歌仔戏、南音等赴台赴金门演出,组织台胞参观闽南古厝等涉台文物古迹;通过举办保生慈济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福德文化节、姓氏源流研讨会等民间信仰交流,协助台胞寻根谒祖;厦台常态轮流举办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两岸中秋博饼活动、两岸成年礼活动、两岸汉字节、两岸青少年经典诵读、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拓展厦台民间双向交流。

  近十年来,厦门成功承办了十届海峡论坛,吸引约十万名台湾民众参与,打造了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厦门还重点打造了台交会、文博会、图交会等五十多个重大涉台交流活动平台,通过海峡两岸“图交会”、“文博会”等诸多形式和载体,坚持不懈地推动文化入岛传播工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两岸、厦台深入交流,闽南文化已成为连结海峡两岸同胞亲情的特殊纽带和遏制“文化台独”的有力武器。

  两岸一家亲,未来在青年,厦门注重加强厦台青少年之间的联络,开展了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闽南语歌曲创作大赛等多形式的交流活动。2015年以来,率先获批设立多个国家级交流基地和青创基地,为台胞、台青在厦门的交流与就业创业提供有力的平台保障。

  当前,厦门正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政府的服务流程以便为台商台胞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如,率先推选在厦台胞担任市政协委员,将台胞纳入“五一劳动奖章”评选范围,开展在厦台胞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试点;率先成立“台商个体户之家”“台胞服务中心”,做好在厦台胞涉台公共事务服务;率先在全市优质初中和高中开设台生班,聘任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这一切,为帮助台胞融入厦门、促进两岸同胞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4月,在国台办“31条措施”推出后,厦门率先推出惠及台胞60条措施,涵盖了厦台经济交流合作、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实习、台湾同胞在厦门就业创业以及台湾同胞在厦门居住生活等五个方面。“厦门60条”在“31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合作、社会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从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为台胞在厦门生活提供便利,为台企在厦门更好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厦门与台湾的产业融合发展,便利厦台人民交流往来,体现了互利共赢、“厦台亲上亲”的理念。

  目前,约12万台胞常住厦门,厦门已成为台胞在大陆投资创业和学习生活的温馨家园。

  立足全局,灵活务实处理对台交流交往中的问题与困难

  对台工作不是单一部门的单项工作,而是一个跨部门、多领域、多门类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多年来,厦门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一套与新时期对台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对台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了包括领导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日常事务处理机制、台商投资服务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重大活动协作机制、财政资金统筹机制等对台工作组织、指导、管理、协调体系。根据各个时期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和对台工作的新任务,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按照中央要求,敢于闯对台工作新路子,善于创对台工作新经验,积极稳妥、求真务实地实施对台工作先行先试战略。

  突发事件多、敏感事件多,是厦门对台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厦门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厦门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精神,坚持立足全局,积极处理和涉台事务中各种纷繁复杂的敏感问题,妥善解决涉台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尽最大努力体现两岸同胞共谋和平发展的诚意,把影响两岸同胞和平发展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在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过程中,探索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推动对台工作不断深化和提升。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根据中央授权和要求,按照两岸有关协议,有效地配合了有关两岸重大事务性商谈,妥善处理了包括海上事故、突发事件、台胞犯罪、两岸人员双向遣返等大量有关涉台问题,对缓和两岸关系、促使两岸交往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中央有关部门多次在厦门与台湾举行官方或半官方接触,处理重大涉台事务,其中,著名的《金门协议》就是在厦门签订的。厦门已成为处理大陆对台事务的重要基地。

  对台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厦门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对台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安排;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又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抓住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灵活务实地开展对台工作。工作中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不断促进对台工作的新作为、新进展、新突破。

  立足“台”字建设特区,利用“台”字发展特区,围绕“台”字发挥特区优势,厦门对台工作形成了以加速特区建设拓展对台工作、以发挥对台优势促进特区建设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