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加强科研能力建设记事
打造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
——军事科学院加强科研能力建设记事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王逸涛、牛培强、邵龙飞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高等级科技奖励数量在全军名列前茅,近千项科研任务完成结题验收,军事科研创新效能和贡献率显著提升。一年来,重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党委牢固树立科研为战导向,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正在形成。
大科学时代军事科研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发挥理技融合优势,以转变科研力量编组方式为突破口,在诸多重大科研设计和工程实施上,探索推行‘行政指挥线、技术指挥线、理论攻关线 ’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军事科学院领导说,一年来军事科学院加速构建军事科研创新的新模式、新环境、新业态。
如何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科研单位的协作动力?如何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运行机制?面对这些难题,院党委专题研究,就科研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国家高端智库管理等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研究起草项目负责人制等规定。
创新举措实现了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研究力量的大会师。一年来,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成功举办,不断向一流国际军事交流平台迈进;“军科讲坛”常态化举办,顶尖专家授课辅导,首届军事大数据论坛等多项专题论坛圆满完成,军事科研多维多级的学术交流体系逐步构建;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军事科研大联合、大开放、大协作的工作局面稳步推进……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在军委机关的大力支持下,院党委研究出台了人才建设规划,坚持大范围选才、大思路育才、大气魄用才,分三批面向全军选调了248名急需人才,有效缓解了高端人才不足这一燃眉之急。”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人力资源处处长田跃峰说。
近年来,军事科学院重点打造科研领军人才、科研骨干人才、科研支撑人才、科研管理人才“四支队伍”,携手北京市、广州市、中国科学院等共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试点,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首席专家领衔,国家人才奖励对象为中坚,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为支撑的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
“新气象新作为,归根到底看练兵备战这一条。”院党委严格落实议战议训制度,着力打造科研型战备、战备型科研——围绕重大思想研究阐释、军事战略研究、军队建设发展、条令条例编修等聚力攻关;在人工智能、国防科技发展、军民融合等领域深入拓展;以备战急用的重大任务为牵引,系统梳理技术清单,调整资源投向投量……
一年来,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成功问世,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些特色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重要装备完成设计定型。“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已全速发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重点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工程、重大实验环境建设等深入发力,不断抢占军事科技创新高地。”军事科学院科研部科研计划处处长汪晓庆说。
- 上一篇:破弊立新勇当先
- 下一篇:下一篇:韩国将使用军事机器人:打开的或是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