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纪录片 > 文化

中华文明网

越秀学生哥好叻!广府文化传承十分出色

发布时间: 2016-05-26 10:12文化
大南路小学规模不大,广府文化传承却十分出色,其粤彩教育被评为广州市特色学校,将广府表演技艺(粤剧、粤语...

    

    剪纸表演、戏服展示广味十足。

学生表演咏春。

    童谣剪纸粤语讲古通草画粤曲咸水歌等成同学们的拿手“好戏”

    “剪纸不可缺剪刀,剪刀随我巧手舞,外形剪出朵大红棉……”大南路小学胡英杰用字正腔圆的广州话唱出这首充满童趣的粤语歌谣,他自豪地告诉记者童谣歌词是由同学仔自己创作的,平时玩剪纸时大家都喜欢唱,不仅童谣、剪纸、粤语讲古、通草画、粤曲、咸水歌等充满广府特色的艺术都成了同学们的拿手本领。这是记者日前在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课间见到的一幕。作为“广府文化源地”,近年来,越秀区倾力打造“广府庙会”等活动,让“广府文化”街知巷闻,更从娃娃抓起,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教育局2014年起联合推出“五个一”工程:编制一套《广府文化读本》、打造一系列广府文化传承品牌活动、打造一批青少年广府文化传承特色项目、建立一个广府文化教育网站、每年举办一次集中展示宣传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五个一”工程各目标已全面达成,“教育强区”越秀再添华彩,青少年广府文化教育传承全面开花。

    文/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冯晓、朱海靖

    图/广州日报记者王燕

    学生哥传承广府文化获大师点赞

    5月23日、24日,越秀区在大南路小学、长堤真光中学举行了越秀区校园广府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以及专题专家座谈会。

    大南路小学规模不大,广府文化传承却十分出色,其“粤彩教育”被评为广州市特色学校,将广府表演技艺(粤剧、粤语讲古、童谣、咸水歌)及广府制作技艺(通草画、剪纸、广府戏服制作)等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入课程、融入课堂。数白榄、粤语讲古、粤剧小品、咏春……同学们形式多样的拿手好戏让老师和专家们纷纷称赞。

    大南路小学校长叶丽诗介绍,很多同学都掌握了多项广府文化本领,因为每周二下午都有广府特色课程,由各个项目的大师来校授课,同学们每学期自主选课,从而得到很好的传承和熏陶。

    由粤语说书艺术传承人彭嘉志讲授的粤语讲古课程就大受同学们欢迎。四年级的雷雅婷同学表示,跟彭嘉志学讲古后,她屡屡在讲古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语文写作文也有很多提升,“通过学讲古,我看多了很多书,不知不觉作文比之前好多了”。著名粤语艺术表演家缪燕飞看了同学们的展示后竖起大拇指,“现在是近二十年来,广府文化和粤语传承最好的时候,当中越秀区做了大量努力”。

    在长堤真光中学,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粤剧大师倪惠英在品尝了初一同学连俞钧冲泡的一杯香茗后,不由感叹:“从同学泡茶的专注、从容上,我看到广府传统文化以及开放、包容、淡定、从容的人文精神在他们心中已经潜移默化。越秀区坚持从娃娃抓起传承广府文化,从同学们身上,我感受到努力做的工作收到了喜人结果,同学们展现的阳光、自信、不急不躁,就是我们广府人精神中的精髓”。

    编写全区性广府文化读本 覆盖中小学八个年级

    作为传统广府文化的传承发展,越秀区“五个一”工程之首就是编写一套全区性的《广府文化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让教育传承有章可循。为了让学生们简单快速地了解广府文化的前世今生,做到知“广府文化”为何物而后行。越秀区内的学校纷纷开展了研究,提出了《传承广府文化,打造越秀人文教育品牌》《基于广州童谣资源的广府文化校本研修》等课题,探索常态化开设广府文化教育的专题课程,但苦于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相关的课程只能作为部分学校的特色项目个别推出,无法在全区深度开展。

    为此,越秀区委宣传部和区教育局组织了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相关中小学的教师编写《广府文化读本》丛书,并由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越秀区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和陈子典、黄淼章、龚伯洪、陈泽泓等广府文化专家参与指导。

    广东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鹏说,这是省内第一个正式以“广府文化”为主题,以地方课程的形式进入到整个区内所有中小学课堂的读本。丛书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差异,由浅到深分为《聆听广府》、《触摸广府》、《品味广府》、《感悟广府》四册,梳理介绍广府文化的分类特点、历史渊源、走向发展、文物轨迹等内容,着重增加了综合实践性的内容,让学生在歌唱、行走、品鉴、探索中了解广府地区的风土人情,感悟广府文化的精神特质,以中华优秀文化血脉提高学生的文化格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传承广府文化的自觉。

    2016年2月份,《读本》全部走进越秀区全部中小学,成为一至八年级同学的必修课程。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委员会主任陈泽泓认为,《读本》4册从一年级到初中,涵盖了八个年级,能够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提供系统的广府文化知识。

    致力于广府文化保育的“古粤秀色”负责人杨华辉也是一名小学教师,他说越秀区将“广府文化”传承推入校园,意义重大。此前虽然各校也有做广府文化教育,但是比较散乱,教育的持续性不足。自从以全区层面去引领与带动全区学生一起来学,激发了各校提炼与打造广府文化特色,形成有个性的广府教育。《读本》与网站更将广府文化教育日常化、普及化、信息化,再形成一年一汇报的盛会,点面无缝渗透,效果比过去要好得多。

    传承广府文化是为了更好创新发展

    广府文化的传承已全面走进越秀区的全部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在全面推广广府通草画、粤语讲古、粤语童谣三个特色项目之余,越秀区还坚持差异化的活动策略,让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形成了一校一品牌的格局。

    旧部前小学把广府文化元素融入到电脑机器人创设中,设计了会演唱粤剧的机器人;广中路小学的通草学堂以通草画为载体,培养同学服务社区居民、乐于助人的优良品格;海珠中路小学擅长“龙舟说唱”;邻近广东粤剧院的农林下路小学将粤曲唱响校园;第二十一中学致力于挖掘广绣文化;百年名校朝天小学倡导“课上推普,课下推粤”,全校师生都会讲地道广州话;即便是以新广州人为主的东风东小学,也把每周五定为学校的“广府文化日”,除了上课其余时段学校的师生们都可以讲粤语。

    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丹说,越秀区从2010年陆续启动到2014年全区全面铺开青少年广府文化传承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于三点:传承、融合和发展。青少年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希望,所以越秀区把文化的种子播到青少年的心里,使广府文化得以更好传承,成为广府人的精神家园和感情纽带。而广府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开放和包容,传承广府文化的很重要一点是坚持融合。在推进青少年广府文化传承教育工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通过对广府文化的学习和体验,他们更加热爱广府文化,对所在城市也更加有归属感,这对个人、城市乃至广府文化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文化的发展既要基于传统更要有所创新,青少年充满创造力,越秀区希望把青少年的创造力融入到传统文化,经过几年的努力,越秀区青少年对于广府文化的认知、感受、思考和创造带来许多惊喜。广府文化是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的中心城区,越秀区将秉承传承、融合、发展的理念,在青少年中持续深化广府文化传承教育,使广府文化越秀越精彩。

    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应枫认为,越秀区将广府文化打造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门课,而且按不同年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这个方式值得推广。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梁凤莲说,越秀区广府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用灵活多元、活化传承、生动有趣、继往开来的模式,让青少年充分认知广州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越秀区最成功之处是打造了一个完整的、连贯性的、系统性的文化传承工程;又注入文化创新的成分,把传统文化的内容重新激活,这也是整个系统工程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