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丹阳民俗文化展览馆吧 说不定能找回儿时记忆哦
生活用品。
扬子晚报网6月5日讯(通讯员 孙国武 朱美娜 记者 万凌云) “这个我在七八岁的时候玩过,没想到现在还能见到,太让我惊喜了,一下子像回到儿时!”昨天,在丹阳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内,65岁的丹阳市民徐君庭如数家珍一般告诉记者,这个叫手摇水车,是以前田里上水用的。记者了解到,目前,丹阳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内共有6000多件(种)农耕用品和居家器具收藏品,参观者在这里,可以很充分的了解到“丹阳传统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变迁”。
床。(民国)
一走进展览馆,记者看到各种农耕用品和居家器具琳琅满目,瓦罐、斗笠、蓑衣、木工用具.......等等,这些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延续了千百年的日常劳作用具,居然在展览馆中都能找到。
剃头凳。
“你别看这个剃头凳,可是清代晚期的”, 丹阳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执行馆长王国华指着一个很是另类的凳子告诉记者,“这个剃头凳不仅有些年头,目前还是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难得一见的‘宝贝’。”记者看到,因为年代久远,这张已经有些墨黑的剃头凳,确实与一般的凳子不同,不仅有半人高,而且在凳面下,还有5层抽屉,“想当年,剃头匠就带着这张凳子到处流动剃头,抽屉里面就是剃头要用的各种家伙”,王国华说。
独轮车。
而放眼所及的独轮车、手摇水车、风车等等,这些器物固然没有皇宫国馆里的宝贝价值连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曾经反复用于生命延续的器具,生活余温依旧。
丹阳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位于丹阳水晶山旅游度假区,创办人是丹阳正威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丁斌。丁斌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收藏,并且独辟蹊径,数十年来,从民间征集到水车、纺车、独轮车、床榻、剃头凳、土地契约等一大批老农具和民俗用品。随着这些藏品越来越多,他就萌生了创办“丹阳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的想法。展馆成立后,于2015年获得丹阳市相关部门颁发的“民俗文化展览馆”注册证书。
手摇水车。
“这个独轮车也是有代表意义的”,王国华介绍,独轮车在我国载人载物运输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明末清初传到欧洲后,也曾引起巨大反响。本身也是一名藏家的王国华,介绍起馆内的任何一件藏品,都滔滔不绝,他说,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为夺取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数以百万的民工队和担架队,推着独轮车,奋勇支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难险阻,不分昼夜连续奋战,越冰河、爬陡山、过险地,紧随解放大军送粮、送弹、抬担架……这才确保了前线几十万大军在中原战场上往返冲杀过程中的后勤补给。陈毅元帅曾因此而感慨道:“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碗。
如今,这些曾经为农业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生产生活工具,已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逝,有的都以尘封为历史,被遗弃或遗忘。但王国华说,这些象征我们祖先农业文明的工具,每一件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是我国劳动人民奉献给人类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官轿。(清代)
“每个历史阶段的工具,无不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类文明程度,记载着人类进步的所有数据。”丁斌说,他收藏这些民俗物品就是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把民俗器物收集整理,抢救维修,让年轻人体验民俗文化,感知历史,“同历史和文明对话,同时珍惜前一辈给我们创造的来之不易的生活。 ”
收音机。
记者了解到,丹阳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2012年筹建,2015年正式开馆以来,展览馆已接待了数以万计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有既有大城市来的城里人,也有周边乡村的群众,更不乏一些外籍游客。 (编辑:曹卢杰)
- 上一篇:世界环境日前夕,五水共治宣讲团首次走进企业文化礼堂
- 下一篇:下一篇:让市民把文化当“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