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纪录片 > 文化

中华文明网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

发布时间: 2017-08-19 13:39文化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

记者 李成生 文   孙晓云 张彤 杨峥 徐雁 李秋明 陈飞 摄

云南网讯 宋人范成大有诗云:“万里桥边有船到,绣罗衣服生光辉。”今年的文博会,展馆里各族绣娘云集,飞针走线,活态展示,霓裳靓影,美不胜收,正应了这句诗。

楚雄彝家公社公司董事长金永淑刚参加完里斯本的展出,又率队从彝山来昆明参加盛会,展品有服饰、首饰、绣花包、家居用品等,琳琅满目。上月,“指尖上的记忆”彝绣动态展在楚雄市彝人古镇举行,60余名身着传统服装的绣娘大多是彝家公社的“社员”。她们用一朵朵“指尖之花”,向游客展示彝族刺绣精湛的技艺,引来观者如云。

据统计,目前楚雄彝族自治州有彝绣协会(合作社)56个、刺绣企业(经营户)330家(户)。其中,产值超过30万元的有34家(户),产值超过500万元的有3家。相对固定的绣女有2.76万余人,产值近1亿元。永仁县的一个彝族小山村——直苴传承了千年的“彝族赛装节”,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去年,在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及省级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推动下举办的“七彩云南2016民族赛装文化节”系列活动,精彩不断,盛况空前,反响强烈,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今年7月,“七彩云南2017民族赛装文化节”全省决赛在楚雄市彝州大剧院举办,来自16个州市26个民族代表队的653名选手,身着民族传统盛装走上T台,800多套民族服饰美轮美奂,激起了一股民族服饰文化旋风,擦亮了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品牌。

大理白族扎染已成为一项蜚声世界的民间传统工艺,而且将文化、艺术和市场结合为一体,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民族文化产业,让人刮目相看。扎染使用的板蓝根,是一种清热消炎的药材,在明朝时人们就认识和使用它。明末清初,大理白族人将它用作染料,起初只是将白布染蓝,后来学着染出一些简单的花样,装饰手帕、头巾、窗帘、门帘等。周城是大理保持完好的古村落,扎染厂带动周城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产品80%以上销往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创造财富上亿元,成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壮族传统手工织锦相传起源于宋代,别致的几何图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作衣服、毛巾、背包、台布等,也被称为“唐锦”。传统纹样有二龙戏珠、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余种,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腾冲和顺古镇的“园角刺绣”产品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旅游者的目光。产品融合了民间传统刺绣、剪纸艺术、傣族和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工艺,以及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刺绣技术和图案造型等多种艺术,精致美观,独具特色。主持这项技艺的公司已拥有34项国家专利、9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西部省区和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带动了当地农村上万人致富。

永善县马楠乡的蜡染作品也备受市场青睐。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同胞,用传承千年的苗家织布技艺,将火麻、棉花和羊毛捻结成线手工织成棉布,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用蜡染、刺绣体现出来,并在每年最隆重的花山节上穿上亲手缝制的衣服和披肩“耍花山”,在10万亩草原上对山歌、“踩月亮”。马楠蜡染以简单的蓝色打底,用天然植物染料和膏子绘图、靛蓝染色,再经水煮、漂洗制成。近年来,永善县积极搭建与贵州省毕节市苗族蜡染、刺绣技艺交流平台,聘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蜡染工艺大师蔡群指导,使马楠蜡染、刺绣更加灵动、典雅富贵。马楠蜡染被冠名“布艺上的青花瓷”,马楠乡也因此被誉为云南省“蜡染刺绣”之乡。

云南少数民族的七彩霓裳,装扮着人们的生活,点亮了未来的希望。

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巡礼(五):“布”饰霓裳 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