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军事 > 军工前沿

中华文明网

黑龙江省“十二五”装备工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6-05-13 12:23军工前沿
黑龙江省“十二五”装备工业发展规划...

首页> 省政府>规划计划>发展规划

首页> 省政府

黑龙江省“十二五”装备工业发展规划

时间: 2015-08-08 12:57:59 来源: 省工信委

  目 录

  前 言 5

  一、“十一五”总结 6

  (一)主要成绩 6

  (二)主要问题 8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0

  三、发展重点 11

  (一)优先发展高端装备 11

  (二)做强优势装备 18

  (三)做大潜力装备 21

  四、主要任务 23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3

  (二)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 24

  (三)推进装备工业信息化建设 24

  (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4

  (五)加快装备制造服务业发展 25

  五、推进措施 26

  (一)扎实推进重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26

  (二)加快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建设 26

  (三)鼓励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 27

  (四)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27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7

  (六)注重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 28

  前 言

  装备工业是我省工业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我国装备工业占有重要地位。“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推动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装备工业取得长足发展,总量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改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聚效果初显,一批技术重大装备相继研制成功,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促进我省装备工业“十二五”期间的健康发展,我委专门组织省内外装备工业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集思广益、亲历亲为,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划。本规划包括“十一五”总结、“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推进措施等五个部分,准确地阐明了我省装备工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是指导我省装备工业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规划中的装备工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七大行业,不包括国防装备。规划实施期为2011年-2015年。

  黑龙江省“十二五”装备工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总结

  “十一五”是我省装备工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全省装备制造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和我省振兴装备工业的各项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超额完成了全省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间,全省装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7%,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7.6%,利税总额年均增长30.6%,实现利润年均增长37.3%,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23.8%,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13.7%提高到2010年的15.5%。

  (一)主要成绩

  一是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5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24亿,利税总额完成144亿,实现利润85亿,分别是2005年的2.26倍、2.25倍、3.79倍和4.87倍。

  二是创新能力增强。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户,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33项、省科学技术奖166项。

  三是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完成并交付使用的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7项,省级30项。大型发电设备、核电、重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重大突破。70万千瓦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千瓦级电站空冷系统相继研制成功。三代和二代半全套核岛锻件、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核发电机组等实现国产化。15000吨水压机、H425民用直升机、ERJ145支线飞机、70吨级新型货车、80吨级运煤货车、450吨落下孔车、25米数控车铣床、6.3米数控卧车、φ320数控落地镗铣床、重型曲轴车床、超大型锻件操作机、大型齿轮测量中心等,有些重大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哈尔滨的发电设备、汽车、航空产业、齐齐哈尔的重型装备、数控机床、铁路货车产业、大庆、牡丹江的石油石化装备产业、佳木斯的农机装备产业、佳木斯、鸡西、鹤岗的矿山采掘装备产业等,全省装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发生积极变化,工业园区建设起步。

  五是企业重组步伐加快。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步伐加快,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鸡西煤机厂、佳木斯煤机厂被国际煤矿机械集团收购,齐重数控被浙江民营企业天马集团控股,哈量集团对德国凯狮进行了收购。哈轴集团被中航集团部分收购,齐二机床、哈量集团被中国通用集团控股等。

  六是产品出口结构优化。机械产品的出口结构、贸易方式不断优化。哈电集团签订了数十亿美元的电站和输变电工程总承包合同和大型火电设备出口合同,产品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等地。一重集团的5.5米轧机首次实现出口世界一流钢铁企业。齐重数控向发达国家出口高档数控机床产品。齐二机床的重型数控铣镗床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哈飞汽车成为首批国家认定为汽车出口基地,实现了各款汽车的全系列出口和“哈飞路宝”的散件组装方式批量出口。哈电表公司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了300万只电子式多功能电表的出口合同。

  (二)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位次后移。“十一五”期间,尽管全省装备工业发展较快,但始终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2006年至2010年,我省装备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7.7%、17.6%,明显低于全国机械工业同期26.2%、26.6%的增幅。2006年我省装备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同行业排18位,主营业务收入排17位,而2010年两项指标均排在第21位,分别后移3位和4位。

  二是产业集中度低、地方配套能力差。我省装备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的仅有1户、达到100亿的1户、50亿左右的3户。配套能力差,一般大企业省内配套率不超过30%。产业链短,缺少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是民营比重偏低,城乡分布不均衡。“央企强、民营弱”是我省装备工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行业增长主要依靠哈电集团、一重集团、哈飞汽车等央企和大中型企业拉动,而民营企业比重较低。据省机械联合会统计,民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只分别占全省的25%和26%。70%以上的装备工业企业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中心城市,县域装备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70%的县没有规模以上装备工业企业。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融资渠道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少,年均不超过250亿元。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本地市场需求拉动作用不明显。中小装备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银行贷款难和金融市场融资难。

  五是企业外移、人才外流。我省装备工业相对发展较慢,人才不足。近年企业外移,人才外流的问题更加突出。受发达地区政策吸引,部分制造能力向省外转移,企业骨干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关键岗位技术工人外流。

  六是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慢。企业普遍经济实力不强,省内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难以迅速在省内产业化。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研发能力差,抢抓市场机遇的能力不足。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装备需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做强传统装备制造产业,通过体制机制和产品创新,带动装备工业整体升级。实现技术产品化、产业集群化、装备成套化、配套本地化,全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国家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带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依托国内外市场需求特别是国家重大工程,提高装备自主制造保障能力。落实国家支持装备工业政策措施,制定我省发展装备工业的扶持政策,带动装备工业快速发展。

  坚持结构调整和扩大开放兼并重组相结合。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装备整体技术水平。支持地方装备企业与中央企业、省外优势企业扩大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同时吸引国外省外优势装备制造企业向我省产业转移。

  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注重装备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新兴装备产能突破。加大对配套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省内配套规模和水平,促进装备工业集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将黑龙江省建设成具有较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特色产业比较突出、产品技术比较先进、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装备工业基地。

  产业规模。到2015年,全省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0亿元,年均增长18%。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产业布局。形成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核心的2个优势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以大庆、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为重点的4个特色装备产业区,重点培育10个左右特色装备工业园区,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性协作、社会化配套的产业格局。

  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达到40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10户,超过100亿元企业4户,500亿元企业1户,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体化大型企业集团。省装备工业重点企业由目前的25户提高到60户。重点企业省内配套率达到40%左右。形成一批“专、精、特”装备和关键部件生产企业。

  科技创新。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由现在的44户增加到60户,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由现在的12户增加到18户。培育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

  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装备再制造,促进装备制造服务业发展,力争服务业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20%左右。

  三、发展重点

  (一)优先发展高端装备

  高端装备以新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新型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网装备、极端制造等为突破口,力争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1、新能源装备

  核电装备。主设备在消化吸收AP1000核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三代核电设备设计技术,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提高二代改进型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哈电集团重点开发生产蒸发器、稳压器、主泵屏敝电机、汽轮机、汽轮发电机、核电阀门等产品,形成年产4套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生产能力。一重集团重点开发生产核电压力容器、锻造主管道、大型核电铸锻件等产品,形成年产10套百万千瓦级压力容器和大型核电铸锻件生产能力。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形成年产核电电机1300台/21万千瓦的生产能力。辅助设备以发展非能动余热热交换器、核二、三级压力容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高压给水加热器、除氧器。以第三代关键阀门(主蒸汽安全阀和稳压器安全阀)的研制为切入点,重点发展核岛和常规岛各系统各种类型安全阀和核岛截止阀、止回阀、闸阀以及为核电配套的高附加值特种阀门。开发核电站全范围实时仿真平台及数字化核电站在线实时监控平台,研发核电站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专用机器人等。注重整合省内核电装备制造资源,向核电装备制造成套化发展。发展核电站控制系统设备、核电站供电系统设备。发展核电站蓄电池组和燃气机组应急电源、用于核电、风机和泵类产品的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

  燃机装备。燃气轮机及燃机发电机组,依托哈电集团,围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重型燃气轮机”开发,结合200MW和400MW等级IGCC发电系统示范工程,形成与IGCC发电系统相适应的余热锅炉成套装备。建立重型燃气轮机设计研发平台,完成F级中低热值燃料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研制。推进燃机转子、轴承等部件的国产化制造。以中船703所和哈气轮机为主,依托西气东输工程,加快燃气轮机核心热端部件制造和船舶/工业燃气轮机总装集成基地建设,形成研究、设计、实验、总装系统开发制造能力,重点发展30MW天燃气燃压机组和重型及中小型燃气轮机,形成18KW-6000KW燃气轮机系列化产品。

  风电装备。遵循高起点、高性能、大容量的方向,以大庆瑞好集团为依托,重点建设1.5兆瓦低温直驱机组、2.0兆瓦双馈机组和3.0兆瓦混合驱动机组产业化项目,综合产能达到500台套。以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建设1.5兆瓦半直驱机组产业化项目,形成年产500台套能力。支持中国兵装集团北方工具公司与天威集团合资,北安风电制造园区引进上电集团风电制造项目,建立风电设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1.5MW—2.5MW双馈式风电机组,以及适合北方风力发电装备。同时,重点开发3MW及以上等级的高端大型风电机组。建成哈尔滨、牡丹江(北方)、大庆、北安(庆华)四个风电装备产业集群。佳木斯电机、哈轴集团、九洲电气、首泉风电、红光锅炉、大庆大丰等骨干企业,加快风力发电机、变频器、叶片、增速箱、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制生产,力争成为国内行业内关键部件主要供应商。鼓励风电装备玻璃钢壳体、液压件、塔架、变压器、电缆等零部件产品规模生产。到2015年,形成年产1.5MW级以上风电主机1500套能力。

  其他新能源装备。依托农村生物质发电、供暖、供气工程和市场需求,发展生物质发电、供热、致密成型燃料设备。利用低温热源技术,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和电厂冷却水,发展热泵供暖空调技术与产品。

  2、交通运输装备

  新能源汽车。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哈飞汽车重点生产赛豹系列纯电动汽车,形成年产1万辆能力。以黑龙江龙华、哈龙客、穆棱中大汽车为依托,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支持阿继、巨容、冠拓等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电动机,蓄电池、超级电容、电源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轨道交通装备。依托现有货车时速120km/h和载重70—80t提速重载技术平台,加快产品创新,加速开发80t级系列通用货车、30t轴重、40t轴重专用货车、370t凹底车、铁路特种集装箱、新型160t起重机等大批新型铁路车辆及起重机产品,突破160km/h—200km/h快捷货车核心技术。在40t轴重重载技术、跨装式集装箱平车和关节式集装箱平车技术等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完善产品设计可靠性,拓展国际市场,由低附加值产品输出向高附加值产品及技术输出转变。到2015年,形成铁路货车新造、货车修理、起重机、机车车辆配件和相关多元五大业务,形成新造铁路货车16000辆、修车9000辆、铁路起重机30台、特种集装箱10000只、重工装备及其他10000吨生产能力。

  飞机及航空产品。巩固z9直升机市场,以Z15直升机平台,重点发展4吨、10吨新一代、新构型直升机系列产品。以Y12和Y12F为平台,重点发展Y12系列、Y12F客户改进型飞机。争取中巴合资平台组装ERJ系列新型支线飞机。发挥哈飞公司飞机复合材料构件研发制造优势,抓住波音、空客大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转包项目的机遇,建立国内有影响力的复合材料生产中心,进入国际分工产业链。争取加入国家大飞机项目配套供应体系。以东安发动机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整机、传动系统、微型燃机等。至2015年,形成年产飞机180架生产能力,其中各系列直升机150架、以Y12和Y12F为平台的定翼机30架。年产各种航空复合材料构件100吨的产能。

  3、新型农机装备

  依托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及周边区域市场,优先发展大马力动力机械、大型农机具,扩大联合收获机械产能。动力机械重点发展180—385马力的轮式拖拉机,以水田作业为重点的25—65马力节能环保型中型拖拉机。整地机械重点发展复式少耕整地机、全面耕耘机、系列浅翻深松犁、节能深松机、高速圆盘耙、松耙联合整地机、高速节能耙等高效节能装备。种植机械重点发展与8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的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免耕精量播种机、集中种肥箱式气送播种机、马铃薯和甜菜施肥种植机、移栽机、经济作物播种机等大中型智能化精密种(栽)植机械,步进式水稻插秧机、高速乘坐式水稻插秧机、水稻育秧工厂化成套设备。田间管理机械重点发展与8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的旱田中耕追肥除草起垄机、牵引式喷杆喷雾机、悬挂式喷杆喷雾机、马铃薯中耕机,以及自走式大型智能化喷杆喷雾机、节水灌溉设备、水稻中耕除草施肥机等。收获机械重点发展半喂入水稻收获机、麦稻通用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青贮收获机、马铃薯挖掘机、甜菜收获机等。畜牧装备。重点发展TMR饲料加工机械、挤奶机械、畜禽屠宰设备、排泄物处理设备、打捆包装机械等畜牧机械。零部件。重点发展为大马力动力机械、收获机械配套的前后桥、变速箱、齿轮、铸造件及功能部件。吸收开发农机电控液压提升系统、静液压驱动系统、控制元件,逐步形成为主机配套能力。

  4、高档数控机床

  围绕军工、核电、风电、水电、汽车、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需求,依托国家数控机床专项的资金支持,重点发展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发电设备、高速铁路、汽车等制造领域急需的重型、超重型、高效、高可靠性数控车床、镗铣床,多轴联动复合加工机床,大型复合材料铺带/铺丝/缠绕机、重型数控多工位压力机、重型模锻压力机、重型运载火箭筒体环焊机、大中型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大型重型特种专用机床。重点研发重型数控龙门铸锭复合加工生产线、数控轮对加工生产线、车载式可移动并联机床。积极研发摆角铣头、大型刀库、直线导轨、直线电机等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性高精度功能部件,并争取形成一定经济规模。

  5、智能电网装备

  依托阿继公司、九州电气等重点企业,研制用于风电及光伏发电接入的大功率变流器和控制器、无功补偿装置、有源滤波装置、可控串联补偿器、大功率变频装置等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部件。研制和产业化数字变压器、数字互感器、数字电抗器、智能开关等设备和110KV及以上智能变电站系统等。研制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系统,包括实时监控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四大应用平台。研究和攻关智能电表、智能电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等配电、用电设备和巨型储能设备。

  6、极端制造

  依托哈工大国家02专项光刻机工件台研发,加速超精密气浮导轨、超精密气浮主轴、发动机回转组件精密装配/测量仪、超精密圆度/圆柱度仪、超精密双频激光干涉仪、大型/超大型气浮隔振平台等产业化。支持哈工大超精密加工、微精密制造技术成果产业化。支持一重集团、齐重数控、齐二机床超大型数控机床形成新的行业竞争优势。

  (二)做强优势装备

  优势装备以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发电设备、汽车、重型设备、数控机床、基础机械及关键基础件为主。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

  1、发电设备

  火电装备。煤电装备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保持火电技术和产能在国内的优势,重点加快清洁、高效燃煤技术研发,重点是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和产品,热电联产机组,大型空冷机组等。扩大移动应急电源装备产业规模。水电装备。依托重点工程,重点发展百万千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大型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大型潮汐电站双向灯泡式贯流机组、300MW等级以上抽水蓄能机组设计与制造。提高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低比速混流式(应用于300m水头及以上,特别是400m水头以上)及高比速混流式(应用于50m水头以下)水轮机的水力性能,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进一步提高5叶片水轮机模型转轮效率,加大低水头的4叶片水轮机的水力性能方面研究投入,加大贯流式水轮机的水力模型研发力度,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300MW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进度。加快开发海流能发电设备。

  2、汽车

  微型汽车和轿车。哈飞汽车依托长安集团优势,重点调整优化微型汽车和轿车产品结构。优化9个整车平台,生产19款整车产品。“十二五”开发Ⅳ类微客、宽体微客、大微客、长安轿车和新型微型货车等12种新车型。加快沃尔沃轿车在大庆整车生产项目的推进,形成整车和关键部件生产能力。到2015年形成生产10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轻卡汽车。以一汽哈轻型汽车公司搬迁改造为契机,重点发展L601 、L501系列轻卡车型。到2015年形成年产1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专用汽车。鼓励哈建成公司、哈一机、大庆油田汽车改装厂、哈众鑫公司等企业发展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专用汽车或特种汽车。到2015年形成年产2万辆的改装制造能力。

  汽车发动机。以排量1.5L以下,1.0L和1.3L汽油机为主,重点研发节油、环保、低成本,采用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技术的汽油发动机。形成DA5系列汽油机、DA6发动机、轻型商用车柴油机等3个发动机平台。到2015年形成年产汽车发动机100万台生产能力。

  汽车变速器。重点发展结构紧凑、低成本的小型车用变速器,开发新型自动变速器。形成4个变速器平台:DABS14R和DAT16R两个后驱变速器平台、DAT14前驱变速器平台及新型自动变速器平台。在上述变速器中开发一款六档变速器。到2015年形成年产变速器120万台生产能力。

  汽车零部件。引导支持汽车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以各汽车企业为中心的区域配套产业集群。

  3、重型装备

  冶金设备,以节能、环保、短流程,大型板带轧制工艺为重点,加强轧制工艺、控制模型、控制技术的研发生产,尽快实现冶金轧制工程总承包。石化设备,要适应国内外炼油行业需求,扩大重型石化压力容器装备制造能力,研制新型化工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的煤化工装备。大型铸锻件,加快3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低压转子、大水电锻件、支承辊、热轧工作辊、大型船用曲轴等大型铸锻件达产达效。工程装备,研发大型矿用挖掘机、卧式辊磨设备、大型海工装备等产品。扩大港口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大型散料装载机械等大型工程机械产能。煤炭采掘装备,重点开发大功率、大截深、智能化电牵引掘进机、采煤机,形成薄、中、厚煤层产品覆盖。发展刮板运输机、大型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隔爆电机、风机、乳化液泵站、矿用电气设备等产品。

  4、数控机床

  齐重数控、齐二机床、宇通、牡丹江迈克机床等企业,形成各自机床产品结构特色,发展技术成熟的中小型数控立车、大中型数控系列齿轮加工机床、数控立式磨床、数控镗铣床、高速精密板材冲压自动化生产线。鼓励哈焊接所、华威公司等开发生产大型焊切机床、精密切割机床等。

  5、功能部件、量具刃具、轴承制造

  以哈量为主,发展高精度大型齿轮测量中心和在位测量系统、高精度智能化刀调仪和大型三坐标测量机,开发高档表面粗糙度测量仪、HSK-T刀柄。哈一工具等企业重点开发系列高性能整体硬质合金刀具、超硬材料孔加工刀具系列产品以及PSK多棱工具系统、齿轮刀具、数控刀具及拉削刀具。哈轴重点开发生产高精度航空轴承、高速铁路轴承、大规格风电轴承等。

  (三)做大潜力装备

  发挥我省产业基础优势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石油装备、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装备等新兴装备。到2015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

  1、石油装备

  石油钻采装备重点发展适合三次采油和特殊井况的抽油泵,高效节能的电动潜油螺杆泵,大排量新型油气混输泵,清洁节能型钻井泥浆泵。测井录井设备、射孔器材等产品。开发新型钻头、钻铤、各类新型抽油杆等。油田专用装备。开发高排量、大扬程螺杆泵。适应高黏度、高流量、强腐蚀等特殊介质要求的新型真空加热炉,油气分离及储运加热的分体相变锅炉。石油化工装备。提高厚壁压力容器制造技术及装备能力,提高大型球罐预制制造能力。开发炼化装备、煤层气采集装备。油田专用车辆。以测井测试系列、固井系列及勘探系列等油田专用汽车为主,开发中高端的修井机、试井机、提捞采油工程车、固井水泥车、智能化测井仪绞车、压裂作业车组等产品。建成2000台/年中高端特种车生产能力。油气输送管道。开发高等级钢和厚壁螺旋焊管、玻璃钢管、玻璃钢复合管等新型油气输送管;开发特殊扣、高强度油管和套管等新型油井管。石油电器。围绕节能和数字化油田建设需求,开发节能、智能、数字化电器设备及仪器仪表、特种电缆等新产品。石油装备省内配套率由30%提高到50%。

  2、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及制药设备

  粮食加工装备。与国内外有实力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生产先进的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精深加工专用设备。重点发展大型粮食烘干仓储设备,小型网式农户储粮仓等新型农村装备。开发智能化的种子清选和处理成套设备。

  乳品机械装备。重点发展乳品加工成套装备产品,大豆蛋白生产成套设备、豆粉生产成套设备。大力研发鲜奶制品、奶粉、奶酪及其它相应的加工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低温干燥的高端乳制品生产装备,液体奶及其他液体食品的无菌包装机械,应用冷杀菌技术的液体食品包装生产线。

  食品加工设备。重点发展传统食品加工机械及成套装备。在饺子成型机的基础上,开发饺子、包子、馄饨等成型关键机械及成套生产线。

  山特产品深加工设备。依托我省的资源优势,大力研究和开发功能性食品组分微胶囊化设备、农产品中有效组分的现代提取工业化技术与生产设备、高端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等。针对浆果产业、传统豆制品产业、林山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关键技术及装备需求,进行攻关和开发,为我省的农林产业发展提供装备支撑。

  制药设备。利用哈尔滨纳诺医药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在国内医药粉料的混合、造粒、制片等加工装备的优势,进一步开发符合GMP和FDA要求的密闭医药粉料混合、造粒、干燥生产线。利用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中药丸剂生产成套设备、栓剂生产成套设备、全自动药丸、片剂、胶囊计数装瓶成套设备等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不断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依托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加大企业技术储备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做大高端产品规模,扩展市场份额。二是加快企业重组。支持哈电集团、一重集团、哈飞汽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公司、哈飞集团等龙头企业围绕核心竞争力整合国内外研发、设计、制造等企业资源,不断优化产业链,向制造服务业延伸,打造具有工程和设备总承包能力和投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优势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重点培育10个销售收入50亿元、主业突出的骨干企业。三是大力提高民营企业比重。努力创造适宜民营装备制造企业成长环境和氛围,积极解决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融资难等制约因素,大力培育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提高民营企业在装备工业中的比重。

  (二)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依据国家装备工业投资指南,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制定重点扶持产品目录。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和大项目建设,引导全行业年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规模。支持装备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投入发展高端装备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核电、燃气轮机、风电等新能源装备、飞机、轨道交通、汽车等交通运输装备、新型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功能部件、重型装备等方面形成规模优势。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新兴装备产业化,建设国家级装备工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非公有装备制造建设。

  (三)推进装备工业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工业,实现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满足市场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增强企业综合能力。产品设计深化CAD/CAE技术的应用,普及和深化CAPP/CAM技术的应用,推广PDM/PLM技术的应用。产品制造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MES系统的应用,发挥示范作用。对已应用ERP的企业要强化产品、设计、生产、经营、业务等信息的全面集成。推进现代物流自动化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建立企业信息化应用公共平台,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争取国家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和资金支持。

  (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发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装备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产学研有效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与企业联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研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注重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建设发电设备、重型机械、汽车、铁路车辆、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农业装备、焊接等8个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搞好AP1000核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消化吸收,组织智能电网配变电技术、装备数控技术、风电控制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三是扩大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研发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或国内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

  (五)加快装备制造服务业发展。大力促进企业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积极构建产业服务体系。注重装备工业物流体系建设。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装备工业的集中城市辟建机电产品专业市场,就近提供机电配件产品。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原料、配件产品存储、运输、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引导骨干企业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包括工程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运行维护、备件供应等增值服务。培育装备制造中介服务。提供销售代理、设备租赁、信息服务、品牌营销、电子商务、融资、保险等增值服务。探索机床、重型装备、石油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产品再制造技术,逐步推进装备工业低碳发展模式。

  五、推进措施

  (一)扎实推进重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按照省政府推进“十大产业”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能源装备、现代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产业发展。围绕食品农产品、煤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需求,开发专用装备。落实国家机床数控专项地方配套政策,争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奖励,支持我省企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制,促进新兴产业装备产业化。大力推进大型公务机、新能源汽车、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光刻机、超精密工作台、立式风电、飞行器等高端装备产品产业化,培育装备制造产业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建设。立足产业和园区现有基础,不断加大对专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吸引省内外企业入驻专业化园区,形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化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培育哈尔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形成以发电设备、飞机及航空产品、汽车等产业集聚的国家级产业基地。重点培养大庆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园区,形成以石油装备、石化装备及通用装备为主的产业集群及物流中心。重点培养齐齐哈尔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为主的产业集聚。加快哈尔滨重型燃气轮机产业园、大庆沃尔沃汽车产业园、齐齐哈尔中国一拖产业园、鸡西煤机产业园、北安风电装备产业园、牡丹江风电产业园等园区项目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金融、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进驻。发挥对俄口岸优势,谋划建设对俄装备工业园区。

  (三)鼓励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突出自主研发、系统集成和关键部件制造环节,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政策优势和专业化园区的集聚效应,逐步形成总装企业、配套企业和服务性企业有机结合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引领,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的中小型配套企业,实现本地化配套、集群式发展。研究制定扩大省内配套的专项奖励政策,提高企业省内配套率。

  (四)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省市政府与省内各金融机构强化政、银、企联动,建立定期交流沟通制度。重点向处于扩张初期的装备制造企业倾斜,争取金融机构在提高银行信用等级和受信额度,通过合同抵押等灵活方式扩大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简化放贷手续。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企业采取境内外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扩大投融资规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作用,优先对省内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引导企业加强信用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信用等级。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行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尽其才的管理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和推广做出突出贡献人员、掌握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的拔尖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和相应待遇。促进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向装备工业企业集聚。按照市场化、职业化方向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建立企业院校间各类人才培养输送渠道,建立装备工业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在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高级技工培训,完善人才和技术培训体系。

  (六)注重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研究境外委托代理、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式,扩大发电装备、重型机床、现代农机装备、石油装备等产品对俄、印等国出口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利用省内市场优势、对俄地域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来合作发展。在发电设备、重型装备、数控机床、农机装备等领域加强与世界著名企业技术合作,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竞争力。鼓励铁路货车、微型汽车等制造企业通过到国外投资办厂,设立产品分销公司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有实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海外并购国外同类生产企业(品牌)和研发机构,实现国内低成本制造能力与国外先进研发能力优势互补,形成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发挥我省在东北亚经济圈的地域优势,扩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着力开发俄罗斯市场。鼓励具有设计、制造、工程总承包和后服务能力的工程公司参与国外重点工程建设。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