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技术、新人文”,华东师大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开幕
以“新技术,新人文”为主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于4月15日至26日推出...
“思想改变世界,人文塑造心灵”,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于4月15日上午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拉开帷幕。
思勉高研院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高研院之一。思勉思想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思想节以“新技术,新人文”为主题,在4月15日至26日的12天内,共推出8场名家演讲,3场主题论坛,1场关于著名作家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的研讨会,以及2部话剧演出。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哲学系教授童世骏在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开幕式致辞中对本届思想节的主题“新技术,新人文”进行了解释,他说:“要承担起在当代世界感知重大问题、表述重大问题和聚焦重大问题的职能,人文学科不能离群索居,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视而不见,不能对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型麻木不仁。新技术是当今社会许多问题之所以发生的重要根源,新技术也是当今社会许多问题之得到感知、表述和解决的宝贵资源;人文学科要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强起来’有所贡献,必须与新技术密切结合,必须把自己变成新人文。新人文不可能限于单一的学科,它要求我们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跨越学科间的界限。”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在开幕式上的演讲《改变思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的认知能力、伦理底线等受到了新挑战,人与世界的关系也被重新思考。
本届思勉人文思想节聚焦热点话题,关注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在开幕式上的演讲《改变思维》,从科技人文的历史和人工智能社会的未来预期,重点介绍单一垄断思维对个人和人们及社会的危害,以及陷于其中所导致的窘境,倡导把握差异而多样的思维。
开幕式及首场演讲由思勉高等人文学院院长郁振华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冯象将在《谁害怕人工智能》的演讲中提出一连串的重磅问题:AI带来的硬规则,是否会颠覆百年来的法治软规则?AI演变到拥有自我意识,新人机伦理将如何制定?AI技术国有化以应对大失业,人类是否进入新的文明?
武汉大学教授王晓光的演讲将展示数字技术对人文知识生产、传播和教学的巨大影响及其跨学科研究的内涵与逻辑。
中山大学教授陈少明的演讲会从儒家人性论的视角,探讨未来社会中人性变化的可能,特别关注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体外生殖和寿命延长两种情况可能带来的道德困境。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的演讲则将分析游戏中所蕴含的乌托邦精神对90后一代的认知与价值观也产生的重要影响。
此外,本届思想节举办的“当微软小冰开始写诗——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与科技跨学科对话工作坊”,邀请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宋睿华博士与来自哲学、文学、传播学、法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作家以及艺术家共同探讨、追问人工智能时代人与科技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发展。
主题论坛“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邀请多学科学者与亲自参与知识付费节目制作的学者和相关平台负责人,探讨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以及知识付费的利弊以及对人们知识获取的影响。
由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一起讨论中外文学作品,也是本届思想节的特色。韩少功、王安忆、孙甘露、毕飞宇、马伯庸、许钧、袁筱一、王晓明、蔡翔、毛尖、小白、黄昱宁等将就十九世纪文学、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以及历史叙述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发表各自对文学作品的精彩见解,重估文学的当代意义。
华东师大学生社团扬之水话剧社还将演出《鲸鱼》、《绿毛水怪》等两部原创话剧,通过表演艺术展现人文思想的魅力。
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于4月15日上午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拉开帷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活动介绍】
改变思维
主讲: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校长)
4月15日(周一) 9:00 / 音乐学院 音乐厅
从科技人文的历史和人工智能社会的未来预期,重点介绍单一垄断思维对个人和人们及社会的危害,以及陷于其中所导致的窘境,倡导把握差异而多样的思维。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论述思维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介尺度对观察世界的临界重要关键性。就量子与经典,知识和学科,易经与圣经,思维与精神等方面的比较和大量事例,重点阐述思维方式的重大变迁,比较单一垄断思维模式与差异多样思维模式的各自特点和深远影响。倡导跨越各类有形无形的界限阻隔和垄断,释放智商红利。
历史中的“大”与“小”
主讲:马伯庸(微博粉丝超过480万的人气作家)
4月15日15:0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细微解读明代文人的笔记小说,研究不同地域的文人特征及心态。以“显微镜”手法,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以“接地气”的方式探析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
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
主讲:王晓光(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4月17日(周三)15:00 / 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数字人文是伴随社会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在人文领域的深入应用,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研究趋势和研究范式。本讲座将介绍数字人文的缘起、目标、意义、方法论和常用工具。借助多个数字人文研究项目,该讲座将展示数字技术对人文知识生产、传播和教学的巨大影响及其跨学科研究的内涵与逻辑。
谁害怕人工智能?
主讲:冯象(清华大学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
4月20日(周六)14:00 / 上海报业大厦(威海路755号)二楼报告厅
1. AI带来的硬规则,是否会颠覆百年来的法治软规则?
2. AI演变到拥有自我意识,新人机伦理将如何制定?
3. AI技术国有化以应对大失业,人类是否进入新的文明?
儒家伦理与人性的未来
主讲:陈少明(长江学者、中山大学教授)
4月22日(周一)15:0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报告以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为背景,从儒家人性论的视角,探讨未来社会中人性变化的可能,特别关注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体外生殖和寿命延长两种情况可能带来的道德困境,强调它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希腊哲学看当代哲学的位置
主讲: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4月23日(周二)15:0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西方)哲学发源于希腊,到今天已有2600年,期间社会、思想发生过多次剧变,在什么意义上,今天的哲学工作者的工作还是哲学?我们今天该怎样做哲学?希腊哲学作为参照,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某些线索。
纽约的苍茫角落:图像记忆与述说
主讲:李明洁(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4月25日(周四)15:0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美国纽约东哈莱姆墙画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东哈莱姆街区的历史变迁和当地人社会记忆的形塑过程,是研究社会记忆与城市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例证。基于东哈莱姆区的田野调查发现,该社区墙画的叙事性,使其成为连接个体与社群的认知纽带,并促成了该社区“自传体记忆”型的社会记忆的形成,并为相关交往记忆遗产化为文化记忆铺平了道路。
游戏:90后文化与人类乌托邦世界
主讲: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4月25日(周四)18:3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游戏成为90后新一代的新的文化。为什么游戏对年轻一代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仅仅是游戏娱乐吗?本次演讲,将通过的具体案例,分析游戏内中所蕴含的乌托邦精神,其对人生缺陷的弥补,对日常生活平庸的超越。随着技术的进步,游戏的虚幻性与生活的真实性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历史的重现也重叠在一起。这一切特征对90后一代的认知与价值观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论坛:当微软小冰开始写诗——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与科技跨学科对话工作坊
宋睿华、吕新雨、孙甘露、毛尖、罗岗、钱卫宁、孙向晨、韩潮、杨安卓、高洁、卫纯
4月16日(周二)13:3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人工智能时代,诗人何为?当人工智能开始写诗,诗何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联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举办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之跨学科工作坊,邀请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宋睿华教授带来主题发言“用代码可以构建机器心智吗?”,同时邀请来自哲学、文学、传播学、法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重磅学者、作家以及新锐当代艺术家共同对话,探讨、追问人工智能时代人与科技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发展。
论坛: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荣跃明、宋伟、陈龙、王迁、郭强、季桂保、周志强、刘擎、文贵良、姜鹏、顾文豪、方笑一、叶祝弟
4月18日(周四)13:3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近年来网上盛行付费音视频课程,不少学者参与其中,成为主力,这些形式的知识获取被人们称为“知识付费”。普通听众可以用付费的方式购买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名人的授课内容,不少学者藉此成为“网红”,在获得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靠前所未有的流量积累起财富。本论坛邀请文学、历史、哲学、法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学者,对这一新兴的知识传播形式展开讨论,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在传播知识方面的优势与弊端,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
论坛:重返十九世纪文学
毕飞宇、许钧、吴笛、孙甘露、小白、黄昱宁、毛尖、袁筱一
4月24日(周三)15:00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十九世纪是文学的盛世,一方面,文学开始自觉承担起巩固民族与塑造社会的重任,另一方面,文学开始了世界化的新进程,宣告了文学作为无国界的领地的存在,中国新文学的形成就与这个进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论坛拟邀请不同身份的嘉宾,重述十九世纪文学的魅力。
当代中国与韩少功
以“知青”为方法: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专题研讨
4月26日(周五)全天 / 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以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为焦点,讨论韩少功的整体创作,以及他的写作对当代文学和当代中国的意义。研讨分两场,上午为韩少功作品研讨(小演讲形式),下午为“韩少功和当代中国”专题研讨,参加者为全国各地的韩少功研究者。韩少功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卷入八十年代以来各种文艺思潮的主将,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标签下,都能找到他的名字。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学者和翻译家,他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度描绘和迅速反应,在在显示了一个伟大作家的嗅觉和能力。
(本文中的部分相关文字资料与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 上一篇:历史大势交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下一篇:下一篇:2019青岛“中德人文交流论坛”在九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