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社会科学院住村工作组帮村里的“绣娘”圆“双语梦”
亚心网讯(通讯员 秦鸿)“我想把汉语学好,这样子就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把我的刺绣品卖出去。”这是和田县朗如乡阔尕其巴什村一位叫阿瓦妮萨·麦合苏提的妇女在工作组开办的“村民夜校”上说的话。尽管她汉语表达的不很清楚,但能听出是真心话。 阿瓦妮萨·麦合苏提是村里的一位“绣娘”。作为80后的她不甘于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除了家里的农活,她还用心学到一门刺绣技术。不仅如此,通过“传帮带”,她先后带动全村30位妇女一起从事刺绣。如今,她正想法子怎么能把刺绣产品销售出去,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会汉语,无法很好地跟外界交流沟通。这让她认识到学会汉语十分重要。“我2015年去过乌鲁木齐一次,在火车站坐上一辆出租车,当司机问我要去哪里,我都说不出来”。 阿瓦妮萨·麦合苏提说。 新疆社会科学院第三批住村工作组到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发现,语言不通已经成为制约村民对外交流联系和致富的主要障碍。于是,工作组决定尽快把“村民夜校”办起来,教授村民汉语。 听说“村民夜校”要开课了,阿瓦妮萨·麦合苏提很是高兴,表现十分积极,还专门到乡里的商店给自己买了笔和本子。在村里,又是夜晚,来上课的村民大部分是男的,但阿瓦妮萨·麦合苏提每次都提前赶到教室,还坐在第一排。“农民夜校”第一次开课时,课堂上的学生中只有妇女主任和阿瓦妮萨·麦合苏提两位女性。现如今,在阿瓦妮萨·麦合苏提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绣娘”来村民夜校上课了。 “你好!”、“我是和田人。”“我要找工作。”…… 课堂上能够清楚地听到阿瓦妮萨·麦合苏提和其他“绣娘”以及村民一起用汉语大声跟读的声音。一般的农村妇女,白天要忙农活,还要洗衣做饭,小孩也是形影不离,几乎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而阿瓦妮萨·麦合苏提却能将这些做得井井有条,并挤出时间学习汉语,还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我想把刺绣产品卖到乌鲁木齐去,我要学好汉语,这对我今后的事业有帮助。”这就是阿瓦妮萨·麦合苏提的“双语梦”。 祝愿阿瓦妮萨·麦合苏提以及众多像她一样的“绣娘”们能够尽早圆梦,而工作组愿意成为“绣娘”们的筑梦人。
- 上一篇: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 下一篇:下一篇:邢台市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评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