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公开课 > 社会科学

今日时报

为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社科品牌迈出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 2019-09-07 08:01社会科学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履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体现“联”与“合”,做到联心、联智、联力、联外,聚集社科界合力,努力为打造具有中国气派、西部风格、青海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品牌迈出了坚实步伐,社科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联心:把握方向,始终强化政治引领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前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把牢方向,才能使研究成果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多年来,省社科联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社团建设和社科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通过集体学习、座谈交流、研究讨论、专门培训等形式,统一思想、增进共识,主动用科学理论解疑释惑、正本清源,广泛凝聚磅礴力量。

  组织全省社科界认真学习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围绕新发展理念,“5·17”讲话、“一优两高”等举办一系列理论研讨会,编辑《论坛成果汇集》等,在省级主流媒体刊登理论文章1200多篇。配合省委讲师团联合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深入高校、机关、市州县巡回宣讲……全方位、多举措发出社科声音,贡献社科智慧。举办“第一、二届青海改革论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鲁青论坛”“青海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高端论坛,为青海改革发展助力。

  努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真正体现在理论创新上,体现在丰富学科建设上,体现在研究成果上,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新”“天天深”,成为时代最强音。

  联智:畅通渠道,课题研究助力发展

  运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努力形成更多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成果,一直是省社科联的中心任务。经过努力,全省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史、地理、民族学3个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民族学、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学科地位凸显,一个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雏形显现。

  实施研究项目带动战略,引导社科理论工作者自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思路、决策参考和政策咨询,努力形成社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政府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科研单位与专家学者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学术活动百花齐放。组织开展了三批次智库研究课题57项,其中,2018年围绕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主题进行的4项智库课题,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2项。呈送的研究报告被中央领导批示5件,省级领导批示127件,省、市采纳56件。

  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336项,项目结项优良率达30.4%;省级社科规划立项362项,项目结项优良率达33.6%。先后立项国家重大项目4项,填补了我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空白。通过主持、参与、完成高层次项目研究,一批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彰显了学术深度、提高了社会影响。

  联力:服务群众,社科普及有声有色

  如果说,立足青海开展研究是社科工作的重要职责,那么知识普及则是社科工作的基本任务。省社科联积极改进和创新社科普及工作,紧盯新时代、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探索社科普及创新之路。

  以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社科普及立法工作,2016年颁布实施的《青海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填补了我省社会科学立法的空白,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法制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从“普及周”延伸为“普及月”,从城市延伸到社区、农村、牧区……省社科联不断探索创新,将社科普及与文艺表演、传统宣传与新媒体融合、集中活动和经常化普及等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社科普及的影响力。

  宣传普及效应聚集。全省共举办社科进基层活动、报告会、讲座790多场,发放各类普及宣传材料24万份,直接受众超过50万人次。组织省内社科界专家学者编写科普读物6本,在9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科普宣传400万人次,实现了科普内容通俗化、方法多样化、活动常态化。

  联外:完善机制,服务意识不断强化

  省社科联把加强省委省政府与广大社科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提升服务能力,心系专家学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自身改革,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与团体会员、广大社科工作者的联系,努力把社科联建设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

  社科队伍不断壮大。通过组织实施“千人计划”“四个一批”“青海学者”等人才项目,吸引凝聚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打造若干不同学科类别研究团队,社科研究中坚力量茁壮成长。全省现在职社科研究人员1588名,副高以上职称占60.64%。注重发现人才、扶持人才、成就人才,特别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优先支持省级社科项目中青年项目的申报。如今,一批学历层次高、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科研方法新颖的优秀人才迅速成长,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活力。

  “走出去”“请进来”步伐加快,与省外横向交流更加紧密广泛,连续开展省内外大调研活动,为推动我省社科工作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提出对策。推进市州社科联机构建设,积极争取编制在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成立社科联。新成立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13家,研究制订《青海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规定》等一批社团管理规章制度,支持民办学会,开展学术研讨。积极强化自身建设,着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机关,努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

  时至今日,站在新的起点上,省社科联将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勇于担负起服务青海改革发展职责,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奋力谱写新时代青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