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太原解放70周年|铭记历史:庙碉耸立山巅 见证战火惨烈
纪念太原解放70周年|铭记历史:庙碉耸立山巅 见证战火惨烈
2019-04-24 15:41 来源:生活晨报
原标题:纪念太原解放70周年|铭记历史:庙碉耸立山巅 见证战火惨烈
在太原解放纪念馆东北约两公里处,一座遗存的庙碉孤单地耸立在山峰之巅。它有着坚不可摧的“身躯”,被称为“碉王”。
4月19日下午,记者驱车行至太原解放纪念馆,复东行,穿行于太原东山城郊森林公园,远远望见掩映在绿树之中的庙碉。在庙碉附近下车,顺着一条青石路向纵深处攀爬。
庙碉矗立在青石路的尽头,其一面临崖、三面为坡,所处地势非常险要。庙碉由石块和水泥构筑而成,四周墙壁厚度超过1米。碉顶呈“人”字结构,厚度达1.5米以上,其坡度及厚度能够有效降低和化解炮弹的攻击。
耸立在山峰之巅的庙碉,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
有一次,阎锡山邀请美国记者参观牛驼寨防线。阎锡山让炮兵用最厉害的野炮猛轰这座庙碉,结果炮弹所落之处只留下几个白点。据史料记载,庙碉周边有若干小碉护卫,它们之间有隧道相连。
这座庙碉有几处被炸开的豁口,豁口处残破墙体的石块和水泥露了出来。记者从其中一个豁口进入庙碉,透过墙体上的6处射击口向外瞭望,发现可俯瞰周边乃至太原城区,无一处火力死角。由此可见,庙碉真的是易守难攻。正因如此,庙碉成为解放军攻打牛驼寨要塞时最难啃下的一块骨头。
在庙碉内,一个个透着光亮的射击口,还有地上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碉体碎块,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次次激烈的战斗。
1948年10月17日,天黑以后,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在柳沟村地下党支部书记赵炳玉的带领下,从秘密小道揳入牛驼寨。
牛驼寨,是太原城东北面的第一要塞,又是东山要塞的核心阵地,被阎锡山称为“塞中之塞”“堡中之堡”。阎锡山曾扬言:“牛驼寨是个铁疙瘩,共产党绝不敢打牛驼寨。”
太原前线委员会把突破口选在牛驼寨,就是想打敌军一个意想不到。1948年10月18日1时30分,我军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激战,除庙碉之外,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基本占领牛驼寨要塞。庙碉,被敌军命名为4号碉堡,是一座指挥碉。
阎锡山得到消息后,大骂其部下东山守备司令王效增“混蛋”“灰鬼”,并要求王效增组织兵力反扑,企图夺回阵地。
1948年 10月 18日至 20日,敌军多次疯狂反扑,均被击退,但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伤亡严重。此时,太原东山主峰大部分阵地已被我军占领。
1948年10月21日,在百门大炮的掩护下,敌军再次疯狂反扑,当天重新占领牛驼寨。
经过重新部署,1948年10月26日夜,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彭绍辉对牛驼寨要塞发出反攻命令。经过激战,到1948年10月31日晚,除庙碉之外,其余碉堡又重新回到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手中。当时,主攻庙碉的部队是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独立第七旅。该旅第二十一团第二营第五连占领庙碉左侧阵地,刚坚守一天一夜,就遭到敌军炮火的轮番轰炸,工事全被炸毁,个人掩体荡然无存。
惨烈的争夺战,一直持续至1948年11月11日。这一天,彭绍辉命令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独立第七旅旅长傅传作:“为夺取要塞牛驼寨,要组织连续爆破,坚决炸毁4号庙碉,全歼守敌。”
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独立第七旅各团抽调精兵,组成突击队和爆破组,于1948年11月11日下午,分两路向庙碉发起攻击。突击队员迅速突破了敌军的前沿阵地,但由于庙碉墙体太厚,敌军火力又强,爆破组成员连续组织几次爆破均未成功。
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独立第七旅第十九团团长调来全团有名的张玉山爆破小组。张玉山有胆有谋,被称为团里的“爆破专家”。
在火力的掩护下,张玉山带领爆破手匍匐前进,并率先到了庙碉跟前,将炸药放好。此时,爆破手老李也跟了上来。他俩把50公斤炸药放在一起,一声巨响之后,庙碉并未被炸开。此后,张玉山等人又连续5次爆破,炸药用量也不断增加,可庙碉依然一动不动。突击队员也连续冲了6次,庙碉内仍然喷吐火舌。
第7次,张玉山用了250公斤炸药,将庙碉炸开一个1.5米左右的大洞,但没有将墙体炸透。张玉山急红了眼:“炸!我看阎锡山的王八盖到底有多厚!”
第8次,张玉山爆破组与兄弟部队爆破组一起,将325公斤炸药放在原先炸过的地方,又往炸药里埋了一把雷管。张玉山等其他同志撤下去,连续检查3次,才点着系在导火线上的火绳。直到火绳燃烧大半截,他才双手抱头就地滚入左侧5米深的沟底,摔得浑身麻木。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庙碉终于被炸开。伴随着“冲呀!冲呀!”的声音,我军战士冲进庙碉。
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将牛驼寨要塞全部攻占,已是1948年11月13日。
数十年已经过去,这座庙碉依然耸立在山峰之巅。尽管昔日的风华和凌厉已不复存在,但它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惨烈。
· end ·
记者|梁耀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