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 三个家庭档案故事见证祖国发展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70周年,在这其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时光轨迹,而家庭档案就像一张渔网,将一段段家与国的故事从时光长河里打捞起,入网珍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档案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的巨大变迁。
在“6·9”国际档案日前夕,江苏省如皋市档案馆、如皋市融媒体中心举办了《岁月留痕——档案走进家庭》直播活动。活动引发广大网友普遍关注,至当日晚19时,点击量高达8.36万人次。
适逢档案馆开放日活动,高新区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走进档案馆开展“记录成长 寄存梦想”档案教育实践活动,记者在市档案馆副馆长陈红的带领下,全面了解了档案馆基本概况、库区的安保及档案保管的情况、镇馆之宝和珍贵家庭档案保管情况等。
馆外直播,记者走进如皋市公安局综合档案室,探究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户籍是如何解民忧的;在家庭档案收藏达人胡吉飞老先生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即开始收集整理的各类家庭档案见证着新中国发展壮大、影射时代变迁、记忆家庭成长;在档案馆指导科,工作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她家分类明确、整理规范的家庭档案,边介绍边示范,同时介绍了全市有特色的几位家庭档案收集达人档案情况;在江苏省最美家庭档案获得者李玉坤的工作室,他着重讲述了收集与《国旗法》相关资料,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融媒体记者:彭伟
被采访人:章晓林
记者:章老,今天有什么家庭档案可以展现给大家看看?
章:我带了四枚校徽。三角形校徽是1952年我上小学的时候,上面印着如皋县李桥小学,李桥小学就是下原李桥小学,这一枚校徽是一枚铜板缴上去以后,用印模,铜板一压就成为了这样一枚校徽,所以这个是紫铜的。第二枚是如皋白雁桥初中,1957年时我上初中。下面两枚是扬州师范学院,我是1963年从白蒲中学毕业以后考取了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那时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进扬州师范学院的时候,国家对师范学校非常重视,每个月提供免费伙食费,一个月13块,每个人一学期还提供4块钱的助学金。当时我们在学校的照片,我拍了很多照片(这也是老档案)这也是我家保存的很重要的照片档案,黑白照片,上面就有我们同学毕业时候的合影,1968年拍的。
记者:照片有很明显的时代烙印。当时学生的毕业校服全是统一的白色和灰色,基本是统一的。那时候照片也是黑白的,现在都是彩色照片,现在穿的服装都是五颜六色的;当时拍一张照片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拿起手机就可以拍了,所以社会的进步也通过我们家庭档案里一张照片就能折射出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章:这是扬州师范学院那时候的校门,到了20年以后,改成扬州大学了,说明我们师范教育正在向前发展,20年后我们几个老同学又在一起拍照片了。
这是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乙班)六七届同学如皋聚会留念。2017年,前年,我们毕业50周年,当时我在班上任副班长,在学校时我当副班长,也没有给大家提供什么服务,50年以后我要请你们到我们如皋来看一看,1964年,扬州师范学院就组织几百名师生到我们如皋来参加社教(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就在郭园公社,后来又到建设公社参加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现在回想起来,50年以后他们又回到了如皋,感慨万千,带他们参观水绘园等地,他们开心极了。
记者:无论是家庭档案,还是如皋档案,章晓林老人都是档案收藏和使用的先行者,值得我们学习。
融媒体记者:新然 张颖 颖栒
被采访人:李玉坤
记者:李老师,您是《国旗法》的建议人,请您介绍一下工作室保存了哪些档案资料。
李:我的工作室里面有三方面的资料,就是我的家庭档案吧。其中美术方面的资料是第一位的,比较多(与专业有关),有《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第二,我做丝毯的,跟工艺美术,艺术丝毯有关的一些资料,还有我的一部分织毯的设计手稿(这是与工作有关的)。第三方面,因为我参加了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参加了两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还当过政协常委,所以有关于参政议政方面的一些资料和一些证件,还有关于《国旗法》的一些资料,都是我的家庭档案。
记者:关于《国旗法》,当初想法从何而来?
李:1988年国庆节,我们一家在如皋街头走了很长的路,一路上,我爱人发表议论,说怎么国庆节也没有看到一面五星红旗啊,当时就让我有了一些感触。这年8月我在美国,美国到处都能看到国旗,那我们的国庆节都看不到国旗。所以我连夜写了一封信,就是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唤起人们的国家观念,尽快制定让五星红旗规范张挂办法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我寄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了,然后几个月以后,就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寄来的一封信。
记者:那么,后来《国旗法》是如何制定实施的呢?
李:这封信写出来的时候,还没有上升到《国旗法》的高度,后来全国人大开了几次会议讨论了《国旗法》,一点点累积起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史实。在1950年,通过全国政协,那时候还没有全国人大,这部分复印件就是关于1950年的,当时政协提请搞国旗国歌的一些办法。当时全国政协第六小组起草的关于国旗悬挂办法,过去都叫悬挂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悬挂办法,都有规定,这些办法后来在《国旗法》中都有体现,这些史实很有意思。
记者:谢谢李老师讲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李老师曾将90件珍贵的档案资料赠送给如皋市档案馆,也因此被评为2018年“江苏省最美家庭档案”获得者。
融媒体记者:张莉 杨春明 玉宇
被采访人:胡吉飞
记者:如皋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保存了建国以来自己和家人的所有档案文件,他就是今年已经83岁的胡吉飞老师。
胡老,您好!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家庭档案的?
胡:我是从1949年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收藏的,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农村里的人大都缺知少识,有书和笔很不容易,基本就是片纸如金。而我当时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把成绩报告单保存起来,这样逐渐养成了收藏家庭档案的好习惯。
记者:好的。我们可以看到桌上满满当当都是胡老保存的家庭的档案,给网友讲一下您的家庭档案主要有哪些内容?
胡:我今天展示给大家的家庭档案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我个人的档案资料,二是我爱人的档案资料,三是我二哥胡长生参加解放军时候的一些档案资料。
记者:胡老的档案在2012年南通市家庭档案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我们就从胡老的个人档案看起。
胡:我收藏的个人档案跨越70年,有我学习和生活的资料、工作的票据和小结、出行的车票和景点门票等。
记者:这里面哪个是您印象最深刻的?
胡:说起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1952—1955年开学缴费通知单了。那会儿家里穷,上不起学,共产党来了之后才有学上的,学校三番五次到家里动员,小学毕业之后考通师,校长帮我们报的名,考上了之后,乡政府给我出的证明让我分期缴款,我是通师第一个开通分期缴学费的,要不然我就上不了,这是当时的好政策啊。
记者:收藏家庭档案对您有什么意义?
胡:回顾我这70年的人生历程,我的成长与共产党的关怀培养是分不开的,托祖国的福,我这么多年的奋斗脚印很平稳。每当我整理这些家庭档案时,就仿佛翻阅这70年的时代变迁和人生轨迹,心里格外满足和快乐。(如皋日报)
- 上一篇:三衢物语 | 见证衢州苦难历史的红十字袖章
- 下一篇:下一篇:400余份“浙江解放”和“新政权建立”档案见证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