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文化义工""走读"乡村文化
今年暑假,1000多名在湘大学生深入湖南乡村,调研散落的文化资源——
“走读”乡村文化,发现乡村之美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龙李强
12月13日,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奖项定评会议在长沙举行,会上确定奖励48篇优秀调研文章,并评选出优秀团队奖6个、最佳博客调研奖10个、优秀摄影作品24幅。
由湖南新农村文化建设基金会今年组织发起的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在湘大学生参加。这些“文化义工”深入农村,经过亲身感受和实地调查,写出237篇调研文章。此次活动,既是一次湖南乡村文化的盘底,也是把农村文化建设和高校学生成才结合起来的有益尝试。
大学生变身“文化义工”
“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于6月28日正式启动,来自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全省31所高校的1000多名大学生,组成242个调研组参加了“走读”活动。这些参与调研的大学生,被称为“文化义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故土,农村开始空心化,乡村文化日渐式微,甚至逐步消亡,散落的文化资源,亟待去挖掘、保护。
湖南新农村文化建设基金会秘书长龙佑云表示,组织发起大学生“走读乡村文化”活动,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让更多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农村,了解当代农民及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散落在三湘大地的乡村文化资源数不胜数,希望通过大学生的发现和挖掘,让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活动组委会围绕农村文化建设设置了10多个选题,包括红色旅游、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村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等。
参与“走读”活动的大学生,在学校指导老师带领下,提出一个口号:重估乡村价值,发现更美的乡村。
“农村有千百年来积淀的乡村文化,值得我们去发现、挖掘、思考。这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农村,了解乡村文化,同时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服务农村。”湖南师范大学学生魏蔡勇说。
不到乡村不知乡村的美
烈日炎炎中,242个调研组出发了。“文化义工”们深入到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区县、200多个乡村。
“从王尔琢烈士故里、陈振亚烈士故居到贺锦斋烈士墓,我们既受到了红色精神的洗礼和历史文化的熏陶,也见证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一处处历史遗迹。此外,那些濒临失传的山歌、哭嫁歌,已经消失的磨市古镇,则让我们惋惜、心痛。”湖南文理学院学生丁姝文,与同学前往石门调研时,在博客中深情地写道。
“不到乡村,不知乡村的美。”湖南文理学院学生李文杏在调研后感慨,要真正了解乡村文化,只有深入农村,用脚步丈量农村,才能发掘出藏于田野之间的乡土文化。
调研中,大家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思考,在实践中提升认识,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乡村文化背后隐藏的文化符号、文化差异,大家知之甚少,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走读”活动,“文化义工”们认识到了湖南乡土文化资源的丰富,身心都受到了启迪和教育。他们一方面对正在衰落的乡土文明把脉问诊,大声疾呼,也对当前的城市文化有了更多的反思。有人提出,保护好散布乡村的原生态文化,对接城市文明的新技术、新方式,文化才能真正大发展、大繁荣。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组委会设立了QQ群,建立了专门的博客、网站,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提升“走读”活动的影响。
一次乡村文化的大盘底
“文化义工”经过调研,用集体智慧写出237篇调研文章。在龙佑云看来,“走读”活动是对我省基层文化状况的一次大盘底,将为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同时,也是一次把农村文化建设和高校学生成才结合起来的有益尝试。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蔡蓉所在的调研组,调研了“梅山文化的现状及开发状况”。在安化县,他们就梅山文化的现状及如何保护梅山文化,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蔡蓉说,调研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即当地群众对文化保护并不如对经济发展那般热衷,使得调研组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遇到了困难。这让她深刻认识到,梅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来自湘潭大学的马特,去年了解到湖南特有的盘瓠文化后,被深深吸引。在麻阳苗族自治县走访盘瓠文化中,他从盘瓠文化景观入手,分析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融合下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力求找到一条适合农村传统文化发展的道路,为其他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借鉴,也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文化义工”们认为,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南文理学院调查组在石门县磨市镇调研时,看到古街一片废墟,老建筑所剩无几,他们在调研报告中大声疾呼,解决农民的现代生活需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和过去的学生“三下乡”相比,此次“走读”活动更注重成果的运用。组委会将把获奖作品结集出版,并成立湖南省新农村文化研究院,选出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调研项目,作为以后“走读”活动的项目库,把成果扩大化、专业化,运用到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 上一篇:剧建国《烹饪随笔》获好评
- 下一篇:下一篇:省话将推儿童剧《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