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娱乐 > 综艺

中华文明网

当“国辩”登上综艺的小船

发布时间: 2016-05-05 12:45综艺
当“国辩”登上综艺的小船 2016-4-30 14:19:05 来源:山东商报 曾经的国辩辩手马薇薇如今活跃在综艺节目中 《奇葩说》虽披着综艺节目的外衣,但实际上是个辩论节目 目前,在一众综艺节...

当“国辩”登上综艺的小船

2016-4-30 14:19:05 来源:山东商报

曾经的“国辩辩手”马薇薇如今活跃在综艺节目中

 

《奇葩说》虽披着综艺节目的外衣,但实际上是个辩论节目

 

  目前,在一众综艺节目中,说话达人秀《奇葩说》以独特的方式引起了网友们的集体回忆:节目中不少选手出身曾经红极一时的“国辩”。细细观察后发现,其实,在“国辩”不再辉煌后,辩手们近年来已悄悄搭上综艺这条大船,《我是演说家》《包公来了》等都有他们的身影。有人直言,再度归来的“国辩”已经变成了一个真人秀。曾是“国辩辩手”,如今活跃在各综艺节目的马薇薇在采访中直言,综艺辩论时代的辩手要甩掉刻板印象。记者林雯雯



  “国辩”曾红极一时


  
  看过《奇葩说》的应该不难发现,虽然披着综艺节目的外衣,实际上它就是一个辩论节目。其中,节目中的不少选手都是“国辩”出身。
  对于90后00后而言,可能不太了解“国辩”。
  “国辩”,全称是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前身是“亚洲大专辩论会”,最早在新加坡举办,每两年一届。1992年,新加坡提出与央视共同主办,名称也改为“国际大专辩论会”。2007年,第八届辩论会在北京举行,主办单位为了避免歧义,也为了称谓响亮,将其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2011年,备受关注的第十届辩论会在青岛举办。同年,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魏胜吉宣布,“国辩”将作为一个品牌活动永久留在岛城,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
  “国辩”的鼎盛时期,影响了世界华语地区一代青年才俊的成长,造就了一批被誉为“国辩之花”的明星辩手。
  当时“国辩”到底有多红?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1993年8月,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行。为备战,代表中国大陆出征新加坡的复旦大学辩论队举校备战,此举被称为“古今奇观”。
  蒋昌建回忆说,荣获冠军的那场决赛经1993年10月1日晚上央视黄金时间直播以及日后盛极一时的畅销书《狮城舌战》 的推波助澜,“国辩”这一文化传播形式顿时被推到了那个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之巅,“我们这些辩手们无一例外地成了千千万万大学生心中的偶像,红遍了大江南北。”



  盛极而衰,借综艺崛起


  
  20多年后,红极一时的“国辩”慢慢走向衰落。有业内人士分析:原因大致包括央视退出、社会热情降温,各地高校开展的辩论赛一般重名次而轻质量,辩题也越来越缺乏个性和时代气息,导致了人们的审美疲劳。
  尽管2013年“国辩”曾重现南粤辩坛,但昔日万人空巷的“国辩”景观一去不复返了。但它并没有真正销声匿迹,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悄悄崛起——综艺时代,连“国辩”也不得不加入这股洪流。从目前热播的综艺节目来看,不少节目其实是披着华丽综艺外衣的辩论节目。也有人直言:再度归来的“国辩”已经变成了一个真人秀。
  比如《奇葩说》。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算是比较另类的辩论节目。再仔细查看一下该节目的选手,其中包括马薇薇、邱晨、胡渐彪、黄执中、陈铭等在内的多名选手,其实都是之前“国辩”中的专业辩手,其中也不乏当年的最佳辩手。
  除此之外,同类型的综艺还有《我是演说家》和《包公来了》等。除了是辩论性质,这些节目也具备其他普通综艺的一些“短板”,比如选手不够用。跟普通综艺相比,辩论类型的节目可以选择的嘉宾更为受限,所以,有的选手同时出现在几个节目中也是很正常的。比如参加过《奇葩说》的黄执中、胡渐彪也都参加过《我是演说家》。也有选手在一个节目落选之后,却在另外一个节目中一鸣惊人。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我是演说家》的冠军梁值,当初参加《奇葩说》的海选被高晓松批得一文不值,海选都没通过。



  “大神”是普通人,不是“怪人”


  
  那么,曾经的“国辩”大神们如今是怎样一个状态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当年的“国辩”选手、现《奇葩说》选手马薇薇。马薇薇给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2003年的那场“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的辩论赛,因出色表现,被称为“华语圈第一攻辩手”,也有人称她为“温柔一刀”,善于言笑晏晏间暗藏刀锋。
  马薇薇告诉记者,毕业之后的这些年,她从未远离辩论,作为评委活跃在各大赛事里,也时常会在表演赛里过把瘾。目前的一些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包公来了》以及《奇葩说》等节目上均可见到她的身影。
  马薇薇说,自己正式踏入“综艺辩论”,应该是近两年的事儿。“其实之前我就接到过邀请,但由于时间等种种原因而未能参加。”
  虽然名义上是综艺,但不管是《奇葩说》《我是演说家》还是《包公来了》,其实都是辩论性质的。马薇薇也坦言,如今综艺节目中的状态,跟当时“国辩”时已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首先,在队员的选拔程序上,跟“国辩”时期几乎完全不一样,马薇薇说,“传统选拔往往着眼于院队成员,但现在毕竟是综艺时代,不同于单纯的辩论赛,所以选手方面就不设置任何硬性门槛。也就是说,任何人,无论哪个年纪,是否属于校辩论队,甚至有没有打过辩论都没有关系,都可以来参加节目的面试。”
  以前所注重的个人说话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晰,普通话过不过关等似乎都不再重要。综艺时代的辩论,“比的是谁更有思想,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观点。”马薇薇一针见血地指出。
  其次,虽然离“国辩”时期已有20多年,但“国辩”的影响力依然尚存。明星效应与放低的门槛,导致辩论节目应征者如云。有选手直言,他们就是冲着马薇薇才报名的。
  不过,就算曾经是“国辩辩手”,马薇薇称也想改变一下大众对于辩手根深蒂固的“一群唇尖齿利、气场强大、随时随地口吐莲花的人”的“偏见”。对于加在辩手身上的刻板定义,马薇薇显得比任何人都抗拒,“我们也是普通人,不是在山洞里练功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