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战名城巡礼"探寻常德会战(组图)
吴淞老人与记者团众人一起悼念常德会战的烈士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邢楠):6月25日,参加“湖南抗战名城巡礼”的海峡两岸联合采访团来到了湖南的常德市,并到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祭奠英烈亡灵。前日,在长沙接受过记者团采访的抗日老兵吴淞老先生也再次来到公墓,祭拜那些逝去的战友——常德会战是他参军后参加的第一场战役。
国民党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八千余官兵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在常德城与入侵的日寇浴血奋战,坚守了十六昼夜,最后除师长余程万与百余名士兵外,其他官兵尽数身亡。为了纪念这些抗日战士,当时国民党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和常德县长戴九峰主持修建了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并在墓中立石塔,上面书写“陆军第七十四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余程万是国民党的一名传奇将领,他所带领的部队因骁勇善战而得到“虎贲”的称号,而其治军严谨更是得到常德市民的拥护。余程万在常德驻军期间曾让部队在农忙时节帮助老乡收麦子,但同时也下严令,命令官兵“只能喝老乡一口水,不能吃老乡一口饭”,以至于有的老乡用糖水慰问士兵时,士兵们都不敢喝,而是跑到田间去喝污水,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喝污水不要命,喝糖水是会要命的。”
在常德会战期间,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再加上共同防守外围,同属74军的官兵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军不得不围三阙一,放57师一条生路,而此时全师不足600人只有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师长就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收复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三国首脑开罗开会,罗斯福总统听取了蒋介石的战况介绍,特意将余程万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撰写了小说《虎贲英雄》。
当时73军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自告奋勇为部队的撤离断后。在坚守一天一夜后暂5师退出石门,最后在从岩门口撤退时,彭士量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要害,但是倒下后的彭士量却随即突然站起,大声喊到“大丈夫为国牺牲,为民族尽孝,何憾而已!”说罢倒地身亡,现场将士无不痛哭流涕。彭士量牺牲时年仅39岁,成为常德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将军。后来在安葬彭士量的遗体时人们在他的胸口发现了他的遗书,书中第一句写到“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并在另一封信中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献身的决心,并嘱咐爱妻因自己家业浅薄一定要勤俭生活。
在73军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阵亡之时,第44军150师师长许国璋奉命镇守太浮山,6天后在与日军周旋奋战时许国璋在陬市附近中弹昏厥,但却被误以为已经阵亡,被士兵放上担架准备将“遗体”抬过沅江送回陬市。然而在撤退途中许国璋清醒过来,当他发现自己要被抬过江时大怒道“我奉命防守太浮山,是要在沅江北岸狙击敌人,现在撤到南岸就是临阵脱逃,是放弃阵地,这绝对不行!”但是无奈,身负重伤的许国璋因体力不支马上又陷入昏迷。等到11月21日他再次醒来之时,发现自己已经渡过沅江,他的部队溃散,阵地已然失守,悲愤之下的许国璋夺过卫兵的配枪饮弹自尽,以身殉国。在他遗体送回故乡成都安葬后,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常德城外的德山居高临下,不论是进攻常德还是救援常德,这里都成为日本军和中国军队的必争之地。当时负责掩护、协助第10军第3师攻打德山的就是孙明瑾所带领的第10军预10师。孙明瑾为了最大程度的分散第3师的压力,他决定向日军发起全力猛攻,日本战史特别记载了预10师对日本军队的强大攻势和震撼。但是在赵家桥一带,预10师与日军发生了双方都难以预料的遭遇,在难以调整阵型的情况下双方发起了激烈的战斗,孙明瑾打光所有弹药后挥舞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但是因为他过于勇猛,以至于让日军无人胆敢靠近,而面对使用刺刀的孙明瑾,崇尚武士道的日军却只能使用重机枪向他展开扫射,最后孙明瑾身中四弹倒地身亡。由于钦佩他的英勇,日军在清理战场时特别用棺木下葬了孙明瑾,并在墓上立木牌,上写“中国将军孙明瑾”。孙明瑾牺牲时38岁,次年国民政府追封他为中将,1956年中国国务院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至此,常德会战外围战损失三名师长,如此大的损失在抗战史上实属罕见。常德会战一役,中国军队投入16个军43个师共计21万人,其中第六战区损失45000人,第九战区损失15000人,第五战区损失3000人,共计丧失6万余人,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
因此,这座位于常德市的“陆军第七十四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就被后人统称为“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以此纪念在常德会战中为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们。
1 2 3
- 上一篇:中国“东风第一旅”:用忠诚书写强军梦想
- 下一篇:下一篇:70多年前远征军翻译官与爱人130余封书信亮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