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公开课 > 自然科学

今日时报

用科学的创新理论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发布时间: 2016-05-10 17:05自然科学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规模宏大、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习...

原标题:用科学的创新理论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规模宏大、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需要科学认识创新人才的基本特点,切实把握创新人才育成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规律,釆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实现中国本土现有人才的能力提升和功能再造,以此培养和造就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创新人才是具有自觉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特殊人才

创新即创造新的事物。自觉自主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就是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称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不同于任何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专业问题,实现专业功能,生产专业产品或专业服务的人才。而创新人才是指运用人类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创造在某一时间点上满足人和社会某种需要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好手段或方法,产品或服务是这种手段或方式的表现。和专业人才相比,创新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这种特殊性表现在,第一,创新人才以创新和创造为工作目标。他们把任何人造事物都看作是服务于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手段或方式,总是寻找和设计服务既定需要的最佳手段或方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专业人才只是按照上级和客户的要求进行工作设计,同时按照已有的或者既定的工作资源来完成工作任务。而创新人才就完全不同。他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对发展趋势的把握,独立自主地提出工作设想,包括设定工作目标,同时根据自己对工作目标的设定,组织、挖掘甚至创造工作资源。由被动应付工作任务到自主设定工作目标,这是创新人才与专业人才的根本区别和最大特征。第二,我们以前长期实施的是跟踪模仿的发展战略,与这种战略相适应的就是盲目探索、无限试错的工作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面对一个既定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分析原因还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漫无边际的无限试错。在这种模式下大量的资源被损失浪费,宝贵的时间被白白消耗。而且最后的成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创新人才不是这样。他们依靠所学习和掌握的创新理论与方法,科学制定工作目标,按既定程序和规范流程分析问题原因,在有限的方法库中选择制定工作办法,高效组织所需资源,从而顺利实现创新目标。整个过程有序,高效,程式化。这是创新人才与专业人才在工作方式上的最大不同点。第三,传统的人才,大多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在隔行如隔山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或是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自己所掌握的本行业本专业的知识全部用完以后,往往就束手无策了。这就难以达到创新所要求的最大范围的选优,从而导致难以作出创新性成果。与此完全不同,创新人才在创新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都有一个由自己建立的供自己专用的以功能分类的创新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贮存着实现某一个特定功能当前人类所知的全部知识效应。这样一个数据库能保障创新人才在从事创新工作时实质上是在运用人类全部的科学技术知识从而能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就保证了创新所要求的在最大范围内的选优。从工作目标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工作平台不同是创新人才鲜明的特点。

二、创新人才必须经过专门培养和专业训练

从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以其独特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其创新模式下自觉地从事创新实践活动。这样的人才能通过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使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不断地推陈出新,并使自身所在系统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质是理论思维能力,也就是运用哲学理论和哲学概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决定了一个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人的、民族的理论思维,既非与生俱来,也非自然形成。而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说的“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在今天来说,以往的哲学,最主要最基本的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最久远的思想价值,是全世界进步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由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大大拓展了我们对世界的更多层次更多方面更多细节的认识,丰富、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科学认识今天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提出新认识新判断新理论,作出新决策新方案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只有完全掌握了这种思想理论武器,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其工作和思维才能进入真正的创新发展模式。而要掌握和运用这种武器,最根本的途径是认真学习创新理论,切实掌握创新方法。第一,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特别是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规划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创新目标和创新规划,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创新规划。并切实解决在创新过程中所普遍遇到的第一个即”看不清”即不知道事物发展方向的问题。第二,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才能科学高效的分析在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矛盾生成,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的过程。不掌握科学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就无法正确地分析矛盾分析问题,也就谈不上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就是在传统模式下,人们在创新过程中普遍所所面临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即“不知道”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在创新中遇到问题而不知其原因的问题。第三,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才能准确高效的研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当代创新理论与方法提供给了人们一个系统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库。针对人们所遇问题的原因类型。方法库里提供和设计了针对每一种问题类型的解决原理与方法,只要准确判定问题类型,就可以根据问题类型在方法库里选择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在创新实践中最普遍的“没办法”的问题。第四,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才能建设和拥有以知识资源分类原理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创新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将有效保证高质量创新所要求的最大范优,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创新的质量。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上述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并将其切运用到创新实践中,才能将理论与方法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和政治优势,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需求,培养造就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人才队伍。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最深厚的民族禀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给了“创新”以最核心最厚重的思想灵魂和文化支撑。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也是中国文化给予今天的中国创新最大的思想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当代创新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顺应时代要求,面对当代矛盾,不断地吸收和总结当代人类全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的创新实践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和总结,该理论揭示了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概况和提炼了系统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这些认识成果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当代中国所具有的创新理论资源和创新文化资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上中学时起就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经过大学、硕博以及党校、干校都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都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都普遍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具有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思想理论优势。这个优势为中国人民大规模学习和掌握当代创新理论和方法,较快成长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大规模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整体上增强民族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到现在都还没有有效办法。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思想理论基础和文化基因。而我们也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具有这个思想理论基础和文化基因。优势和条件使今天的中国具有了培养和造就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希望。和任何一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不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相当于给一台计算机增加了一个或数个应用软件,使计算机的功能有所增加。而创新理论学习却犹如给这台计算机换装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它将使整个计算机的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如果说中国人民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各门专业知识是铀原子,那么当代创新理论就象中子。学习创新理论就象用中子去轰击铀原子而引起核爆炸一样,激发和引爆中国人无以伦比的创新创造能力,并以此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甚至是百万计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动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四、规模宏大、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寄希望于中国本土现有人才的重新武装和能力再造。

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实力以及社会经济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另一方面,对于三十多年来“追赶”和“补课”的定位,却使我们忽视了对“创新”和“超越”的重视和追求,长期的“跟踪模仿”和“对外引进”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视野,削弱了我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一度的“崇洋媚外”情绪在西方某些国家的有意识鼓噪下肆意漫延,干扰和影响了我们的认识和抉策。

目前来看,我们仍然面临着西方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前列的局面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绝不会太长了。西方国家的创新优势并不说明西方发达国家总体上理论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就高人一等。西方国家的创新优势来源于长期的技术积累、稳定大量的财力投入、规模较大而稳定的科技人员队伍、持久而连续的科技创新实践。其众多的创新成果依靠的是在大量财力支持下的无限试错。只是长久的时间过程稀释和模糊了西方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成本和高昂代价,同时掩盖了他们在认识方式和创新能力方面长期严重理论缺失、方法落后的事实和缺陷。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可以给其它国家出口产品,输出技术,甚至培养人才,但这些大都出自经济目的、甚至是文化输出,他们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去帮助其它国家包括他们集团内部的铁杆伙伴培养所谓的创新型人才,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去帮助其它国家建设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和其它国家包括铁杆伙伴足够的发展差距,维护自身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地位,从而获取在当代高技术条件下的超额利润一直是西方帝国资本的天然本性。对此,我们要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只要我们切实弘扬我们自己的创新文化,强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创新理论武装,对中国本土现有人才进行重新理论武装和创新能力再造,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规模宏大、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使中国的创新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作者单位:中国文化研究会创新文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