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激发兴趣让青少年快乐地探索科学
原标题:激发兴趣让青少年快乐地探索科学
4月18日,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市落幕。在大赛举办的5天时间里,不少出自中小学生之手的发明创造新奇独特,其实用性和新颖性让很多人称赞不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我省出台取消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生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非但热度不减,青少年特有的“创新味”也较以往更浓。(相关报道见4月19日《兰州日报》四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而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样的科普教育形式,可以显著激发和培养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启迪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全局。在以科技创新为原发动力的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技术普及,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素质塑造工程,而且是保障我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顺利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因此,开展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牵引的力量,这种力量产生的效能是奠定青少年最终科学素养和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决定性因素。现在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青少年信息接收渠道比书本记录的时候要便捷地多,只要激发出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他们便会自发地快乐地探索未来。同时,与学校的知识灌输不同,科普教育是自愿、自主性教育,只有从培养兴趣入手才能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因此,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点应为兴趣激发。
当前,我们的青少年科普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同样明显,尤其是在课堂教育这一块。科普教育无教材、无课时、无专职教师,科普教育功能室少,设备器材不齐全,对科技教师的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等等都还是我们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造成以课业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家长认为科普教育是“旁门左道”,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对科普教育的开展不太支持。
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作用正是要弥补学校科学教育的不足,甚至希望通过科普活动纠正学校科学教育的某些失败。事实上,我们现行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往往妨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科书强调有答案的学习方式提供的是零碎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在有来龙去脉的知识体系中去理解;强调背记知识点而不是鼓励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忽视了对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的实践和现代教育理论都在强调,如果学生被要求死记硬背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的、不连贯的事实记录,即使灌输的是科学内容,学生会很快失去对这一课程的兴趣。而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让他们参加或接触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青少年会更加愿意学习科学,并会将这种兴趣保持终生,这正是青少年科普工作最具有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及教师认识到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增长见识、经历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样的科普活动应该更加积极地举办,创造性、创新性的青少年科普工作应该更多深入校园。
- 上一篇:评论:传承文化血脉打造品牌街区
- 下一篇:下一篇:南海争议问题,俄方同中国是同一战线,俄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