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守护“珍珠海岸”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欢迎您:用户ID名称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人民日报》数字报取消收费的通知
返回目录
为生态保护“划红线” 对破坏环境“零容忍”
海南陵水守护“珍珠海岸”
本报记者 黄晓慧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3日 20 版)
海南陵水生态海湾——新村潟湖俯瞰。
资料图片
海南沿海市县中,陵水以“珍珠海岸”闻名遐迩。“三湾三岛两湖一山一水”既是陵水优质的资源禀赋,也是陵水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陵水以“生态立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底线,加强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山海兼顾,蓝绿相映,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良好的生态是陵水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陵水谋取长远发展的根本。我们坚决扼守‘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陵水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麦正华说。
退塘还湖还林 修复生态海湾
进入冬季,站在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台上眺望,远处烟波浩渺,山峦连绵起伏,静谧的蓝色港湾迎来大批越冬的鹭鸟。3100亩人工种植的红树林,筑起一道道绿色堤坝。在滩涂上,葱郁的红树林里随处可见觅食、休憩的鹭鸟,犹如绿毯上的星星点点。这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给陵水带来的生态成果。
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被视为陵水的“双眸”。过去,由于近海海域无序的海水养殖,渔排、鱼虾塘泛滥,养殖废水直排,饵料沉降于海底腐烂,加之新村镇和黎安镇基础设施滞后,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两个潟湖中,造成近海海域污染,红树林湿地生态遭到破坏。
守护陵水的“双眸”,从2016年起,陵水启动投资13亿元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包括红树林补种、新村潟湖贝类底播增殖放流、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海湾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等8个子项目,目标是把两个潟湖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开发利用有序、人海和谐共处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的蓝色海湾。
目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已完成3个子项目,其他5个项目均进入实施阶段。新村潟湖退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项目用地4088.3亩,完成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退塘6538亩,用以还林还湖。经过两年多的人工补种恢复,红榄李等在这片海域消失的濒危红树种重现生机。
今年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下达2017年中央海岛及海域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表彰陵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全国18个项目中实施进展最好、成效最明显的7个项目之一。
据悉,陵水计划把两个潟湖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全域旅游区。
“整个新村红树林湿地规划退塘1万亩,这些鱼虾塘回填改造成为干净自然的地形,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潮位种植红树,恢复湿地生态。”陵水林业局副局长吴协保说,“下一步,通过政府规划、引进企业等方式,将把新村潟湖的红树林湿地打造成为集保护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环境监察不留死角盲区
9月5日凌晨3时,陵水生态环保局的环境网格员们蹲守发现,县食品公司一加工厂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河道,并最终排向陵水河。且该加工厂的排污责任人董某未能按照环境网格员的要求整改。最终,相关部门对该加工厂作出处罚。
“对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顶格处罚,陵水治污就是这么严。”陵水生态环保局副局长陈林晴说。
这支成立半年多的环境网格员队伍共33人,深入陵水的各大重点环境监察区域,巡查中一旦发现破坏生态行为及时阻止,阻止无效就上报环保局,由执法人员进一步处理。用网格化的方式管理环境问题,延伸环境监察触角,让环境监察不留死角与盲区。
今年上半年,陵水生态环保局在环境执法监察方面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0份,出具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0份;立案处罚10宗,共处以罚款约23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宗……背后是陵水近年来铁腕治污的一系列举措。
近两年,陵水抓住全省“多规合一”改革的契机,划定生态红线,编制完善、密集出台了多项涉及生态环境的规划制度,形成了严密的规划制度体系。
“省里划定陵水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为408.5平方公里,我们在此基础上多划了15.92平方公里县级红线。去年,我们组织编制陵水环境功能区划等11个环境保护规划,为保护与开发厘清边界。”陵水生态环保局局长吴定国说。
今年10月,陵水在全省率先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实施方案,倒排解决水、气、土、生态等环境突出问题的时间表与工期表。
“我们严守环境准入清单,任何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贡献再多的税收也不引进。”陵水黎族自治县县长李锋表示。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全县11家实心黏土砖厂、英州镇赤岭村17家占用海域和土福湾8家占用100米内海岸带违法排污的餐厅,都进行了切实整改。
陵水加大沿海房地产企业监管力度。今年上半年,陵水生态环保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9人次对沿海房地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环境问题的7家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守卫每寸碧水蓝天净土
“看见那一排排的小木屋了吗?有几万疍家人生活在这片海域,光我们郭姓就有一万多人口。”顺着新村镇海鹰村村民郭玉光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港湾里的渔排木屋鳞次栉比,连成一座海上城市。
然而,高密度渔排与木屋带来的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导致附近海域溶解氧含量低,污染严重。
“我们疍家人以渔为生,家庭收入都从海上来,有100多年历史了,习俗一时很难改变,老一辈的人也没有太多的环保意识。”郭玉光祖孙三代在新村港经营海上渔排餐厅已有27年。
2015年初,陵水生态环保局免费为这片海域的渔排餐厅安装污水处理设施。抽出渔排的几根木条,记者看到偌大的污水集纳池一端连接着从厨房出来的油污废水管道,另一端连接着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池水位到了,设备自动运转处理。这设备装在渔排下,完全不影响餐厅营业,我们要掏的就是设备运转电费和消毒粉剂的钱。”郭玉光说,餐厅以前养在网箱里的鱼常会缺氧,如今这里海水清澈了,活鱼生意更红火,环保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不定期到这些渔排餐厅检测水质,发现排放不达标就会做出严厉处罚。
在椰林镇沟仔农场,全村的污水处理设备竟藏身在100平方米的湿地小公园里,每天处理全村192户的120吨生活污水。
施工方代表张伟平记得今年初进村铺设污水管道时,村里污水横流、无处下脚。4个月后,3000多米长的污水管网像毛细血管一样连接到家家户户的排污口。
原本的荒坡变身湿地公园,村民在湿地旁种上绿叶菜,引来处理过的水浇灌。“处理后的水,除了不能直饮,干什么都行。”村民老李说。
为了让老百姓在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中得到收益,陵水制定了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覆盖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其中全县9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是重中之重。
目前,陵水已竣工36个项目,40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阶段,并已对建设完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采取委托管理模式,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吴定国表示,陵水的生态环保工作从短板入手,专挑硬骨头啃,将环保防护深入到“最后一公里”,守卫这里的每寸碧水蓝天净土。
返回目录 下一篇
海南沿海市县中,陵水以“珍珠海岸”闻名遐迩。“三湾三岛两湖一山一水”既是陵水优质的资源禀赋,也是陵水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陵水以“生态立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底线,加强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山海兼顾,蓝绿相映,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良好的生态是陵水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陵水谋取长远发展的根本。我们坚决扼守‘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陵水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麦正华说。
退塘还湖还林 修复生态海湾
进入冬季,站在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台上眺望,远处烟波浩渺,山峦连绵起伏,静谧的蓝色港湾迎来大批越冬的鹭鸟。3100亩人工种植的红树林,筑起一道道绿色堤坝。在滩涂上,葱郁的红树林里随处可见觅食、休憩的鹭鸟,犹如绿毯上的星星点点。这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给陵水带来的生态成果。
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被视为陵水的“双眸”。过去,由于近海海域无序的海水养殖,渔排、鱼虾塘泛滥,养殖废水直排,饵料沉降于海底腐烂,加之新村镇和黎安镇基础设施滞后,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两个潟湖中,造成近海海域污染,红树林湿地生态遭到破坏。
守护陵水的“双眸”,从2016年起,陵水启动投资13亿元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包括红树林补种、新村潟湖贝类底播增殖放流、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海湾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等8个子项目,目标是把两个潟湖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开发利用有序、人海和谐共处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的蓝色海湾。
目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已完成3个子项目,其他5个项目均进入实施阶段。新村潟湖退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项目用地4088.3亩,完成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退塘6538亩,用以还林还湖。经过两年多的人工补种恢复,红榄李等在这片海域消失的濒危红树种重现生机。
今年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下达2017年中央海岛及海域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表彰陵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全国18个项目中实施进展最好、成效最明显的7个项目之一。
据悉,陵水计划把两个潟湖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全域旅游区。
“整个新村红树林湿地规划退塘1万亩,这些鱼虾塘回填改造成为干净自然的地形,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潮位种植红树,恢复湿地生态。”陵水林业局副局长吴协保说,“下一步,通过政府规划、引进企业等方式,将把新村潟湖的红树林湿地打造成为集保护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环境监察不留死角盲区
9月5日凌晨3时,陵水生态环保局的环境网格员们蹲守发现,县食品公司一加工厂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河道,并最终排向陵水河。且该加工厂的排污责任人董某未能按照环境网格员的要求整改。最终,相关部门对该加工厂作出处罚。
“对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顶格处罚,陵水治污就是这么严。”陵水生态环保局副局长陈林晴说。
这支成立半年多的环境网格员队伍共33人,深入陵水的各大重点环境监察区域,巡查中一旦发现破坏生态行为及时阻止,阻止无效就上报环保局,由执法人员进一步处理。用网格化的方式管理环境问题,延伸环境监察触角,让环境监察不留死角与盲区。
今年上半年,陵水生态环保局在环境执法监察方面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0份,出具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0份;立案处罚10宗,共处以罚款约23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宗……背后是陵水近年来铁腕治污的一系列举措。
近两年,陵水抓住全省“多规合一”改革的契机,划定生态红线,编制完善、密集出台了多项涉及生态环境的规划制度,形成了严密的规划制度体系。
“省里划定陵水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为408.5平方公里,我们在此基础上多划了15.92平方公里县级红线。去年,我们组织编制陵水环境功能区划等11个环境保护规划,为保护与开发厘清边界。”陵水生态环保局局长吴定国说。
今年10月,陵水在全省率先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实施方案,倒排解决水、气、土、生态等环境突出问题的时间表与工期表。
“我们严守环境准入清单,任何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贡献再多的税收也不引进。”陵水黎族自治县县长李锋表示。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全县11家实心黏土砖厂、英州镇赤岭村17家占用海域和土福湾8家占用100米内海岸带违法排污的餐厅,都进行了切实整改。
陵水加大沿海房地产企业监管力度。今年上半年,陵水生态环保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9人次对沿海房地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环境问题的7家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守卫每寸碧水蓝天净土
“看见那一排排的小木屋了吗?有几万疍家人生活在这片海域,光我们郭姓就有一万多人口。”顺着新村镇海鹰村村民郭玉光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港湾里的渔排木屋鳞次栉比,连成一座海上城市。
然而,高密度渔排与木屋带来的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导致附近海域溶解氧含量低,污染严重。
“我们疍家人以渔为生,家庭收入都从海上来,有100多年历史了,习俗一时很难改变,老一辈的人也没有太多的环保意识。”郭玉光祖孙三代在新村港经营海上渔排餐厅已有27年。
2015年初,陵水生态环保局免费为这片海域的渔排餐厅安装污水处理设施。抽出渔排的几根木条,记者看到偌大的污水集纳池一端连接着从厨房出来的油污废水管道,另一端连接着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池水位到了,设备自动运转处理。这设备装在渔排下,完全不影响餐厅营业,我们要掏的就是设备运转电费和消毒粉剂的钱。”郭玉光说,餐厅以前养在网箱里的鱼常会缺氧,如今这里海水清澈了,活鱼生意更红火,环保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不定期到这些渔排餐厅检测水质,发现排放不达标就会做出严厉处罚。
在椰林镇沟仔农场,全村的污水处理设备竟藏身在100平方米的湿地小公园里,每天处理全村192户的120吨生活污水。
施工方代表张伟平记得今年初进村铺设污水管道时,村里污水横流、无处下脚。4个月后,3000多米长的污水管网像毛细血管一样连接到家家户户的排污口。
原本的荒坡变身湿地公园,村民在湿地旁种上绿叶菜,引来处理过的水浇灌。“处理后的水,除了不能直饮,干什么都行。”村民老李说。
为了让老百姓在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中得到收益,陵水制定了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覆盖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其中全县9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是重中之重。
目前,陵水已竣工36个项目,40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阶段,并已对建设完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采取委托管理模式,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吴定国表示,陵水的生态环保工作从短板入手,专挑硬骨头啃,将环保防护深入到“最后一公里”,守卫这里的每寸碧水蓝天净土。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 上一篇:塔斯社官网海南专区上线
- 下一篇:下一篇:海南旅游促销团亮相日韩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