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体育圈的 “反体育”行径
最近,体育圈怪相频频,引来不少热议。
北京马拉松、成都马拉松相继出现多起号码布“套牌”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一时间,“套牌”似乎成了马拉松通病集中爆发。足球比赛中,河南建业的主场赛场上出现15位“大师”在做法,写着“建业必胜”“天意建业必胜”等字的标语,让人大开眼界,也成为球迷吐槽的焦点。蹭跑、替跑等现象屡禁不止,球队获胜需要大师……种种怪相让人感叹,体育圈的事怎么越来越看不懂。
虽然举办方三令五申、有关部门出台白纸黑字的规定,但马拉松赛场上却依然混入不少“明目张胆”的替跑者身影。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有的是因为赛事名额紧缺导致中签难,不少跑友只得花钱买名额;有的通过替跑来谋利,而花钱雇人恰恰是刷成绩的捷径;当然,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主办方也难辞其咎。替跑行为破坏了竞赛规则、违背了体育初衷,也给比赛安全带来很多隐患。前不久,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猝死索赔案,让人们再次看到马拉松替跑的危害。
如果马拉松中的替跑行为还只是钻了规则漏洞的空子,那么中超球场上出现“大师”作法,无疑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走偏”,令人匪夷所思。竞技体育追求获胜无可厚非,但不扎实提高内部管理和战术训练水平、不依靠俱乐部上下的团结合作和奋力拼搏,反而靠“大师”作法来寻求心理安慰,对球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员来说可谓一种侮辱。
马拉松替跑、足球场上的迷信,这些怪相虽然只是体育圈中的个案,但却折射出当下体育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对个体而言,怀着虚荣心、功利心、利欲心,赛场上的挥汗如雨也就无法转化成激荡人心的力量;对社会来说,价值观扭曲会让体育事业发育畸形,其中包含的精神就无法做到凝心聚力、振奋人心。
如何破除体育圈的怪相?让体育功能归位恐怕是关键,而这一过程中离不开体育管理部门的主动作为。当事件成为舆论焦点,一味谴责替跑者、谴责俱乐部或许只能治标而不治本,根源要在提高体育现代化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来堵住规则上的漏洞,也需要在法规完善和惩处机制等方面为体育比赛保驾护航,但最重要的是要将体育精神贯穿到体育发展的全过程。体育管理部门要成为体育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在划清底线和明确规则中倡导健康心态和文明行为,让“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人民网)
- 上一篇:“体育+”的多维打开方式
- 下一篇:下一篇:中国体育圈女高男矮七对夫妻!身高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