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新闻 > 原创

中华文明网

【原创】医院强卖待产包 究竟谁来监管?

发布时间: 2016-05-23 10:31原创
法制网首页>>地方新闻>>首页地方推荐【原创】医院强卖待产包 究竟谁来监管?发布时间:2016-05-20 08:48 星期五来源:法制网           法制网讯 待产包对于每个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家...

法制网首页>> 地方新闻>>首页地方推荐 【原创】医院强卖待产包 究竟谁来监管?发布时间:2016-05-20 08:48 星期五来源:法制网

   

 

    法制网讯 待产包对于每个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家庭来说,都不会太陌生。它一般从孕妇怀孕7个月时开始准备,其中包括妈妈和宝宝在入院期间所需要的各类基本生活必备必需用品。但就是这样一个本应充满温情的用品,却常常引发争议。

    “婴儿包自己准备行吗?”“不行!”“怎么办呢?”“统一在这里买!”。5月18日媒体报道称,在云南省某三甲医院的便利店垄断经营产妇护理包、婴儿用品包,而医护人员却成了促销者,医生要求患者购买价格在300多元至700多元不等的指定物品,不购物甚至不能做检查,这种现象又一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揭秘待产包为何被要求强制购买?

    医院如是说

    据医护人员表示,之所以强推待产包,是“为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即医院是一种特殊环境,因新生儿免疫力低,防止交叉感染,才会使用医院提供经过消毒的无菌待产包。

    但事实果真如医院所说的那样吗?小编发现曾经就有媒体爆料称,北京一家医院销售的待产包出现质量问题,许多产品PH值未达标。近年来不断有调查发现当前待产包市场鱼龙混杂,不仅价格差别比较大,甚至部分产品杀菌消毒与否都不得而知。

    背后隐现利益链

    医院便利店和科室之间按比例分配利润

    媒体报道称,目前医院便利店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由个人承包,其经营所得表面上与医院毫无关系;另一种是医院“借壳”经营,其营销收入进入医院财务。

    举个例子!

    近日媒体曝光的云南某三甲医院,医院便利店和科室之间存在分配比例是这样的:

    涉及儿科的商品,按销售收入分配,儿科96%,便利店4%;

    涉及营养科产品,肠内营养制剂类按销售利润分配,营养科85%,便利店15%;诺伽特商品(营养品)按销售利润分配,医院1/3,营养科1/3,便利店1/3。

    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此分配方式仅为考核便利店的计量方式,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于聘用人员工资和场地成本。据悉,该医院便利店开业六年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2015年接近1300万元,其中婴幼儿用品一项就近120万元。

    这种寄生在医院公共服务之上的待产包不仅用强推的手段绑架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是暴露了一个隐秘产业的利益链条。国家卫计委曾公开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启动实施后,中国短期内出生人口将明显增加,到2020年左右约有1700万人出生。小编简单的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每个待产包是按300元至700元不等的价格销售,取最低值300元计算,这就是一年高达51亿元的巨大市场,但其却是一个被长期秘而不宣的灰色地带。

    待产包该何去何从?

    追溯:待产包是如何出现的?

    上世纪80年代,所有新生儿用的都是公用婴儿服,跟现在的成人病号服类似,由医院提供,并负责清洗消毒,孩子重复使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属提出,反复使用的婴儿服质地较硬,希望自己为孩子带衣服,不过医院出于安全考虑,认为自带衣服很难达到产房的卫生要求,并不适用。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医院为产妇推出过全新的婴儿服装、被褥套装,其费用算在住院费里。有人质疑,婴儿服装被褥不属于药品、医疗器械,不能归于住院费中,也就是医院不能对其收费。免费提供,医院又无法承担。于是待产包这一多数产妇的必需品交给了医院小卖部和医院三产来经营。

    强制销售待产包是否违法?

    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称,如果销售待产包的不是医院,而是医院便利店,属于市场经营行为,由工商和物价等部门负责,消费者有异议可向主管部门反映,或通过诉讼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医院的“强推”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安全保障权。“如果是为了安全考虑,医院完全可以考虑替代手段,比如提供消毒设备等。”

    河南扬善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平卫表示,“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待产包属于霸王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应当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待产包价格是否规范?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表示,因为待产包既不属于药品,也不属于医疗器械,所以它的价格是由市场调节定价的,目前关于医院的待产包尚没有明确价格规定。如对医院待产包价格有异议,可致电12345政府热线投诉。

    刘俊海表示,这种现象并非只在云南部分医院存在,在一些医院,包括待产包等在内的大部分医辅、生活用品销售已经成了一个灰色地带,卫生、工商等部门应完善行政监督,严查强制消费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严查一些科室通过小卖部产生的“小金库”,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待产包监管“真空”何时结束?

    待产包从便利店到产房,虽然疑问重重,却走得一路通畅,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谁来监管待产包?由于待产包身份不明,既不属于药品,也不属于医疗器械,小编通过梳理发现监管部门是这样回应的:

    卫生部门:从法律法规来说,没有明确规定产妇不能自带待产包进产房。如果遇到有医院强制产妇购买的情况,市民可以向当地12320卫生服务热线投诉。

    药监部门:不清楚待产包属性。

    物价部门:目前关于医院的待产包还没有明确价格规定。

    如今看来,待产包监管处于“真空地带”不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多个环节都有疏忽。

    最新进展

    令小编欣慰的是,5月19日云南省卫计委成立调查组到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核实,要求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在6月15日前完成自查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后勤服务和生活保障管理的通知》。

    结语:发展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在解决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统揽全局的制度设计,小编更希望看到多个部门交叉联动的那一天。

    (新华网 北京日报 郑州日报等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刘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视频推荐

  • 家用摄像头被 ...

    大学生记录民 ...

  • “雷洋案”初 ...

    伤医事件频现 ...

  • 试点家事审判 ...

    雷洋之死警方 ...

  • 劫匪绑架富商 ...

    警察支招如何 ...

  • 北京警方凌晨 ...

    “魏则西事件 ...

  • 北京警方回应"...

    深圳8000滴滴 ...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