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烧钱成为一种时髦,什么才是企业生存真正的制胜法宝?
从万亿美元市值公司的诞生,到万亿美元规模的资产管理基金的出现,过去一两年,资本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中欧校友、风险投资界的大咖刘芹认为,如今我们正面临一个想象力广受鼓励的时代。这个时代让投资人敢于承担风险,也令企业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认可。资本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如某些媒体所述,VC已经边缘化了, BAT才是投资的大赢家?风险投资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分享。
过去一两年,资本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
1
在人类的商业历史上出现了一家9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苹果,这或许是未来商业历史上出现的首个万亿市值公司。万亿市值是什么概念?很多国家的GDP都未能达到这个体量。
2
除了有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二级市场上也出现了万亿美元规模的资产管理基金。比如我最近关注到挪威主权基金,这家超大的主权基金宣布要减少在石油等传统行业的资产规模,这是市场上一个有趣的信号。
3
做VC、PE的都知道,以前我们融资几亿美元、十亿美元都算是巨额融资,现在已经有私募阶段的公司累计融资超过百亿美元。
回到国内,最近有几个大家比较关注的公司上市了:众安保险、阅文、趣店。你会发现它们的背后都有BAT的身影。曾经有记者问我,“是不是VC已经边缘化了, BAT才是投资的大赢家”,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资本市场上的重大变化一定隐含着行业的巨变。
这些变化至少提示市场上有巨量的资金。
以前在中欧读书,教授们讲宏观经济学的时候都会提到市场零风险基础利率,但现在我们看到欧洲和日本金融界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
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几大经济体的央行同时开动机器印钞票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资金成本变得前所未有的低;这造成市场上存有巨量的资金。
变化
资本稀缺限制想象力的时代已经过去
钱多了以后带来如下几个变化:
1
我们发现资本的风险偏好发生了变化。
钱太多了以后,我明显感觉到投资人变得敢于承担风险,这对我们做科技创业的人来讲应该算是好消息,但也是坏消息。
2
企业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认可。
以前大家一直觉得资本是稀缺的,创业者想要融资是要“拼爹”的,现在的企业家往那儿一坐,一堆VC堵在门口。我刚刚入行的时候,都是200万—500万人民币起投的,现在你不投个2000万到5000万美元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讲自己是做投资的。
3
以前资本稀缺时代有许多涉及到创新的事非常难做成,现在变得前所未有的“资本友好”。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美国Elon Musk干了两件很厉害的事儿。第一,他单枪匹马地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这个以前我们都觉得资金门槛和行业壁垒特别高的行业,硬生生把电动汽车产业从一个概念落地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产业。
第二,Elon Musk在造火箭——帮助人类在探索地理边界维度上迈进一步。在以前,这样的事情是很难想象由所谓的私人资本来推动的。
这反映出的是企业家的价值和泛滥的资本结合以后确实可以干一些超越普通人想象力的事情。
在过去,稀缺的资本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如今我们来到一个想象力广受鼓励的时代。
挑战
资本泛滥让烧钱成为一种时髦
但是市场上资本泛滥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财富效应让大家变得疯狂,非理性资本泡沫的繁荣追逐了大量的低效投资,让烧钱成为了一种时髦。如今中国各类新经济公司正在经历的红海竞争就是资本泛滥带来的现象。此外,资产的泛滥助长了良莠不齐的冒险,但是事实证明,只有少部分的投资能够真正创造长期价值,大部分被资本泛滥裹挟的投资人都是陪跑的。
快手是晨兴于2012年投的一家公司,当时还处在资本泛滥的前夜,投快手的时候,我们总结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个重要的主题:一切皆移动,一切皆社交,基于这些概念我们投了一系列的公司。
快手的前三轮没有其他基金敢投,我们从天使阶段参与公司开始一点点地向前走。有一段时间公司上下都很焦虑,因为我们发现快手的同行都在花钱买量、刷单,而我们用户量的成长不如人家花钱来得快,这种局面造成了这家公司不容易受到投资人的待见,这是我感觉到的资本泛滥所带来的第一波冲击。
公司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坚持了前端以短视频社交,后端以机器学习创造价值这样的模式创新,随之用户量涨势迅猛。大家刚松了口气,不料半路却杀出来一个资本快速催熟的直播热。当时非常担心快速催熟的直播热会对短视频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公司当机立断,也开始切入做直播。
快手的发展故事给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过去一两年的资本泛滥给行业里面的优秀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这些充满创造力的创业公司非常担心其他同类公司通过烧钱买用户的方式使得自己无法杀出重围。而快手今天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那些拥有核心创新能力和技术壁垒,能够产生颠覆性价值的企业,即使不追随潮流烧钱,在这个资本泛滥的年代依然能够生存得很好。
机遇
科技产业的范式变化
成为行业第一推动力
大家都知道晨兴资本投资了小米公司,我经常碰到别人问我的问题是,小米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它是家硬件公司还是软件公司,还是数据公司?是智能手机公司还是IOT公司?是品牌公司还是渠道公司? 是电商公司还是传统零售公司?它的收入到底是卖硬件、卖广告、卖游戏,还是卖金融、卖电信增值服务的? 似乎没有一个标签能够准确地描述这家公司。
小米现象其实是当下科技领域范式创新的产物。所谓范式创新的特点是:今天的科技企业很难用传统单一的商业模式来诠释,它们利用科技创新基因与各行各业试图产生深度融合,其结果是看到这些公司具备极强地跨界能力。
在科技时代,中国的小米仅仅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BAT这样的巨头才是中国科技行业范式创新的更典型代表!众多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创造创新的产品与颠覆的应用场景,握有规模巨大的用户,大跨步地进入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在人工智能到来的当下,它们更进一步掌握巨大的数据。未来谁的数据量最大,谁的算法强,谁的优势最大。
为什么BAT所支持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这么受追捧?我认为今天的中国BAT和美国的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这些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产业资本,与专业的机构资本相比它们具有很强的平台资源,同时也能够以更加低廉的资金成本拿到更大规模的资金,它们既是科技公司,又是VC,也是产业资本,它们对行业和生态的辐射能力冲击了我们的想象力。
随着全球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众多传统产业已经进入了供给繁荣甚至是供给过剩。 全球化1.0已经基本结束了,中国正在从依靠廉价劳动力、低端产品的粗放型增长转向内需和消费升级引领全球化2.0输出的新时代。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正在成为新的需求方。
一个企业家能取得的成就高度,我认为内部执行能力只是决定它的成就下限,它的成就上限最主要的是要看能否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今天的中国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力量,正在重塑新的全球化浪潮。新时代的企业家将同时迎来令人兴奋的两层增长机会:第一层利用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优势,从单一商业模式跨界进入到各行各业创造令人兴奋的范式变化,从而引发引众多行业的重构;其次,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创造有竞争力的优势,并扩张大广大的全球市场。
在这样一个新的全球化与科技大创新的时代,风险投资与BAT都是推动变革的有生力量。BAT的加入让中国科技资本市场的层次变地更加丰富,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流动性,也带来更多有趣的变量。它激发聪明的风险投资更勇于承担明智的风险,去拥抱那些拥有全球眼光、更有愿景的企业家。
变革时代,风险投资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但是请大家千万不要被“认知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因为中国可以给你想象力,科技可以给你想象力,中国的人才可以给你无限的想象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 上一篇:共享经济平台加速合并引垄断争议
- 下一篇:下一篇:网易生存MMO手游《明日之后》开启核心技术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