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挑战》:剧情化真人秀的取舍之道
逐渐地,用“形态”一词去描述眼前的电视真人秀景观似乎愈发显出不恰切。“形态”意味着约束,意味着桎梏,意味着“秀”的一览无余会比“真人”的不可预期来得更坚挺——这一点对消费色彩极为浓重的电视综艺而言,是无法匹配观众越发“苛刻”的审美想象的。然而,要对已初具规模的真人秀节目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升级,对于复杂势力驱逐下的电视业,恐怕并非一兵一卒能够得以达成。
电视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若从格局演变的脉络看来,大致经历了传统综艺的升级转型、全民娱乐的表演选秀、深度参与的户外体验三个阶段,从棚内到户外,从三五人到成百上千人,电视真人秀的野心越来越大,规格也有了质的飞跃。在真人秀浪潮向中国袭来的这几年里,丰富的节目品类淹没了观众最初观看时的猎奇感。“剧情化综艺”一词便在如此疲惫的语境里被祭出,似乎也难出新意——毕竟,叙事本就是真人秀的核心要义嘛。但是,这词说来容易,操作起来恐怕有着最难践行的技巧。从眼下号称“剧情化”节目的发展来看,总体并不乐观,开播前后口碑落差极大的《全员加速中》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随着第二季《极限挑战》的强势播出,又想起这老生常谈的话题:剧情化综艺究竟该怎么做?节目总导演用悬念、意外与社会性三个词概括了个中特色,初看言之空洞,但在节目文本的呈现上几乎达成了庶民的胜利。节目虽曾经历停播整改风波,但在首季收官之时,依然有包括《继承者们》等在内的较为经典的叙事命题锻造出节目口碑。作为国内较早确立“剧情化综艺”门户的真人秀之一,《极限挑战》对此的取舍之道不仅对下一阶段的节目产制有着借鉴意义,也同样对国内电视综艺的环境改造具有启发性。
一句“这就是命”的口号道出了节目传递的深层价值观:赢就是输,输便是赢,得到是失去,失去也是得到。命运时常反转,如同生活的不可期,现实才是最好的编剧。而《极限挑战》便利用这层“未知的宿命”,在由原班人马组成的六位MC从开普勒星重回地球的虚构化设定中过渡向新一季节目的升级剧情之中。
相比流行真人秀的样式,《极限挑战》在剧情化设计上全面舍去了剧情的“皮囊”,即对规则和环节的遵循。可以看到,剧本与节目之间的深度勾连,似乎已成真人秀节目背后的一种“潜规则”:超过九成的真人秀中编剧都对内容高度介入,剧本的编排不会如影视剧般框定到举手投足等规定动作,但会为节目走向和任务达成提供明确的操作路径,《极限挑战》亦如是。但通常情况下,由此引发的尴尬观看也会构成潜在的风险。《极限挑战》用一场“正进行的社会实验”改造了传统真人秀的编剧模式,令户外综艺获得了真正的语境现实性——相比人造时空,真实环境对社会面貌的还原与同步,有着更高的可信度。这种理念的提出固然颇具风险,但有益的是其对户外真人秀与棚内真人秀的本质差异做出了区隔。第一季《极限挑战》中,职场升迁主题也好、生活体验主题也罢,都充分利用了现实时空的天然条件生产出了特定的故事背景与诉求。角色扮演亦或环节设定都成为节目锦上添花的辅助元素,对故事空间而言融合度比创意性更重要——而多数节目对此的“喧宾夺主”,促成的是缺乏语境合理性的人物与竞技设计,自然会令观众产生跳脱节目文本的疏离感。基于这样的思路突破,《极限挑战》用“三精”(黄磊、罗志祥、黄渤)和“三傻”(孙红雷、王迅、张艺兴)的反差萌,打造了一支史上最强“规则破坏团”。一方面,如黄渤在节目中所言,节目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规则”。出于对节目宗旨的回归,“未知”才能引发命运无常的人生百态——谁也想不到,第二季首期呈现的是MC们牵着条狗满上海找同伴。纵使机关算尽,回归与寻找的温情主题能够被设置,可光是面对上海这一整个城市空间,有些东西恐怕也无从设置起;另一方面,即使有了规则,MC也会不断打破它。“找人”一事看似不难,然而不给出任何线索也会显得棘手无比。于是,黄磊在黄浦江畔的户外LED屏上打出字幕,王迅在公园里广播找人……人为介入的痕迹自然存在,只不过除了能帮孙红雷联系电台、提醒张艺兴收听电台外,也就别无他法了。我想,节目组和MC之间有趣而混乱的博弈,以及博弈背后形成的丰富变量,恰恰是吸引观众的强有力的看点——去游戏化的真实生存游戏,足以构成节目最大的戏剧张力。
与此同时,《极限挑战》也在试图不断抵达剧情的“内核”,即对人物与互动形式的探索。真人秀对人物性格的张显,常常会如文学中对“扁平人物”的塑造一般,通过放大真实性格中的某一面以服膺于节目诉求,人物的“真”属于一种典型的媒介现实。因此,《极限挑战》中对于“三精三傻”的设定也好,诸如为黄磊与孙红雷贴上的“神算子”与“颜王”标签也罢,取自真人真事,也会利用剧本或剪辑等技术手段加以放大,既回应了节目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还在人物表现上取得了更强的趣味性。例如张艺兴与孙红雷在第一季节目中的“相爱相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然而能令观众深信不疑,对一档电视节目而言也足矣。而在互动形式上,《极限挑战》开拓了“星素结合”的另一种成色。第一季中作为出租车司机的黄磊载上了一位全程艺能感爆棚的粉丝路人,一句“我是不是表现得太神经了”的喃喃成为当期金句;第二季中王迅广播寻人时透露了节目中的手机号,一个小时内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各路粉丝的“骚扰”。“神级路人”总在“神助攻”,看似没有章法的呈现,却促成了明星与素人真实而深度的互动体验。有时难免令人感到困惑,为什么素人都有“自带光环”的天赋?而投射在每个个体之上,这个“路人甲”可能是我,也或许是你,观众由此卷入到节目进程中:每一次节目录制都成为节目推广的重要途径,每一次节目播出也必定开启下一爆款话题——最高级的互动,是“隔山打牛”的,是“无招胜有招”的。O2O的时髦说法,似乎也在《极限挑战》里得到了有趣的映证。再回过头想想,“国民综艺”的意思不就是综艺跟国民要紧紧靠在一起嘛。
真人秀节目与其他文化作品的差异在于,同样提供了一个“舞台”,戏剧和电影是在特定背景下的“规定”动作与想象,而真人秀则提供了一种不可控性,人在上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理想状态下应是发散的,是自由的——这是真人秀最有趣的落点,也或许是最难抵达的终点,《极限挑战》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曾看到一位电视人在朋友圈里谈到这档节目,“都是看似容易的细节,可究竟如何操作与观照,才是任重道远”。被奶油甩一脸的“偶像”罗志祥、孙红雷与黄渤的犬系表情包大战……流行节目也需要深耕,如同节目里说的“套路少一点,真诚多一点”,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整个电视综艺圈。
- 上一篇:曹云金江若琳恋情曝光 曹云金参加真人秀节目
- 下一篇:下一篇:严控未成年真人秀 TFboys退出全员加速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