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隐藏部分

中华文明网

【雅昌专稿】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当代水墨”:对话徐累

发布时间: 2016-05-30 13:56隐藏部分
拍品编号824徐累《研山》160 5x98 5公分 2014年作港元2 500 000 3 500 000问 佳士得徐 徐累问 《茫》与《夕舞》创作于九十年...

  

【雅昌专稿】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当代水墨”:对话徐累




  拍品编号 824徐累《研山》

  160.5 x 98.5 公分,2014年作

  港元 2,500,000-3,500,000

  问:佳士得 徐:徐累

  问:《茫》与《夕舞》创作于九十年代,请介绍当时的创作。

  徐:一九八九年是许多人和事的分水岭,艺术上则有“现代艺术大展”这个拐点,理想回到现实。九十年代初期,艺术家更多关心私性,好像“退缩”到个人的壳里,所以才有“近距离”、“泼皮艺术”、“新文人画”。以现在的眼光看,它们其实是有共通性的,那就是“颓废主义”。颓废主义也总会在世纪末回来,这好像是一种规律。但说起来,这几个潮流都与我无关。于公于私,我都不是艺术上现实主义者;有了现代主义的准备工作,我也不会从形式上回到保守的老路。可是,我却没有逃脱了时代的颓废主义病症。颓废主义对我来说更接近于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正好应证了中国传统、尤其是江南文化中“高贵”而“消极”的精神。如果落实到我的世界观,它开始具有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所以,我选择了一种自闭状态,游离出人群和时代,帷幕或屏风就是一个明确的态度,它遮蔽了我,同时又阻碍了观众,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观念性的装置,开始在所有的画面中出现。最初的阶段,我从老照片得到启发,希望回到“旧时光”的“舞台”和“幻象”,营造出某种情境,或是隐喻化的图像,举一反三,逐渐找到一种个人视觉的谱系。秉烛夜行,无人打搅,我的安心、惧怕和暗喜同在。《茫》和《夕舞》创作于一九八二至一九九三年,是这批作品最早成型的代表作。一九九五年三月,我的首次个展在香港艺倡画廊举办,《茫》和《夕舞》为其中的展品,《茫》也成为我第一本画册的封面作品。

  问:《茫》与《夕舞》中马与仙鹤的形象隐含着什么意义.

  徐:中国古代美学讲究曲径通幽,《文心雕龙》里就说,“秘响旁通,伏彩潜发”,欲说还休会给人以意境,给人以想象。所以,中国传统的文赋传统,使许多主题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世事的感叹如此,对个人境遇的表白也是如此。比如用“白驹过隙”象征时间的飞逝,或者屈原用山间兰草比喻自己的命运。在我的画中没有出现人,如果有人的气息,也就是这些被人豢养过的动物,流离失所、魂不守舍的样子,它们其实是有人格的,在每张不同的画里,它们有不同的意思。《茫》的主题是情色。中国人表现男欢女爱,形式上不是那么直接,它会以万物隐示天地之欢。《茫》中出现的符号和这有关系,如果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说,也是潜意识的表面化。在后来的类似题材中,莲蓬换成绣鞋,意图还是一样。而《夕舞》表现的是一种情绪,夕阳残照,仙鹤并不像徽宗《瑞鹤图》那样恢宏大气,而是蜷缩挣扎成一种舞姿,可能这是当时惘然情绪的一种表露吧。

  问:《研山》受《研山铭》启发,你的作品与中国古代书画的关系是怎样的.

  徐:研山是中国文人艺术史话中的经典案例。在历代赏石者眼中,米芾所赞美的南唐李后主遗石“研山”,可能在赏石者眼中是最传奇的了。虽然实物下落不明,但它的形象历代都有图像应证,考据和诗文传诵见诸于文人墨客的笔端,比如有一件不久前拍卖上出现的黄宾虹老人作《研山图》并题录长篇翁方纲《宝晋斋研山考》,又是一例。关于研山,虽然如渔洋先生所说,“海岳研山不可见,人间空说研山图”,但正因为如此,让人更有猜想的意趣,如同书法中的《兰亭叙》和绘画中的《辋川图》,是一桩艺术史上的悬案。我希望通过现代人的视角也参与到这个游戏,想象研山还有它隐藏的那部分,正如它在湮没在虚无缥缈的历史黑洞中一样,我们能够看见的只是一个文本图像。中国古代书画让我倍感兴趣的也是在这里,从图像学的角度,有许多课题可供挖掘而变成新鲜的资源,这就是传统在个人态度上常看常新的魅力所在。

  问:二十多年来,你的艺术创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转变.

  徐:其实从内在结构和观念上说,早期和现在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我的作品虽然有“叙事性”的特征,但“叙事”的属“意象”,只不过过去沉迷在内景中,而今天重新回到“自然”中。前后对比,你会发现我的作品始终有一个“中界”。九〇年代初,这个“中界”是“帷幔”或者“屏风”,类似戏剧性的间离效果,隔开了内和外。作为一个视角的窥视者,因为是局外人,你被排斥在“帷幔”之外,不能够深入到场景的内部,会有一种绝望。当从二〇一二年以后,新的系列“海”与“天”换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但仍然有一个中界在那里,变成了“上”和“下”,许多真相是湮没在水中的深渊里,而暴露出来的又不是真实的景观,而是文本,在我的世界观中,这个世界仍然是“虚幻”的。不管早期还是现在,“隐”和“现”一直是我探讨的主题,立足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同时关照,平衡矛盾的或者是两极的部分,最后用辨证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这是中国人“中庸之道”的思想方式,在今天尤其有意义,如此,我们才能进一步调和文化上“东方”和“西方”,“古代”和“当代”的关系。

  其他拍品

  

【雅昌专稿】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当代水墨”:对话徐累




  拍品编号 812徐累《茫》

  水墨 设色 纸本 镜框

  58 x 46 公分,1994年作

  港元 380,000-480,000

  

【雅昌专稿】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当代水墨”:对话徐累




  拍品编号 813徐累《夕舞》

  水墨 设色 纸本 镜框

  59 x 47 公分,1993年作

  港元 320,000-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