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公开课 > 历史人文

中华文明网

河北历史文化古城(镇)⑥:人文荟萃 鼎鼎“大名”

发布时间: 2018-07-25 12:46历史人文
在河北,有这么十个城镇,它们伫立在时间的彼岸,用最冷静的目光看着世事变迁。它们是见证者,也是诉说着。今...

  导语:斑驳的城墙铭刻着沧桑的印记,花木掩映中的古建筑承载着辉煌的过往……在河北,有很多城镇,它们伫立在时间的彼岸,用最冷静的目光看着世事变迁。它们是见证者,也是诉说着。今天我们走进大名,感受一下这个位于“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的大名古城的魅力吧!

河北历史文化古城(镇)⑥:人文荟萃 鼎鼎“大名”

大名古城(图片来自网络)

  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大名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为发展大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建制沿革篇

  【名之元城县】

  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七年,魏文侯得到了邺地。至其子魏武侯时,将邺作为别都。魏武侯今大名县境内一块属地作为其公子元的食邑。汉高祖十二年因这里曾是魏地,所以以些邺地为中心设立魏郡。又因今大名一带曾是魏公子元的食邑,所以建县时以元城县名之。西汉后期汉宣帝在位时,元城县委粟里少女王政君被选入后宫,许配给太子。汉元帝初元元年,被封为汉元帝的皇后,称孝元皇后。

  【建贵乡县】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元城县成为阳平郡的郡治所在。东晋及十六国时期前燕建熙元年从元城县划出西部地方建贵乡县。

  【改建魏州】

  隋开皇六年元城县、魏县从贵乡县分出复置,并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设马陵县,均属魏州。唐武则天圣历二年分贵乡县复置元城县,贵乡、元城、魏县均属魏州。唐乾元元年,复改为魏州。

  【初为大名府】

  “大名”这个词,这个金冠用在府名上,始于唐德宗建中三年,田悦任魏博节度使时。自春秋毕万封于魏,事后,经过一千四百四十三年,到了唐德宗建中三年,即公元七八二年的时候,驻在魏州(今大名县城东北五至二十五里处即魏州治旧址)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与芦龙军节度使十滔、恒州团练使王武俊结盟抗唐命,各自称王,田悦自称魏王,为取吉兆,把魏州之“魏”改为“大名”,把魏州的“州”改为“府”。于是“魏州”之名就改为“大名府”了。这是“大名府”名的第一声,“大名府”名就开始于此。

  【大名县的开始】

  “大名县”名开始于五代后汉。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僭改魏州为大名府,唐朝中央是不承认的,仍名魏州。公元九二三年李存瑁即帝于魏州,国号唐(史称后唐),年号同光。为取吉兆,将魏州改为兴唐府,把元城县改为兴唐县,贵乡县改为广晋县;至后晋,又把兴唐府改为广晋府,广晋县未变,把兴唐县复改为元城;至后汉乾佑元年即公元九四八年,认为“汉”已代“晋”,府名县名再叫广晋是不适宜的了,于是追缘唐朝日悦魏州改名之意,将广晋府改为“大名府”,广晋县改为“大名县”,元城县名未变。《资治通鉴》后汉纪三中载:“乾佑元年—….改广晋(其中有府、有县)为大名府(其中有大名县)。”这是以“大名”命县名的第一声。是“大名县”名的开始。至此,有了大名府,也有了大名县。

  大名府、县名称,自后汉乾佑经后周、北宋、金、元、明、清等六个朝代基本未变,大名府名直到民国二年废府改道未变,元城县于民国三年并入大名县,大名县名一直传续至今。

  历史文化篇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两次为都,七为陪都,其文化底蕴深厚,价值观念源远流长。形成了藩镇文化、运河文化、石刻文化、红色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脉系,集中体现了大名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藩镇文化

  地方藩镇割据发端于河北,“河朔三镇”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与唐王朝形成对抗局面。其中魏博(今大名)居河朔腹心,为三镇之首,一度成为北方藩镇割据的首府和中心。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自称魏王,将“魏州”升改为“大名府”,“大名府”名由此开始。

  运河文化

  隋唐时期的中国大运河途径大名府故城,先称永济渠,后称御河、卫河。元代之后虽然大运河不再流经大名府,但大名府仍是运河沿线重要支流之一。至今大名境内仍保存有山陕会馆旧址,卫河船渡,漳、卫河汇合处,官厂村砖窑旧址、龙王庙以及古河道、古码头、古堤坊等丰富的运河文化遗存。大名府因运河的开凿而兴盛,也因运河的改道而衰落。

  石刻文化

  大名现存的大量碑刻,是府城沧桑历史的见证。据不完全统计达200余通,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均居河北省首位。其中,何弘敬墓志铭为我国唐代墓志碑之冠;五礼记碑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的第一大古碑;马文操神道碑开启了行书碑文的先河,书法价值极高。

  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大名作为晋冀鲁豫边区的一部分建有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等,被誉为“小太行”;解放战争期间,大名干部北上南下支援新解放区的巩固建设;位于大名城内的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是“直南党的策源地”,涌现了数十位省部级干部、百余位司局级干部。河北省立第五女子师范学校是冀南豫北“妇女解放的策源地”,开妇女砸碎封建枷锁、寻求解放之先河。

  民族宗教文化

  大名是宗教大县,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五大宗教,兼收并蓄、和谐相处。县城内保存着多处风格迥异的历代宗教建筑,有千年古刹临济宗祖庭兴化寺;有建于明代的南关清真寺和建于元末明初的金滩镇清真寺;有法国天主教堂又称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有美国耶稣教于1925年创建的以西医为主的宣圣会医院旧址等等。

  (根据中国旅游新闻网、河北新闻网、邯郸日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