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公开课 > 历史人文

今日时报

“人文长山”在蝶变起舞……

发布时间: 2018-12-03 12:06历史人文
近日,记者来到婺城区长山乡,只见桐溪、石道溪环绕着村庄静静地流淌着,两岸民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依溪...

  近日,记者来到婺城区长山乡,只见桐溪、石道溪环绕着村庄静静地流淌着,两岸民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依溪而建。精致的景观小品在工人的手下渐现雏形,集镇的道路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借助小城镇综合整治,我们乡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越变越美啦!”附近村民乐呵呵地说。

  事实上,仅仅几年前,一说起长山乡的环境,村民们都会连连摇头:“那时候,运粪车见到沟渠就倒,养殖沼液直接排入水体中,一年四季空气中都散发着粪便发酵的臭味。”的确,当时的长山,各类养殖场遍布,养殖污染相当严重。为彻底解决“环境之痛”,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长山,该乡党委政府痛定思痛,充分发扬“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新时代金华精神,在全乡范围深入开展畜牧业整治行动。近四年过去了,如今的长山已告别畜牧养殖第一大产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蝶变”:“五水共治”后的长山变得更清秀更有内涵;“四治两化”后的长山变得更有颜值更具气质;“三改一拆”后的长山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养殖业渐行渐远,这里的明天该如何发展?长山乡有了新的思考。在该乡的石道溪上,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东村桥,被列为省文保单位,也是金华地区历史最久远的古桥。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更是集聚了朱大典读书处、伏龙殿、何氏节孝坊、贞节牌坊等20余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加上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长山乡逐步坚定了走“生态立乡、文化名乡、旅游兴乡”发展道路的信心。对此,乡党委政府从不断深挖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和传统特色文化入手,开始着力打造“人文长山”品牌。

  与此同时,该乡借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加快了基础设施,以及桐溪、石道溪两岸滨河景观建设,“人文长山”文化旅游序幕缓缓拉开。如今,长山通过不断加大旅游项目的推介招商力度,已吸引越来越多旅游投资客慕名前来考察。其中,乌石屏“坡地村镇”试点项目已经落地;石道畈区块连片土地综合开发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当中。

  “沿着老街一直走,看着缓缓淌过的溪水,再到文化礼堂逛一逛,感受一番旧时长山的风貌,真的是太惬意了。”不少来到长山的游客这样评价。事实上,对长山来说,在人文风景留客之前,还得做足“引客”文章。对此,乡党委政府积极“搭台”,不仅陆续推出了“秀美长山进课堂”“人文长山进名家”“聆听长山直播间”“风雅长山诗词颂”“视觉长山采风行”等系列主题活动,还成功举办了“人文长山诗画展”“文化艺术节”,以及“人文长山春夏秋冬”等活动。通过让更多人走进长山,深入了解长山,将长山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展示和推广。如今,长山的人文生态旅游已现雏形,发展态势良好。

  “眼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给长山带来了新一轮蝶变的机遇。今后,长山的旅游规划将以‘一心两廊三片区’进行布局,‘一心’即以集镇服务中心;‘两廊’是以桐溪、漪溪为生态廊道;‘三片区’则包括北边的综合服务区、中部的田园休闲区和南部的民宿精品区。另外,我们还将把何氏节孝牌坊、伏龙殿、秀峰庵、五棵樟树公园等重要节点连接起来,不断打响‘人文长山’的旅游品牌。我相信,以后的长山一定会更宜居、宜游、宜业。”长山乡党委书记吴靓表示。(记者朱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