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七龙珠之乐平
陕西师大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网记者陆航 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 (记者 陆航)5月23日,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各学院院长、教授、青年教师代表畅谈学习体会。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出席会议,副校长游旭群主持会议。
出席会议的学者和教师认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以时代的要求自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需要加倍努力,不负期望,坚持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着力构建引领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论。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周伟洲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中国经济信息网,始终与社会的大变革相伴随。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空前广泛深刻,实践创新堪称前无古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总书记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在“思路”上,,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个体现”: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这也为如何开展史学研究给出答案。
周伟洲认为,中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统一和分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史学对历史上统一和分裂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道出了中国历史上统一之后会发生分裂,分裂之后又必然重新统一的交替重复的现象。但是,旧的封建史学家根本不能正确地解释历史上出现统一和分裂的根本原因,更不能了解统一与分裂的辩证关系。他们站在封建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用封建迷信等唯心主义的观点来歪曲这一历史现象,来为统治阶级的改朝换代,寻找理论根据。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学者们,也研究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汉族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对立起来,认为中国就仅是指汉族所建的王朝,而不包括其他少数民族,或由它们所建的王朝。这样,他们就歪曲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的含义,把统一仅看成是汉族对其他少数民族一时的武力征服,或者把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国的统一,说成是异民族对中国(汉族)的征服。他们还歪曲中国历史上分裂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所建的割据政权或地方政权的历史,否认这些民族曾长期统一在中国中央政府之下,逐渐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部分的事实,,把少数民族聚居的中国的西藏、内蒙、新疆、东北等地视为中国之外的“独立国家”。 因此,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统一与分裂,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正确阐述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深入研究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批判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旧的史学观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上一篇:[市司法局]上海举办人文社科电影展映周启动仪式
- 下一篇:下一篇:钱学森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