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历史 > 史实见证

中华文明网

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 2016-05-24 10:33史实见证
《党史开讲》:权威解读,通俗易懂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党史开讲》节目邀请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教授金一南以“讲课”这种独特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灿烂、艰苦卓...

《党史开讲》:权威解读,通俗易懂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党史开讲》节目邀请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教授金一南以“讲课”这种独特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灿烂、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每期节目4~5分钟,在小故事中说明大道理,且选择公众不熟悉的细节,众所周知的史实,或者不用,或者简单而过。
  讲课人金一南是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连续三届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在党史研究、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研究方面有卓越建树。通俗易懂的权威解读,使金一南讲述的党史更加入脑、入心。
  专家、听众普遍认为,《党史开讲》“观点鲜明、论述权威、脉络清晰、通俗易懂,有很强的吸引力、广泛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是学习党史难得的好教材”。
  《党史开讲》初步设计为100期,5月4日起在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首播,每天一期,应听众强烈要求,中国之声从6月20日起,在《新闻晚高峰》中17:50重播,每天重播两期。
    《党史开讲》视角独特。金一南没有单纯地就党史讲党史,而是着重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角度,审视中国共产党90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通过具体回顾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事件和数位主要人物的个人命运、功过是非,深入探究和总结各个革命阶段的经验和教训,深刻挖掘和揭示党为何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越挫越坚的本质内涵。如“为什么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等,因而节目显得厚重深邃,独具魅力。
  《党史开讲》阐释精深。尽管篇幅较为短小,但由于主讲者始终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出发,以真实、客观的史料为依据,用辩证的态度和战略的思维,对党的伟大历程中的若干诸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为何历经坎坷”、“党的一大十三位代表为何命运各有不同”、“陈独秀、李立三为何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等重大问题,逐一进行追根溯源般的考证,所以,其解析精辟,阐释深刻,论述准确,使人听了很受教育和启发。
  《党史开讲》播讲生动。节目以金一南亲口讲述为播出形式,听起来亲切悦耳,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在播讲过程中,金教授巧妙地将党史史料和理论解析糅合一起,将具体细节的描述和独到见解组合一处,夹叙夹议,有论有证,从而使得节目具有发人深思的政治理论性,又有引人入胜的生动故事性,其宣传效果由此得以成倍增长。
  《党史开讲》受到各方肯定,某著名出版机构磨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将方案结集出版,一些单位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希望金教授能到单位去授课,中央电台也准备将《党史开讲》所有节目刻成光盘出版。
《红旗飘飘》:从细节入手,以情动人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漫漫征程中,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最前沿,还是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的急难险重时刻,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名牌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推出专栏《红旗飘飘》, 通过讲述共产党人的事迹,集中展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着重展现作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他们是如何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带领群众的。
  自5月9日开播以来,《红旗飘飘》已播出自采稿件30余篇。进入6月份以来,中国之声更是加大了对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的宣传力度,几乎每天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都会有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动听众。
  《红旗飘飘》的题材丰富,有20余年来坚持资助5000多名贫困学生、援建了34所希望小学的将军赵渭忠;有连续奋战45天,用生命诠释党性的好干部吕升彪;坚守高原12年的女军人彭燕……中国之声《红旗飘飘》报道组在选取报道对象时,既照顾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党员代表,体现他们在不同角色上发挥的不同作用。而且进一步挖掘每一个典型特有的先进事迹,更注重事例的典型性、题材的重要性、貌似普通的故事中的不寻常,不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特质,而且避免了千人一面。
  在节目采写和制作过程中,中国之声《红旗飘飘》报道组在表现形式和表达语态上下功夫,从细节上感人、打动人,让党员形象更接地气、近人心。注重用平时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充分展现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貌,同时也不忘挖掘这些优秀事迹背后的思想动因。同时在形式上也将进行多种尝试。对于不同的题材,选取了不同的报道形式,特写、通讯相结合,特别注重广播的特性,从小处着手,以情动人,纵横结合。这些有情感、有温度、又不乏思想高度的节目播出之后,在听众中产生了不小的《夜听经典》:采访当事人,引发共鸣
  青年歌手麦穗的建党90周年献礼专辑《每当唱起这首歌》;著名歌唱家、总政歌舞团歌唱演员梦鸽专访:执着于红歌事业的红色情怀;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来龙去脉;抗美援朝的老兵回忆录:最后一战——石岘洞北山之战的峥嵘岁月;藏语对白舞蹈《洗衣歌》编舞李俊琛专访:党就在我的心中;电影《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歌剧《江姐》等演员追忆幕后故事……
  与常规的传颂经典节目“介绍+歌曲”的简单模式相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别栏目《夜听经典》选材不拘一格,注重新闻性、互动性,以鲜活的形式带领听众重温红色经典、再现建党辉煌。
  节目播出后,听众反响强烈,纷纷通过中国之声新浪微博平台、短信互动平台、中广网论坛以及邮件方式询问节目的相关情况,很多听众表示想收集整套节目的音响资料等。据了解,目前中国之声的节目部门正在进行资料整理工作,准备同中广网等相关部门协调推出专题页面,便于听众在线点播收听。
  作为一档纪念建党90周年的文艺类节目,《夜听经典》选材不拘一格。不仅有传诵已久的经典电影、经典音乐、经典图书、经典话剧等,也有近阶段、近时期以来歌颂党、歌颂百姓幸福生活的文艺作品的宣传。节目没有局限于对作品好坏的评价上,而是通过文艺作品带来对历史的记忆、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时代进步的感谢。
  《夜听经典》不仅保留对于经典题材声音素材精华的引用,引发听众记忆深处的共鸣,而且加入了大量新鲜的采访元素,对经典中的主人公、主创或者参与人员的最新采访,提升了节目的新闻性。通过采访,不仅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等把党放在心中的文艺创作之路,而且展现了不同年代下爱党情怀的不同角度与深度。
  承袭夜间的特色,《夜听经典》的主持人和听众边听边聊,让听众在听节目的同时找到一个表达感受的通道,这样既可以勾起对当年的美好回忆,同时又让年轻人感到新鲜、好听。
反响。
                         追寻红色足迹  浓缩荣耀辉煌
  作为建党90周年的重要献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联合地方记者站、地方电台隆重推出“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特别直播”《光辉足迹》,通过重访和建党90年历史密切关联的城市,回顾党的奋斗和发展历程。
  上海、广州、延安、井冈山、西柏坡……一个个熟悉的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崛起,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浓缩了重要的历史瞬间,凝聚着宝贵的精神财富。站在建党9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特别直播《光辉足迹》选择沿着建党的红色足迹,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从艰苦磨难中托举中国革命走向最终胜利,共产党人如何用青春热血实现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新颖、独特的报道视角,丰富、翔实的报道内容,让《光辉足迹》节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业内专家和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特别直播《光辉足迹》以时间轴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选取了15座与建党历程密切关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广州、南昌、古田、井冈山、遵义、延安、临沂、重庆、南京、西柏坡、长春、凤阳、宁波、深圳,每周四上午11:00~12:00直播一小时,以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作为横切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带给中国的沧桑巨变。
    90年历史的厚重,如何在1小时的直播里充分、生动地展现?每一座城市背后浩瀚的史料素材中选择哪些呈现给听众?如何发掘更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怎样把广播的表现手法与直播节目紧密结合?各个直播小组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创新与尝试。
  悬念串联文案,设问推动进程
  在《光辉足迹》的直播文案中,用悬念和设问推动节目进程是一大亮点,也是直播方案中一大特色。例如:在《走进广州》的直播中,片花内容如此设计:“恤孤院路上,一群青年志士秘密集会,一栋三层洋楼,如何揭开深埋半个世纪的党史之谜?起义路上,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为何只坚持了短短三天?”
  提出悬念后,通过记者重回历史事件现场,或者对话事件亲历者和嘉宾解密史实。这样的设计紧紧抓住了听众,带领他们一步步跟随节目展开去探寻真相、寻找答案,感知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中的困苦与艰辛。
  突破静态历史,打造动态直播
  为了在动态的新闻性直播中更好地展现相对静态的历史回溯,《光辉足迹》节目中大量运用了在标志性地点的现场连线,使整个直播“活起来、动起来”。如:《走进闽西》直播中,听众听到了客家菜的油、咸、香,听到了山歌大王纵情歌唱“古田会议放光芒”,瞬间让听众身临其境,置身昔日历史现场。再如《走进广州》直播中,精心设计了“跟随历史,穿越城市”主线,选择三大会址、广交会旧址、海心沙三个连线地点,通过外景主持人的“穿行”推进节目,一路从广州的历史走向未来。静态与动态并行不悖、有机融合,整个直播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故事贴近历史,细节还原真实
   “用细节打动人、用事实感染人”是《光辉足迹》特别直播的内容选择的思路和标准。生动展现一个历史的细节,远比高呼百遍空洞的口号更有感染力。
  《上海:1921》直播中,主创特意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参加一大的代表来自五湖四海,其中还有外国人,他们怎样克服语言的差异沟通交流?”此后专家的分析给出了答案:当时很多代表都曾在国外留学,其中还有人精通多国外语,因此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也从侧面反映出参加一大代表的文化素质很高。
  《回延安》直播中,主持人在精心设计的垫乐中从一张小炕桌开讲故事:“这是一张陕北农村常见的炕桌,它的主人是延安清涧县袁家沟村的农民白育才,1936年2月初,红军东征前夕,毛泽东在白育才家中暂住,那年的2月7日,陕北普降瑞雪,毛泽东触景生情,激情澎湃,就是伏在这张小炕桌上,写下了大气磅礴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使人瞬间“回到”了1936年2月的那个下雪的早上,“看到”了伏在小炕桌上奋笔疾书的毛泽东。从历史的大脉络中找到小切口,不仅发挥了广播故事性的特点,也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片花控制节奏,音乐重温记忆
  特别直播《光辉足迹》以新闻手法为主要手段,同时结合了音乐、音效、影视片段等多种元素,通过广播文艺的手法展现出来,精心制作的片花和选择的垫乐穿插在直播的不同段落,实现了直播中时空的穿梭跨越。
  《回延安》直播中,在《长征落脚》部分,选用了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劝说晚秋到延安去的一段话:“那是另一个世界,好地方,好风光。你站在一列雄壮的队伍里,迈着大步,高唱着战歌,去改变整个中国。”配合悠扬垫乐,激发历史情感。
  再如,《走上井冈山》直播中选取了大量的红色歌曲,“上山”部分用了《井冈山上太阳红》的女声独唱版;“改编”部分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队合唱版,歌曲既能烘托气氛,又能引发联想,经典旋律就是历史记忆的浓缩,增强了直播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水乳交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尊重历史,联系现实
  再现历史,首先要尊重和了解历史。《光辉足迹》直播组所有人员都重新研读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参看了大量的党史文献和资料。在北京期间,多次采访国防大学金一南、徐焰等教授,力争在写直播文案之前把历史读懂、吃透。
  到达直播地后,第一时间与当地的党史专家取得联系,请他们为直播出谋划策,分析把关;实地探访一个个重要的历史发生地,与众多亲历者和记录者交流沟通,并就一些历史疑问反复考证,确保节目的历史真实。
  在直播过程中,除了对历史进行再现,《光辉足迹》还紧紧抓住了历史与现实的勾连,赋予历史事件更多的现实意义。如《上海:1921》中,直播连线的一大会址毗邻繁华的新天地,节目中设计了这样一段表述:“也许你觉得新天地的时尚、繁华与‘一大’会址纪念馆的肃静、庄严是一种反差,但仔细想想,正是90年前从‘一大’会址发端,中国才迎来了真正的新天地。”
  再如《走进广州》直播,选取了一首粤语歌曲叫《广州梦想》,童谣版的旋律搭配一个个广州人的讲述,人们听到了今天广州的发展、进步和变迁,感受到了正是伴随着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都收获着自己的幸福生活,纪念和回望中国共产党历史,我们更能体会当下生活的美好与价值。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建党90周年报道高潮迭起
  随着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益临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宣传报道高潮迭起:《红旗飘飘》创新报道方法,丰富报道形式;《难忘的中国之声》以小见大,构思巧妙;特别直播《光辉足迹》突破静态历史,打造动态直播;《党史开讲》权威解读,分析透彻,点评到位。
  6月底,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还将推出特别策划《他(她)是个党员》,以密切接触者的视角,讲述优秀共产党员在生活工作中让人觉得佩服、尊重的点滴故事,塑造党员亲切、先进形象,展示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和谐关系。
  7月1日,中央将召开庆祝大会,隆重纪念建党90周年。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将全程直播,当晚,中国之声将现场直播大型文艺演出《只为人民谋幸福》。
  此外,中国之声将于7月1日当天推出24小时不间断大型直播。直播中,将集中展播9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录音精品;直播中,将邀请《光辉足迹》的主创人员走进直播间,畅谈写作感受,直播体会;直播中,将连线各地记者,全景呈现神州大地的庆祝活动;直播中,将让80后的年轻人讲述在新时期如何继承90年光荣传统,如何为社会主义事业挥洒汗水,努力拼搏……
                         90年声音档案震撼人心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从5月中旬起,推出了建党90周年特别节目——《难忘的中国之声》。《难忘的中国之声》全天滚动播出6次,到目前为止已经播出一个多月,共播出了近50期节目。因为制作精良、细节充盈、真实感人,受到了广大听众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
  中宣部《新闻阅评》6月15日刊文《中央电台庆祝建党90周年报道特色鲜明,珍贵难忘的中国之“声”震撼人心》。文章认为,用真实的声音再现我党90年艰难而光辉的历程,彰显了广播媒体的特色,渗透了中央电台编辑记者的心血。文章强调,这些震撼人心的中国之“声”,极其珍贵,是生动直观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情操的宝贵财富。寻找挖掘出这些声音资料,为主题宣传服务,是国家媒体做出的突出贡献。
  很多听众都认为系列节目触碰灵魂,升华精神,是为建党90周年奉上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在车中听了《项英和他的女儿》这期节目后,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好节目,非常真实,相当感人。中国之声扬己所长,干得不错。”
  《难忘的中国之声》以历史事件或者历史当事人为切入点,充分运用各种广播音响、音乐、电视、电影、纪录片、采访同期等多种元素,以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那些感人至深、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以唤起听众共鸣,共同感怀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的艰辛与感动。
  《难忘的中国之声》每期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钟,但是每一个词语、每一段串词、每一段录音都经过反复精心的推敲,铺陈的背景音乐也是经过千挑细选。一期节目往往要经过三到四次的反复修改。正是抱着这种出精品的制作理念,《难忘的中国之声》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广泛好评。《难忘的中国之声》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历史原音拉近时空距离
  《难忘的中国之声》通过多方搜集,在节目中大量使用历史原声,重新还原历史现场。比如:孙中山平生唯一一次的录音音响、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时外国记者现场报道的录音、周恩来和斯诺的现场对话……这些录音跨越时空,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带有极强的历史感,瞬间就将听众带回到历史的长河中,更能引起听众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共鸣。
  二、真实细节展现政党精神
  《难忘的中国之声》还采访了大量的当事人(亲历者、参与者、直系亲属等),通过回忆、历史解密等方式,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完整讲述一个个丰富的小故事。比如方志敏的女儿回忆父亲如何在狱中写作《可爱的中国》、项英的女儿回忆与父亲12天的相处、“向我开炮”的原型人物回忆当年的战斗经历等。这些一个个令人感动,细节充盈的小故事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艰辛与荣光,直击听众心灵,真实地展现了在90年的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的奋战历程。
  三、精巧构思打动听众心灵
  《斯诺的坚持》、《可爱的中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背后的故事》、《向我开炮》、《十九路军》、《闻一多的最后一天》、《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可说的内容都很多,可选择的音响也很庞杂,《难忘的中国之声》选择最能吸引人的音响、选择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力求通过一个小细节、一个小场景、一个小故事,展现一个大人物、一个大事件。
  比如:在《十九路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是,他们在抗日战争淞沪战场上的英勇抗敌,至于十九路军和共产党在福建的故事,则鲜为人知。于是,编辑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蒋光鼐的孙子回忆,了解到十九路军和共产党交往的细节,了解到十九路军如何走向反蒋抗日的道路,从而在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力量。
  四、多媒体互动扩展品牌影响
  《难忘的中国之声》还利用微博这一新的传播方式,通过制造悬念、连续发问的形式,在“中国之声”微博里推荐每期的《难忘的中国之声》。比如在推介《项英和他的女儿》时,“中国之声”微博这样写道:“作为著名抗日将领项英的女儿,项苏云为什么从来没有叫过项英一声爸爸,为什么她不知道父亲抽不抽烟?最爱吃的饭菜是什么?请关注中国之声系列声音档案《难忘的中国之声》。”
  这样的微博,每次都能有近百人次转载,直接扩大了《难忘的中国之声》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