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杞县人有多少还记得老30团,还记得这个传奇人物
“1938年6月1日,日寇占领了睢县县城。”王广文已64岁的女儿王素莉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共睢县中心县委根据党的指示:武装民众,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张辑五、姜朗山、王鸿钧还有我父亲等人以抗日干部训练班学员为骨干,很快在我的家乡杨楼建立起一支抗日中队。”
王广文建议:“把这十几个人带到杨楼去,再凑一部分人好成立队伍。”张辑五采纳了他的建议,让他立刻回去准备拉队伍。他利用联保主任的身份,不声不响地把人集中到杨楼,又把枪用麻袋装好用平头车推着悄悄运到杨楼,张辑五也化装成农民来到了杨楼。
“当时任晓天等十几位同志,都住在大庙里和我堂奶家里。”王素莉说,“张辑五和他爱人住在我家,我爸召集的有七八个人,都住在大庙里,有七支步枪和一支手枪。我母亲负责给大家做饭。一时间杨楼村热闹起来,只见带枪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因张辑五住在我家,这时的杨楼俨然就成了我党抗日武装的中心,一些进步人士纷纷闻讯而来。”
王广文召开了保长会议,对保长们说:“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县城,我们只有把队伍拉起来,把枪集中起来才能保住家。”经过动员,一下集合起来七八十人。他们当即成立了党支部。其他村一些进步青年也陆续聚到杨楼来了,这时部队已有百余人。
6月10日,部队在赵村进行了整编,成立了一个大队。大队长由上级派来的老红军王海山担任,吴芝圃任党代表,杞县大同中学来的队伍编为一中队。在王广文村成立的队伍编为二中队,王广文任中队长,张辑五为指导员,全大队合计为200余人。短短两个月,这支抗日武装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这支武装成为睢杞太地区抗日战争的骨干力量。
带队伍迎接彭雪枫
1938年6月中旬,睢杞大队在杞县花和寨包围了一个下乡抢粮的日本骑兵小队,王广文带二中队冲锋陷阵,首战即获全胜,睢杞大队的盛名大振。同年7月,他带兵围困长岗反动民团张心桢部三昼夜,使敌孤军无援,粮水断绝,困得张部以污水、马尿解渴,残敌趁夜挖洞逃窜。他带队追击,俘敌百余名,获枪百余支,连战皆捷,受到上级嘉奖。
同年10月,彭雪枫率领300余人,从竹沟出发,挺进豫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吴芝圃命王广文等人带领二大队迎接彭雪枫。二大队西渡黄河,宿营邸阁村附近。王广文一面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一面做到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给群众打水、扫地,亲如一家,被群众赞为“真正的文明军队”。当时,满载日军的十几艘汽艇,向二中队阵地进攻。王广文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坚守阵地,一连打毁、打沉几艘汽艇,敌人逃遁。此仗获胜,嬴来了群众赞扬,他们抬着猪肉、羊肉、白面,前来慰劳我军。王广文完成了迎接彭雪枫的任务,被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六连连长。此后,他随彭雪枫东进抗日,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作战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屡歼敌人,受到彭雪枫的表扬。后他被提升为副营长。1938年冬,三支队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豫皖苏地区后,敌人猖狂一时。为加强睢杞太地区的领导,1939年冬,彭雪枫派王广文返回水东,任睢杞太独立团一营营长。
只身和鬼子汽车赛跑救战士
940年麦收以后,部队开始征粮,准备自建伙食单位(以前都是向老百姓派饭吃)。抗日武装借助青纱帐与敌周旋,准备去杞县东北打大汉奸刘子立部,但走到西陵寺一带的村庄时,忽然碰上了鬼子进行扫荡的大队人马。
他们立即向南撤退,团部和二、三营先后撤回新黄河河套里隐蔽起来,王广文带一营撤到长岗西北角三里的马窑、肖堂村。西边申记、久庄有敌人,南边的后台岗还有敌人。他们处于三面受敌的危险境地。他们没敢停留,分散转移。副营长王丙章带两个连向南转向西。王广文带着一个连向东南到达徐楼东头。这时鬼子20余辆汽车也到长岗,接着由长岗到徐楼。这时,王广文果断把队伍分散了,身边只留一个通信班和敌人遭遇了。
“由于我爸一米八五的个子,比其他战士高一头,敌人一下子就认出我爸,高喊着,"那个高个子就是王广文,抓活的"。我爸一看,分散突围是最好的办法,就一边开枪迎敌,一边高喊:"四下突围,各自为战,不要管我,冲出去一个是一个"。我爸手持双枪,顺着公路,将敌人的汽车和敌人引向了他。”
由于路况极差,再加上王广文个子大腿长,敌人
追了他30多里地,也没追上。这时,气喘吁吁的王广文面前出现了一条河,他趟过河,把敌人甩在了河对岸。抬眼望去,他的村庄就在眼前。此时已近傍晚。王广文乘夜色摸到家中,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直喘气。妻子问明情况后,立即往他口袋里塞了几个窝头,吃力地把他从地上搀起来,用力推出门去,“快走,你不能在家停”。
为什么妻子不让他在家休息一下?原来,在此之前,鬼子多次抄他的家,烧他的房。妻子深知,可能一会儿鬼子就来了。
妻子李广美在王广文组建武装时,就经常为部队站岗放哨,传送情报;为战士缝衣做饭,亲如一家;多次遇风险,她均以勇敢机智而胜敌,保护了不少革命干部,吴芝圃曾赞颂她是“革命的好大嫂。”1938年6月,我党在睢县建立起自己的抗日武装后,在杨楼整训,所有部队全部转移西去。数月之后,日本鬼子来到杨楼,将王广文家所有房屋一烧而尽。还扬言:“王广文再不脱离共产党,就将其家人斩尽杀绝!”同时,悬赏300大洋买王广文的人头。当时,他上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下有不满5岁的儿子,全家人无家可归,李广美带着婆母和孩子四处流浪。
坚守在睢杞太
1941年初,睢杞太独立营建立,王广文任营长,他战胜重重困难,坚持在睢杞太地区。
那年初春,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分别向独立营二连、四连驻地葛庄(睢县)、陈河(杞县)进行“扫荡”,部队受损严重。地委书记韩达生先后两次被俘,遭杀害。王广文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克服各种困难,为保存革命力量与敌巧妙周旋。
在这种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中共睢杞太地委决定重建水东独立团,马玉堂任团长兼政委,王广文任副团长,马一鸣任政治处主任。遵照冀鲁豫军区指示,经过半年的艰苦斗争,使水东部队很快发展到两个营,地方武装也相应扩大。水东独立团指示王广文率小
部分武装在杞北组建地方武装,建立了人民政权杞北分会,杞北成了连接鲁西南的重要纽带。
1943年6月,水、旱、蝗、汤、匪五鬼闹水东。水东灾荒罕见,饿殍遍野。
在这生死战线上,王广文带领军民,征粮度荒。小麦将要成熟,又开始了抢粮和反抢粮的斗争,水东地委号召全区军民,决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食。麦收季节,独立团团长林耀斌奉命调回军区,水东的军事重担一时落在王广文的肩上。为了保护麦收,他一面指挥部队粉碎敌人的“扫荡”,一面组织军民快收、快打、快藏,取得了反抢粮斗争的彻底胜利。
智取草寺庙
1945年3月,根据冀鲁豫军区的指示,建立第十二军分区(水东),原水东独立团改为三十团,王广文任团长,苗丕一任政委,下辖三个营。这时,晋冀鲁豫中央分局指示,为打通和新四军五师的联系,派老八团南下水东,配合三十团攻克睢县南最后一个伪据点河堤岭,全歼守敌,活捉伪大队长孟昭炳。群众扬眉吐气。尔后,王广文带两个营活动在睢县南部。一天,他们在祖六村和张岚峰部相遇,经激战敌人不支而溃,伪司令部向东南逃窜,追击途中击毙两个营长。此战以少胜多,赢得群众的赞扬。
1945年春,睢县伪据点大部分被摧毁,孟昭华很恐慌。他为做垂死挣扎,又在草寺庙废墟上兴建据点,欲作苟延残喘。因年久失修,草寺庙已为废墟,四不临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孟昭华想借此来负隅顽抗。他抓丁拉夫,要粮派款,挖壕筑围,构筑碉堡,为此受害者数百人,群众恨之入骨。军分区决定打掉这个据点,严惩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的汉奸孟昭华,任务交给了王广文。
王广文决定“智取草寺庙”。他带一个连活动在
长岗周围,通过宪王村的崔鸿业,找到赵希书,让他到草寺庙据点打通小队长赵隆全的关系。赵隆全与王广文早已相识,约好赵隆全于当日晚上带40人,以催粮为名,会见了王广文。他们议定,将三十团挑选的20余人装扮成伪军混入赵隆全部,由赵带领,迅速进入草寺庙据点;王广文带队在周围作了严密部署,采取里应外合,不到半小时,全歼据点守敌300余人,放火烧了建在草寺庙上的敌人据点。智取草寺庙的故事,群众至今还广为传颂。
日本投降前夕,王广文带领三十团一部在兰封的马集,突袭土顽十二专署的汤便升、薛汝梅支队。然后,他带领三十团配合二十九团,先后攻克杞县、通许、太康等县,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日本投降后,举国欢欣鼓舞,他和兄弟部队攻克通许,解放杞县,围攻太康。从此,开始了反“围剿”斗争,迎接胜利的曙光。
王广文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疾病缠身,痼疾难愈。于1989年4月7日心脏病突然发作,在郑州逝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