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新闻 > 评论

中华文明网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解读“鸡尾酒理论”中的赚钱奥秘

发布时间: 2017-06-02 22:24评论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解读“鸡尾酒理论”中的赚钱奥秘_全球热门财经报道_www.gold678.com...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解读“鸡尾酒理论”中的赚钱奥秘



“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是打扑克牌却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彼得·林奇,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被誉为“股票天使”。《时代杂志》曾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彼得·林奇一生总结了很多独特的投资理论和投资方法,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蕴藏着他的投资智慧,能给我们带来启迪。我们今天就鸡尾酒理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逆向思维的应用。

彼得林奇:“鸡尾酒理论”。(成长性理论)

科斯托拉尼:成功法则“反其道而行”。(大投机家)

巴菲特:“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价值投资)

巴鲁克:“群众永远是错的!”(政治银行家)

四位风格迥异的投资大师,对于逆向思维的看法却巧合般的一致,更是对于逆向思维在股市里的应用最大的肯定。

鸡尾酒会上的投资哲学

很多人喜欢在聚会的场合同朋友们谈论股票,互相透露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似乎股票在社交场合是一个很好的谈资,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聪明人在社交场合中,获得的信息要比普通人更多,他们甚至可以从大家探讨股票的过程中,预测到股市的走向。

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公司总经理后,常在家里举行鸡尾酒会招待客人,也常常去参加别人举办的鸡尾酒会。彼得?林奇当然是聪明者中的一员,他通过观察社交场合中人们谈论股票的内容,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股市周期规律,而这个规律与鸡尾酒会上大家谈论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他将这些总结出了著名的“鸡尾酒理论”,直至现在这个理论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彼得?林奇的鸡尾酒理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如果在酒会中有人与彼得?林奇交谈问他是从事何种职业,而林奇回答说:“我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这个人会很客气地同他点点头,然后走向其他人。或是即便同林奇聊上几句,可是话题一定不是关于股票,他们宁可同牙科医生,聊聊牙齿的保健,也不愿意同林奇聊聊股票。彼得?林奇认为,如果他参加的社交场合出现上述的现象,那么预示着股市有可能上涨。因为,通常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注意股市的这种变化,大家依然处在熊市的迷茫期,不愿意谈论股票这个敏感的话题,这是股市的第一个阶段。如果有心人能在这个阶段迅速出手,那么他有可能就是在这一股票周期,赚钱最多的人。(从我们的工作中同样也可以体现这一点:客服电话的15%接通率与“一分钟通话时间”。)

第二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情况则发生了一些变化。股市出现了一些反弹的现象,有的股价上涨15%。当然,也会有个别的人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只是几个人而已。而反应在鸡尾酒会上的现象是,在林奇向搭讪者说明自己的职业后,来人可能和他交谈得长一点,聊一点股票风险等。可是这个时期人们仍不大愿意谈股票,即使林奇善意地提醒大家,这时候可以买一些股票和基金,但他们的兴趣普遍不高,还是更热衷于聊一聊总统大选或是哪支棒球队可能夺冠。彼得?林奇认为,这时如果有人进入股票市场,那么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客服电话的40%接通率和客户愿意与你聊天)

第三阶段

当股市上涨到30%的时候,也说明这一阶段的股市已经达到了相对高点。而这时候反应在鸡尾酒会上的情形是,多数的鸡尾酒会参加者不再理睬牙医,而是围着彼得?林奇转。不断有人拉他到一边,向他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就连那位牙医也向他提出了同类问题。参加酒会的人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股市上已经出现的种种情况。彼得?林奇认为,当鸡尾酒会上自己是鲜花,宾客们是蜜蜂的情形出现时,说明股票市场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到达了制高点,这时如果有人选择进入股市,意味着已经为时过晚,等着投资者的就是股市由牛市转为熊市的阶段。此时,别说赚钱了,不赔钱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客户主动致电咨询对行情的看法,接通率60%以上)

第四阶段

等到了第四个阶段,鸡尾酒会上的场面更是别开生面了。酒会上,人们都围在彼得?林奇的身边。这时候,他们根本不再询问彼得?林奇应该去买什么股票,反而建议彼得?林奇应该买什么股票。他们自信满满地向林奇推荐三四种股票,告诉他这些股票一定会让他赚钱。在彼得?林奇看来,在股市的这一阶段,股票的价格随时可能下降,如果投资者在此时才进入股票市场,那么等待着的结果就只有赔钱了。

(在2015年4月份最疯狂的阶段,客服人员已经无法主动呼出电话了,因为自己的电话始终都在通话中,更有甚者,手机甚至有超过100通的未接来电。客户与客服人员沟通的已经不只是行情,甚至会给客服人员一些投资上的建议,例如XX股票现在走势不错,肯定会涨,之类的话。)


彼得·林奇的鸡尾酒理论看起来有些戏剧性,但却真实地反映出,股市的变化规律同人们言谈举止之间的密切联系。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群众癫狂行为”从中作祟。这种群众癫狂有两个特点:一是高重复性;二是高传染性。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彼得·林奇观察到了这些,所以他没有成为股市中的牺牲品。

我们回想一下,2008年的1月,当沪指由6124调整至4800点,再度反弹至5500点时,“万点论”满天飞,吃饭喝酒非股票不谈。

2015年股灾开始第三天,多家研究机构的“中期调整是扯淡”的评论,对市场的“看空理论”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

这样令人癫狂的时间段,往往都是市场最后的逃命机会。

我们从股民的开户数上来看一下开户数与行情的关系: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解读“鸡尾酒理论”中的赚钱奥秘

我们从股民的开户数上来看一下开户数与行情的关系:

2005年6月:新开户数14万。2006年6月、7月、8月:股市的第一个整理平台在1700点左右,开户数56万、41万、22万。11月:新开户数44万。12月:163万。

2007年01月:暴增到342万。02月:新开127万。03月:暴增到404万,首次见到400万级。年04月-05月:675万、791万。那是垃圾满天飞的黄金时代,然后呢就是著名的“5?30”暴跌了。06月:开户仍高达521万。2007年7月:只有282万。8月开户“天量”后来再无超越,892万。09月:当月有726万。10月:高达590万。

2007年11月:395万“新鲜韭菜”。12月:继续供应306万“新鲜韭菜”。2008年01月:仍有253万的“新鲜韭菜”。02月:开户只有130万。05月:开户终于回到105万的百万级。10月:A股跌到1664点,那三个月的开户数分别是70万、86万、69万。

开户数是反映市场热度的一个非常好的指标,按照大众博弈的现象来解释,一件事情热到一定程度,会必然进入降温阶段。物极必反!亘古不变的真理。

不仅是开户数和通话,市场的成交量更直接的体现了市场热度。同时,成交量可以作为重要的分析指标之一来判断市场目前的位置甚至未来的走势。“从高点回落,量能萎缩至高点附近的20%,往往就是底部区域!”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解读“鸡尾酒理论”中的赚钱奥秘

同样,期权的交易也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解读“鸡尾酒理论”中的赚钱奥秘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解读“鸡尾酒理论”中的赚钱奥秘

期权的买方大部分是散户,而卖方则多数 是机构投资者。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来,无论是认购(看涨)还是认沽(看跌),作为权利方都没有任何优势。义务方可以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享受足够多的时间价值损耗。因此,“想赚钱么?和散户站对面。” 

实际上,彼得?林奇通过“鸡尾酒理论”告诉了人们股市中从熊市到牛市之间转化的过程,以及人们的心理,因此,我们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逆向思维理论。但他也提醒人们在使用这一结论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没有哪种理论是绝对适用所有情况的,如果过分地迷信,很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