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纪录片 > 探索

中华文明网

探索精准扶贫“体育路径”

发布时间: 2019-09-15 13:28探索
西海都市报记者李占轶 体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文明标识,在脱贫攻坚战中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省体育局开创体育扶...

探索精准扶贫“体育路径”

探索精准扶贫“体育路径”

探索精准扶贫“体育路径”

探索精准扶贫“体育路径”

  西海都市报记者 李占轶

  体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文明标识,在脱贫攻坚战中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省体育局开创体育扶贫新模式,通过多种模式和途径聚焦脱贫攻坚,探索精准扶贫的“体育路径”,尝试不断打出组合拳,力求做到既多方合力、又精准发力,强健了体魄、鼓舞了人心,拉动了经济,让脱贫攻坚之路越走越宽广。

  体育设施助脱贫

  体育设施犹如一条纽带,在给群众带来健康体魄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发挥着不小的社会效益。

  47岁的马成元是化隆回族自治县东滩一村的村民,他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马成元说,以前篮球场所在的位置是一片泥泞空地,现在建成了篮球场和健身场地。

  马成元告诉记者,以前他对健身没有太多了解,但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虽然他没有丰厚的收入,每天要起早贪黑地工作,但只要有空,他一定会坚持健身。他认为,挣钱的同时让自己身体健康才是最要紧的。

  不少群众表示,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就怕得病进医院,虽然大病医保由国家兜底,但身体不好不仅影响务工耽误挣钱,更容易让整个家庭返贫。因此,运动健身成为不少农村群众的追求。

  近几年,省体育局在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的同时突出体育特色,重视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配备。在许多地方,体育场地和器材成为村民休闲锻炼的重要保障,不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从饭后看电视打牌变为运动健身。

  截至目前,青海省所有乡镇、村、社区都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械,实现了乡镇、村、社区、寺院健身工程基本覆盖,五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据了解,农牧民健身工程作为青海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省体育局党组高度重视。今年,农牧民健身工程实施项目共计2574个,投入资金1.18亿元,为农牧民群众带去了实惠、便捷和快乐。

  脱贫致富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改善,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在助力群众脱贫的同时,不应忽视体育扶贫、健康脱贫。让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将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大大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充分践行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理念。

  健身活动聚人心

  在大多数人眼中,体育运动与农村农民似乎很难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体育无处不在,体育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人。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不仅给人们带来荣耀时刻,体育运动的亲身经历者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力量。

  省体育局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下白庄村、塘洛尕村等结为扶贫联点单位。而循化被称为“篮球之乡”,省体育局在扶贫工作中,突出体育特色,每次下乡,体育局的党员干部都会与当地群众举办一场篮球友谊赛。

  不仅如此,体育科研单位的同志还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力量、骨密度、平衡力、手眼协调、心肺功能等情况“对症下药”,为100多名群众开出“运动处方”,引导他们科学健身养生。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提振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乡村生活面貌和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靠体育聚人心、促扶贫,效果可不赖。”对于这一点,化隆回族自治县石大仓乡沙让村的村干部深有感触。

  今年3月初,几经酝酿研讨,这个贫困村决定申请举办篮球赛,因为篮球是村民们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村干部希望通过篮球赛给村民带来奋力拼搏、众志成城、向往荣誉的体育精神,同时对外展现沙让村新面貌、新精神。篮球赛的主题为“放飞乡村振兴梦想,点燃拼搏进取精神”。

  为了办好比赛,男村民每天一起打扫路面,悬挂横幅和宣传标语,还画出了篮球场地线。妇女们一起准备比赛期间的伙食。一些在外地开饭馆的老板自发地给比赛出赞助费,还有出门在外做生意、工作的人,专程赶回来参与村里的这件大好事。

  2018年4月9日,平日里安静的村子如同过节一般热闹,全村上下精心筹备了一个月的篮球赛开始了。比赛场上,村民们为自己村的队员们加油助威。许多村民都说,这一次篮球赛,让沙让村村民空前团结。凭借篮球赛这个载体,体育的正能量辐射到了村庄的各个角落,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正如一些村干部所说的那样,开展体育活动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有时一场比赛打下来,常常就会化解矛盾、握手言和。体育扶贫就像“双面胶”,一面促团结,一面鼓斗志,改变了乡村风貌。

  如今,青海省农牧民篮球赛、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成为了广大农牧民最为期盼和喜爱的体育赛事,篮球赛、射箭赛、农牧民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在村与村、乡镇之间广泛开展。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丰富了农村体育文化生活,倡导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和睦,村子里呈现出团结和气的和谐景象。

  赛事拉动产业发展

  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激励政策出台,各地举办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休闲旅游蔚然成风。很多贫困地区经济落后,但恰恰保留了原生态,以体育理念重新定位,自然条件的劣势变优势,蹚出了一条脱贫的新路。

  今年8月19日,我省首届小南川乡村穿越赛在湟中县田家寨镇窑洞村举行。窑洞村作为一个贫困村,在这里举办乡村穿越活动,无疑是对当地农村文化和农村旅游的一次大力推介,也是一次精准的体育扶贫。

  赛事举办地瑞泰山庄是一个以体育休闲健身、乡村旅游观光、设施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占地总面积2000余亩,充分利用原生态的自然条件,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

  瑞泰山庄负责人说:“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作为企业积极投入乡村建设,融入国家战略,开发小南川景区,为解决当地三农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举办此次赛事就是我们积极推进窑洞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

  在循化,省体育局围绕当地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国际抢渡黄河极限赛、国际篮球争霸赛等赛事,抢渡赛、篮球赛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地域特色的区域性国际体育赛事,聚集了人气,促进了消费,拉动民族地区的经济。

  门源回族自治县岗什卡雪山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滑雪登山大师赛。比赛期间,赛事装备及物资需要从过渡营地运往大本营。由于路段全是险峻的山路,马队承担起了运送任务。运货的路上充满艰辛,海拔高、路面复杂、每匹马驮的货物重达120多斤。当地农民承担起运送物资的任务,一个来回能挣几百元。很多农民还在附近开了农家乐,吸引世界各地的登山滑雪爱好者,生意红火。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很多群众依托特色体育产业在家门口创收。海北州西海镇的达玉自行车骑行基地位于美丽的金银滩草原,在环青海湖地区有5个骑行驿站,在环湖赛的带动下,目前该基地依托骑行驿站搞起环湖特色文化游。基地负责人洛桑尖措说,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收入过千万元,并吸纳当地200多名贫困家庭人口实现就业,赛事带动旅游等产业,让贫困群体拥有更多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机会,很多当地群众尝到了体育赛事发展带来的甜头。

  扶贫要讲究精准。也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优势,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省体育局利用我省的山川、河湖、人文资源,扶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增强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地,以赛事活动带动贫困乡村,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乡村建设、脱贫致富,发挥特色赛事“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作用,拓宽了体育扶贫新渠道。

  乡村赛事吸引人气(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健身器材进村

  你争我夺

  乡间活动吸引了大批城里人

(责编:马建辉、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