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纪录片 > 文化

中华文明网

看南岸如何打造文化“網紅”

发布时间: 2017-09-17 06:18文化
施光南大劇院、303話劇社、N18LOFT創意文化產業園、重慶國際馬戲城、重慶杜莎夫人蠟像館、精典書店、長江當代美術...

看南岸如何打造文化“網紅”

南岸全景圖

看南岸如何打造文化“網紅”

施光南大劇院

  施光南大劇院、303話劇社、N18LOFT創意文化產業園、重慶國際馬戲城、重慶杜莎夫人蠟像館、精典書店、長江當代美術館、原·美術館、南之山書店……在重慶,說到這些文化地標,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但不少人或許沒意識到,這些地標都聚集在南岸區。

  近年來,南岸區以文化為抓手,積極推進文化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通過精心打造,培育、引進和實施了一大批文化旅游產業項目。文化產業已成為南岸區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2016年該區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近50億元,同比增速連續3年超過20%,佔全區GDP6%以上。

  隨著一個個“網紅”文化項目在南岸誕生,重慶的文化消費正一路向南——南岸,正在成為重慶文化產業創新的“孵化器”、重慶最熱門的文化消費之地。

  “網紅”文化項目扎堆

  今年7月,位於南濱路的精典書店獲評“亞洲十大文化地標書店”,與東京岩波書店、北京單向街書店等一起,成為書店領域的十大“網紅”。

  事實上,從決定由解放碑搬到南濱路,到正式開業至今,精典書店一直都是讀書群體的熱門話題——搬遷前,人們熱衷於與其“告別”﹔搬遷后,人們則欣喜於它的新穎與“調性”。

  “除了精致的圖書以外,書店還有畫廊、演講廳、咖啡廳、學術報告廳、話劇表演、民樂演出等形式,為讀者提供最豐富的文化消費業態。”業內人士認為,精典書店不僅承載了很多重慶人的記憶,同時其“科學+人文+創意”的獨創新書店模式,為讀書人提供了最舒適的文化消費空間,這也是其成為“網紅”的原因。

  同樣為“網紅”的還有南之山書店。作為新崛起的一處“文化地標”,南之山書店是一家以“親近自然”為賣點,集閱讀、展覽、會議、餐飲、民宿於一身的文創空間。

  南之山書店有多紅?在其試運營期間,2小時就吸引了200多人前往,在總面積不到200平方米的閱讀區裡,相當於每平方米就有一個人。直到今天,想要在書店住宿,都必須提前預約。

  在網上,該書店也被網友評為“重慶最文藝的書店”之一。不少外地游客專程慕名而來,在書店或者看書,或者小住。

  “我們打造這家書店,也是看重南山的文化底蘊,希望在這座山上打造一個復合型的文化、社交空間,讓這家書店成為重慶一個標志性的品牌。”南之山書店創始人車韻說。

  除了書店,南岸吸睛的還有一系列展覽。

  今年4月,第二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在南濱路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226名藝術家、上千件影像作品展出,成為市內乃至全國的熱門藝術話題﹔6月,一場名為《時代肖像——肖全鏡頭下的重慶女人》展覽更是未展先熱,成為重慶藝術界一大盛事,並且還吸引了不少市外的藝術愛好者前來觀展。

  承辦這兩場展覽的正是位於南岸區的長江當代美術館和原·美術館。其中,長江當代美術館是重慶乃至西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當代美術館,主要展示國內外當代藝術成果,為重慶市民提供學習參觀當今世界當代藝術的潮流和成果﹔原·美術館要“做每一個人的美術館”,主要舉辦兼具學術性、先鋒性、潮流性和話題性的藝術展覽、文化公教及跨界時尚潮流活動。

  “隨著兩大展覽館的落戶,可以說,如今要看最先鋒、最國際化的展覽,那一定會在南岸。”長江當代美術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展覽看南岸,話劇演出同樣要看南岸。

  在重慶,說到話劇,不得不提及的便是303話劇社。8年前,一群居無定所的“流浪藝人”扎根南岸區施光南大劇院地下空間,從一個帶有先鋒文化實驗性質的業余劇團發展成為全市最大的一家團場合一的民營話劇社,成為極具關注度的“網紅”。

  今年上半年,303話劇社已完成演出232場、藝術沙龍活動11場,觀影人數近15萬人次,原創作品《8090》榮獲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目前303話劇社已擁有實驗劇場、藝術劇場以及青年劇場3個駐地,原創劇目佔重慶原創數量的30%。2015年303話劇社的原創作品《連木》入圍第三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劇目……

  “網紅”是如何煉成的

  303話劇社成為“網紅”,除了自身努力外,選擇扎根南岸也成為其成功的一大契機。

  對文化創意企業來說,受輕資產影響難以獲得貸款,因此如何爭取足夠的資金進行發展極其關鍵。在南岸,為解決文化產業發展資金難題,創新開拓出一條引進社會資本投資的道路。

  “企業要發展,僅靠政府的扶持是不能長遠的。在資本市場活躍的今天,我們發現不少資本都有投資文化產業的意願,於是便希望牽線搭橋,將資本和項目進行有效銜接。”南岸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解到303話劇社的資金需求后,該區採取國有平台公司引導、吸引社會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跟投、房地產公司優惠提供經營場地方式等,實現了對303話劇社的增資擴股和房地產去庫存。

  在資金助力下,如今,303話劇社駛入發展的快車道,業務逐漸擴大到演藝經紀話劇、劇場院線、戲劇教育、戲劇節、影業等。據了解,當前,南岸區正協助303話劇社進行B輪融資,預計估值將超過3000萬元。

  303話劇社是南岸區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文創產業的一次成功探索。2015年5月開業的全市首個PPP模式建設的劇院——施光南大劇院,其4億元建設資金全部來自社會資本,成為南岸區成功利用社會資本的案例。

  為打破“長江之南無大劇院”的文化布局,南岸區以PPP模式政企合作建設“施光南大劇院”——以財政補貼、配套服務等多種資源優勢,面向社會尋求資本。

  南岸區將周邊可用地塊和部分政府資產納入項目整體發展規劃,出資將大劇院周邊環境進行改善,吸引有文化品位的高檔商業資源向大劇院聚集。最終,重慶國瑞控股集團決定投資4億元修建施光南大劇院,劇院產權屬於重慶國瑞控股集團,由旗下明發公司投資建設,其性質為公共文化設施。

  筑好巢也要引好鳳。設施有了,如何做好管理和經營?經過公開招投標,具有豐富演出經紀經驗的北京保利劇院管理公司保利公司成功獲得施光南大劇院5年的經營管理權,以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來盤活經營。

  社會資本的引入,難免會影響項目的公益性。為確保施光南大劇院的公益性,南岸區與明發公司、保利公司達成三方協議,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形式補貼劇院的公益性經營和公共文化演出,由區政府出資550萬元作為施光南大劇院開辦經費,購買樂器、配套固定資產和開業一次性物品購置補助等。區政府還根據座次和演出場次給予保利公司補貼,並積極尋求文化部等多方資源的支持,引入世界級演藝機構、劇目和大師,如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等國內著名樂團在劇院舉辦演出季,使得劇院迅速成為長江之南的文化重要陣地。

  據了解,3年來,南岸區通過項目補貼、政府採購、獎勵、專項資助等資源,助力打造文化“網紅”。該區共扶持長嘉匯文創街區、N18文創園區、金陽重慶映像、303話劇社等一大批文創企業和項目5.2億元,累計撬動重慶出版集團、和記黃埔、香港置地、英國默林公司等社會資本114.5億元。

  在此基礎上,該區形成了民營企業參與文化產業的良好氛圍,如國瑞中心項目吸引民營資本10億元(其中施光南大劇院達4億元),金陽·重慶映像3億元,“長江匯”5000萬元,“N18LOFT”小院創意產業園3200萬元。

  “網紅”帶動“粉絲”經濟

  隨著南岸發展文化產業“火力全開”,一批新“網紅”正在路上,將帶動一大波“粉絲”經濟。

  故宮學院、紫禁書院、南遷文物紀念館、數字故宮及故宮講壇、設立故宮工坊……今年10月,故宮學院重慶分院將正式開門迎客,為傳統文化“粉絲”獻上福利。

  據了解,在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南遷文物曾寄存在重慶南岸安達森洋行舊址,為保存故宮文物做出過重大貢獻。為紀念故宮文物南遷的壯舉,故宮博物院、市文物局、南岸區政府三方協作,特別打造故宮學院重慶分院。

  “待學院開院后,將舉辦故宮講壇,開設青少年教育課程,舉辦文化講堂、大師講座、論壇等活動,同時定期舉辦精品文物展覽等,勢必會成為歷史文化愛好者的新聚集地。”故宮學院重慶分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樣聚焦文物保護的還有落戶南岸的全國首個國家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基地。據了解,該基地總佔地面積264畝,主體建筑佔地面積47畝,由中國三峽博物館和重慶聲光電公司共同投資4.5億元建設,重點發展文物及文物保護裝備的展示、修復、研發、系統集成、教育培訓、技術服務和交易等功能。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文物保護裝備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

  除了吸引歷史文化愛好者,南岸區還將目標瞄向潮流文化愛好者。

  今年10月底,新落戶南岸的重慶絲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將正式運營,打造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女子偶像團隊CKG48。

  據了解,絲芭傳媒是深耕互聯網和社交傳媒時代的中國新生代偶像文化和粉絲經濟產業,通過搭建基於互聯網思維和參與感精神、O2O運營體系及“可面對面偶像”運營理念的近距離養成式造星平台,其成功打造出全球華語區第一女子偶像團體SNH48。

  此次絲芭傳媒落戶南岸,將分別配設專屬的星夢劇院以及偶像生活培訓基地,打造重慶本土新偶像團體,勢必將引發潮流文化粉絲經濟熱潮。

  “重慶絲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落戶后,將與施光南大劇院、國瑞·303話劇社形成演藝娛樂聚集區,助推南濱路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讓粉絲經濟成為南岸新的文化消費增長極。”南岸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鏈接》》

  打造“圖書館+” 讓閱讀無處不在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氛圍的培養。為鼓勵市民養成閱讀的習慣,南岸區把轄區的書店、咖啡館、茶空間變成了圖書館的延伸,為基層百姓打造“閱讀空間”。

  在南岸區下浩老街隱藏著3棟文藝氣息十足的小屋,分別叫“凍綠房”、“小館”和“下浩裡”。它們不僅構成老街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更是南岸區圖書館的分館,成為市民閱讀的主要陣地,前來閱讀的讀者絡繹不絕。

  “下浩老街的3家分館滿足了市民就近閱讀、交流、休閑的需求,也是南岸區圖書館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和全民閱讀活動模式的成果。”南岸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目前,南岸區已完成100個社區圖書分館建設,實現分館和區圖書館圖書的統一採購、統一編目、統一流通、統一服務,區圖書館每年服務讀者約40萬人次。

  近年來,南岸區為打造“文化強區”,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的投入,通過圖書館、文化中心(站)、社區書屋、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並在全區范圍內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全區共開展各類讀書演講、新書推薦、小型演出、文藝沙龍等活動45場,舉辦區級全民閱讀活動1場、流動圖書服務39場。

  羅蘭 圖片由南岸區文化委員會提供

(責編:胡虹、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