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公开课 > 历史人文

中华文明网

让历史照亮未来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巧匠李春

发布时间: 2018-07-25 23:32历史人文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赵州桥秋色 梁勇摄 历代中国工匠,是推动中华民族科技发展进步的群体,是中华传统技艺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中国的工匠精神、工匠智慧和工匠技艺,...

让历史照亮未来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巧匠李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让历史照亮未来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巧匠李春

赵州桥秋色 梁勇摄

历代中国工匠,是推动中华民族科技发展进步的群体,是中华传统技艺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中国的工匠精神、工匠智慧和工匠技艺,正是中华民族在技术、技艺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人文基础。而在河北,只要提到工匠,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应该是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吧?

一、“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写到隋唐时期工匠技艺、工匠智慧和工匠精神,必须写李春。

让历史照亮未来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巧匠李春

《赵州大石桥铭》残碑拓片 (本报资料片)

2016年,我向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并中央文史研究馆提交了《组织编著〈中国工匠〉丛书的建议》,建议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省市区联合编写《中国工匠》丛书,而河北省文史研究馆率先启动编写《中国工匠·河北卷》作为《中国工匠》的创例。近日,由我主编的《中国工匠·河北卷》即将付梓出版。

在写到隋唐时期工匠技艺、工匠智慧和工匠精神时,必须写李春。对于李春的身世,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中却少有记载。

让历史照亮未来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巧匠李春

李春雕像 梁勇摄

李春与千千万万的古代工匠一样,为他们的时代创造了骄人的技艺,为人类文明创造了奇迹,但因为他们没能进身仕宦,没能进入古代史官的视野,就未被写入史册。但李春有一点小小的幸运,他和赵州桥进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家的视野,李春的名字被唐代名相张嘉贞写入了《赵州大石桥铭》:“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

张嘉贞(665年-729年),是唐代名人,《旧唐书》和《新唐书》有传,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定居山西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武周时期,拜监察御史,又任中书舍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开元十三年至十七年(725年-729年)出任定州刺史。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四朝,封河东侯,死后谥曰恭肃。他是唐代撰文记事的高手,在定州任上时,撰写过不少碑记,最著名的是《大唐北岳祠碑》,俗称《张嘉贞碑》,撰写镌刻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现存于曲阳县北岳庙内,该碑记叙了历代祭祀北岳的情况。

《赵州大石桥铭》也是他在定州刺史任上所作,时距隋亡仅百年,所以,张嘉贞为赵州巧匠李春建造赵州桥的贡献留下了珍贵证据。但因为张嘉贞写得太简略,就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联想空间。清代文人饶梦铭在《安济桥》诗中写道:“谁到桥头问李春,仙驴仙迹幻成真。长虹应卷涛声急,似向残碑说故人。”可见,张嘉贞的碑刻虽历经战乱和风雨已经残损,但为李春这位工匠留下了令人敬仰的荣耀。

二、赵州桥建造于隋朝,为后来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李春家居何地?生卒何时?至今还是千古之谜。

李春是隋朝的造桥匠师,其身世和业绩都集中在他主持设计和建造的赵州桥上。赵州桥建造于595年-605年,为后来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在开皇年间一直在与各方割据势力和北方少数民族征战,政治经济形势尚不稳定。

隋炀帝即位,平定各地割据势力,国力大增。隋大业三年(607年)四月,隋炀帝 “安辑河北,巡省赵魏”(《隋书》卷3《炀帝纪上》)。加强对河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进一步疏通太行山进入山西的道路,以便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同年十月,诏发河北工艺户三千家陪东都洛阳。

隋大业四年(608年)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余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两年后又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这就是著名的隋朝大运河。这些繁重残酷的劳役,因男丁不足,开始征用妇女。这些战略工程都是为了强化河北的交通地位。同年,隋炀帝亲自到恒山郡曲阳县北岳庙,祭北岳恒山。隋炀帝要求河北郡守全部汇集这里,还让他的使臣裴矩所出使的西域十余国也遣使祭助,兴师动众,以显示所谓国威。

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开始准备出兵北征高句丽,五万辆兵车从东都洛阳等地汇集到定州。在这种背景下,地处赵州洨河天堑的赵州桥就显得十分重要,为隋炀帝从洛阳到定州、涿州调遣大军提供了交通便利,成为隋炀帝从洛阳北达定州、涿州的交通保障。

隋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调集兵力百万余人,从洛阳等地集中到涿郡,出兵高句丽。结果出师不利,八月退兵。

隋大业九年(613年)正月,隋炀帝再次诏征天下兵,云集涿郡。三月,隋炀帝从河北亲率大军东征,到了辽东。六月,礼部尚书杨玄感反叛,隋炀帝慌忙从辽东退兵。

隋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到博陵郡(治所今定州),后改名高阳郡。他亲自坐镇高阳半年,指挥镇压杨玄感叛乱和农民起义,谋划第三次北征高句丽。定州成为东都洛阳之外的另一个临时政治中心,而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则是连接洛阳的必经之路。

三、赵州桥的巧妙设计不仅体现了李春建造石拱桥丰富的经验,而且蕴含着他对大桥质量和维修终身负责的工匠精神,给后人留下了典范之作。

李春是一代巧匠,他的工匠精神和睿智,集中体现在赵州桥设计建造的高超技艺和创新思维,展示了他的奇巧创意。

李春设计赵州桥采用了大圆弧单拱形式。我国古代大型石桥的传统建造方法,多采用多孔形式,每孔跨度小、坡度平缓。但多孔桥的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李春在设计大桥时,大胆采取单孔长跨,河心不立桥墩,主孔净跨度37.02米,拱高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平缓,便于车马经过,这种形式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则对桥基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李春建造赵州桥,还采用首创的敞肩拱结构,在大拱两端各设两小拱,这是李春工匠睿智的体现。一方面可增加桥的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正如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中所说:“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更重要的是采取敞肩式结构,四个小拱可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重量700吨,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防止主拱变形,提高桥梁的稳定性。而且造型优美,显得轻巧秀丽。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拱桥。李春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州县生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建桥石料。

后世许多建筑学家都推测李春在桥床下一定有加固的石基。但经过考古学发掘,居然发现,大桥两侧完全是利用天然地基,李春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周密勘查、比较,选择了洨河两岸较为平直的地方建桥。这里的地层是由河水冲积而成,地层表面是久经水流冲刷的粗砂层,以下是细石、粗石、细砂和黏土层。李春团队就在河床两岸粗砂岩层上,铺设五层石板作为桥台,桥身就架在桥台上。下面既未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这样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但是,地质力学专家进行了精确测算,这里的地层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4.5-6.5公斤的压力,而一般粗砂地基的耐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6公斤,证明这地基正好能承载这座桥的重量。这说明李春对水文、地质、结构力学有较深的知识积累,能够综合掌握运用。在没有精密仪器的一千多年前,能计算的如此准确,实在是不可思议。

赵州桥的主拱,用28道独立的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合而成,拱厚皆为1.03米,每券各自独立、单独操作,相当灵活。相邻拱石之间用“腰铁”相连。每条拱券坏了可单独修复。这种构思不仅体现了李春建造石拱桥丰富的经验,而且蕴含着他对大桥质量和维修终身负责的工匠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碑记中,记载了赵州桥所用石料和结构,对石桥栏板的雕刻艺术给予很高的赞誉。尤其是对这座石桥敞肩式的结构,两侧四个小拱的作用,他认为,“盖以杀怒水之荡突”。其中还有一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更说出了包括张嘉贞在内的世人内心的震撼,道尽赵州桥的奇妙和不凡。

四、因为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运用了太多睿智和创意,给这座大桥留下了太多神奇的印记,因此,后人附会出很多神话传说。

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建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自从赵州桥建成之后就名闻天下,其独特的设计、雄伟的气势、绚丽多彩的雕刻艺术使文人墨客惊叹不已,他们毫不吝惜笔墨,留下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诗文。

唐初曾任河北道推勾租庸使兼覆囚使判官的柳涣,在《赵郡洨河石桥铭》中盛赞赵州桥:“于绎工妙,冲讯灵若。架海维河,浮鼋役鹊。”褒奖其交通地位“北走燕蓟,南驰温洛。騑騑壮辕,殷殷雷薄。”

唐代德宗年间,随平叛大军到河北的诗人张彧在《赵郡南石桥铭》序文中写道:“郡南石桥者,天下之雄胜。乃揆厥迹,度厥功,皆合于自然,包我造化。”

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写诗赞美赵州桥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因为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运用了太多睿智和创意,给这座大桥留下了太多神奇的印记,因此,后人附会出很多神话传说。

在赵州桥桥面中央东侧,有一道深深的车辙,车辙前方不远处,有两个圆形蹄印。当地人传说赵州桥是鲁班爷所造,大石桥的精美轰动远近,连八仙都惊动了。张果老倒骑毛驴,柴王爷推着独轮车赶来参观。他们来到桥头,就问鲁班:“你的大桥能经得住我俩吗?”鲁班心想,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信心满满地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褡裢里装有日月星辰,柴王爷的小车里载有五岳名山。他们上桥后,桥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急忙跳进水中,用手撑住大桥东侧,张果老和柴王爷得以通过。在桥面上就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和鲁班的手印,这个传说最早见于元初的《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这是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特别提到这则传说,虽然虚妄荒诞,但为赵州桥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民间流传甚广,以至于为后来流传的《小放牛》提供了素材。

至于李春建造赵州桥时,为什么在桥身留下驴蹄印、车道沟的痕迹呢?当代工程专家根据赵州桥建筑结构与承载力分析后认为,驴蹄、车辙是行车标志。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采取纵向并列砌筑法修建,两边如行重车,桥身容易损伤。桥面上的驴蹄印在东侧1/3的位置,就是说重载车辆应走驴蹄印里面。桥腹上的手掌印是修复用的工程标记,表示万一桥发生裂痕,可在手掌印处暂时支撑,可以从容维修。

赵州桥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凝聚了李春的睿智和匠心,而且在栏板、望柱、雕塑等方面也匠心独运。桥两旁望柱雕刻有狮子,特别是栏板上浮雕的蛟龙,或二龙互相缠绕,嘴里吐出各式各样的水花;或二龙前爪相抵,各自回首遥望;若飞若动,栩栩如生,刻工精湛,是隋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以至民间有“玉石栏杆圣人留”的说法。

关于赵州桥栏板上的浮雕蛟龙,还有一个历史传说。说是在唐武则天当女皇的武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突厥可汗率兵南侵,攻克定州、赵州城,准备继续向南进犯。走到赵州大石桥,他的马突然跪在地上不敢向前,突厥可汗定神一看,只见一条青龙卧在赵州桥上,瞪圆双眼、甩动龙尾,似乎马上就要扑过来吃掉他们。突厥可汗见状吓得滚下马来,扭头就跑,突厥兵也随着向北逃去。

传说故事虽是演义,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赵州桥栏板雕刻艺术的传奇绝技。

五、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建成后,对中外石拱桥的建造技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世界大型石拱桥建造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后世效仿李春的匠心,设计建造敞肩式石拱桥者比比皆是。

赵县城西门外清水河上的永通桥,是唐代仿照赵州桥所建,规模较小。当地人习惯上把赵州桥称为“大石桥”,把永通桥称为“小石桥”。还有唐宰相苏味道出资修建的栾城清明桥,以及隋代广府弘济桥、金代栾城凌空桥、金代宛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元代宁晋古丁桥、唐代行唐升仙桥、隋代井陉苍岩山桥楼殿、北宋井陉天威军桥、金代山西晋城景德桥、明代献县单桥和深泽永济桥等等,都是在赵州桥的影响下建造而成的,但规模和影响均没有超过赵州桥。

明代天启年间,李春创造的赵州桥大型石拱桥建造技艺,被中国僧侣如定传到了日本,在长崎修建了日本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眼睛桥”。

赵州桥历尽沧桑,经历了数次战火,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和自然风化腐蚀的考验,经受了千秋洪水冲击和多次地震摇撼,特别是曾受1966年邢台大地震波及,赵州桥仍安然无恙。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对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33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察了赵州桥后对其赞叹不已,并撰写论文向国外介绍中国的赵州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和著名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几次勘察赵州桥。茅以升的名文《中国的石拱桥》中就重点介绍了赵州桥,这篇文章被收录到我国的小学课本中。李春建赵州桥的独运匠心也蜚声海外。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1世纪—18世纪26项由中国传到欧洲的科学技术成果,其第18项就是以李春的赵州桥为代表的弧形石拱桥。

1961年,赵州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这是继英国伦敦铁桥、巴拿马运河、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等之后安置的第十二面铜牌,在中国尚属首例。可见,赵州桥在国内外建筑学界的重要地位。李春也作为赵州桥的建造者彪炳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册。

正是有感于李春修建赵州桥的奇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所以笔者曾不断地呼吁和建议,以赵州古桥、古道、古驿、古村为龙头,整合古代大型石拱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李春与中国石拱桥技艺扬名世界。(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