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把古典音乐带给更多的人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谈古典音乐的普及
牛梦笛 陈童
2012年以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开始担任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和推广大使。每年“五月音乐节”,他和音乐家团队下厂矿、进校园、走社区,到企事业单位、远郊区县,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带去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的公益普及越走越远,吕思清也因此被大家称为古典音乐推广的“劳模”。
2017年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小提琴家吕思清在演出。新华社发
古典音乐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又如何走进人们的内心?近日,本报记者对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进行了专访。作为一名艺术家,他讲述了自己在古典音乐的普及与推广上的经验与感悟。
记者:这些年来,您为什么要选择推广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最能打动人的魅力是什么?
吕思清:一个国家的音乐水平体现在多方面,好的乐团、演奏家和作品固然重要,音乐教育水平、音乐普及程度、国民音乐素质同样非常重要。古典音乐可以表达情绪、抚慰人心,唤起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生活的丰富度会大大增加,生活的魅力会增强。我其实特别喜欢跟从来没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交流。
去年在京郊演出,村子里有很多老人从来没听过古典音乐,也没见过小提琴。但当我和国家大剧院的乐团演奏完维瓦尔第的《四季》中的“春”以后,记者随即采访当地的百姓,问想到了什么,一位老大爷说:“我感受到草从土地里长出来了。”他能从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青春的感觉,我很有感触。我还记得一次演出完以后,有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从外面的一棵树上掰了一个树枝,树枝上面有朵花。她把树枝送给我,当时让我觉得特别感动。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记者:古典音乐作为高雅艺术,如何才能让它“接地气”,从而走进人民大众的生活?
吕思清:我们需要给大家讲述音乐的故事,因为我们对音乐和其背后的文化了解得并不深刻。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不断听、不断学、不断思考,从而了解它、喜欢它,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心灵的震撼。音乐厅的容量有限,但是音乐厅外,有成千上万的人渴望得到音乐的滋润,希望音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创造更多机会,把音乐送给更多的人,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音乐之美。
我已经连续六年担任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像医院、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等。一开始,我们在市中心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后来慢慢往外走,走到三环、四环、五环,2014年我们去了古北水镇,2015年去了门头沟,今年又去了通州,我们希望音乐能够走进北京市民的生活中,让北京的空气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和感受音乐,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音乐家积极支持音乐普及的公益活动。
记者:如何培养人们对古典艺术的兴趣?
吕思清:艺术对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情商都很重要。在音乐天赋培养方面,小孩子应该得到全面的培养。音乐能开发智力,平衡左右脑的发展,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很多杰出人士都学过音乐或者特别喜欢音乐,最有名的就是爱因斯坦。我们经常说音乐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扇窗户,文字穷尽之处音乐才开始。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更好地把孩子的想象力打开,让他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固守于陈旧的规矩和准则。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4000万以上的琴童,虽然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专业音乐工作者,但对每个人而言,通过学习音乐,把音乐和生活、音乐和文学、音乐和其他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生活的层次得到升华,这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您在推广古典音乐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吕思清:无论是公益演出,还是所谓的商演,演出工作不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我们有机会把音乐带给大家,而这些音乐爱好者通过音乐唤起了他们美好的感受,观众的欣喜、掌声和喝彩声,是对演奏家最高的奖赏。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一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力可能很小,但是如果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断影响周边的人,然后他们再去影响其他的人,就会形成一种非常好的社会风气。刚开始做这些事情时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想法,后来慢慢有了更坚实的支持。
我认为国家大剧院组织“五月音乐节”“走出去”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应当更多地“走出去”,将音乐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到古典音乐,让人们的生活因为音乐而美好。国家大剧院有个核心价值理念“艺术改变生活”,我相信古典音乐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在的变化。我希望把好的音乐带给大家,尤其是当前国内的生活节奏很快,社会发展也很快,如果在这样繁忙嘈杂的环境中,能有机会每天抽时间聆听一下古典音乐,会有助于人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状态,可以更好地体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