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历史 > 文化视点

中华文明网

【文化·视点】一家言:话说收藏

发布时间: 2018-07-05 07:14文化视点
【文化·视点】一家言:话说收藏 收藏,王国维先生,境界,...

随着收藏已成为热得发烫的话题,几千万收藏大军都在“翻江倒海”“沙里淘金”。收藏既可以成为商业行为,以物质的驱动为主;也可以成为文化现象,以精神的驱动为主。无论是追求物质的,还是追求精神的,都应当有的放矢地去做,把握好分寸,同时也要有品位,有境界。境界越高,人的品位和处事的方式乃至收藏中的行为细节就越能显示文化的素养和知识的含量。因此,收藏热升温到今天,也引导收藏者逐渐提升自身的收藏境界,使收藏真正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曾读到《中国书画报》刘锴先生的文章,他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论述,对收藏的境界作了一番分析。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中国古代文学学者刘锴先生认为收藏也可类似分为三种境界。

在第一种境界中,此阶段的藏家属于“初猎者”。面对林林总总的收藏世界,藏家大都眼花缭乱,而且心怀好奇。表现在收藏行为上便是对藏品不分品相、不究年代、不论产地、不问质量,但求数量。这种收藏行为是一种率性收藏。之所以呈现出“铺天盖地”之势,主要是因为藏家初萌收藏之趣,对藏界知识知之甚少,乃是门外汉,受社会上一些“收藏理论”和相关书籍的“蛊惑”甚至误导,认为“但有所藏,即能暴富”。于是,把收藏视为一种“淘金”行为。结果,藏得越多,负担越重。

在第二种境界中,此阶段的藏家心情更为急迫,但收藏理念已渐趋成熟。最初的那种“懵懂”已逐渐进化为一种“狂热”,在确定了个人的收藏领域和主攻方向的基础上,开始表现出对收藏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遇到心爱的藏品,欲倾尽家财,必求“为我所有”而后快。

第三种境界是一种成熟的收藏。藏家面对自家藏品,心中无欲、无念、无喜亦无忧。身居藏室,俯仰之间,愉悦自心,俱为自得。面对他人藏品,宠辱不惊。更有收藏大家,人走千川,胸纳四海,将收藏的理念诠释为六个字:“看过即为拥有”。不为某种藏品失之交臂而唉声叹气,亦不为购得一件藏品而手舞足蹈。得之泰然,失之超然。此时的收藏行为也便随之上升为一种艺术享受通过收藏,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当然,王国维先生的高见引申到收藏时并非人人赞同,即便赞同也不是每个人所能做到的。具体到某一个人,收藏应达到什么境界,“功课”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有品位,这完全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但是,从发展的观点看,从收藏小有成就或收藏成为专家、大家的实践来看,一般的说,走过的路径大都是由低到高,从“学步”到“跳跃”,从广种薄收到明确主题,从物质到精神,从纯粹的藏“物品”到做研究和学问,从个人拥有只注重把玩到面向社会展示共享,当然有的还自己开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或直接将收藏品捐献给国家。凡此种种,都是收藏领域发生的真实现象,这些现象又与境界有关。我们可以把收藏作为提升自己欣赏、鉴赏艺术水平,充实历史文化知识,扩大与藏友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个人修身养性的一个途径,在收藏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快乐,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充实愉悦,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