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公开课 > 自然科学

中华文明网

哲学社会科学要深入群众“接地气”

发布时间: 2016-05-31 13:46自然科学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着眼群众需要,适应群众口味...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纵观古今,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变革社会、推进发展、创新制度、智力支持的理论先导,同时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它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社会科学,都不是书斋里的学问、空洞的学说,而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实践性的研究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之路若要走得久远,理论成果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就应当深入群众“接地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理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哲学社会科学要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言。人民群众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和精神父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当然要怀着赤子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真诚地为人民群众搞科研,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做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践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知识和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向书本学习与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把个人智慧与群众智慧结合起来。哲学社会科学源于生活与实践,不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仅凭个人的体验顿悟和玄思妙想,是产生不了精品力作,产生不了学术大家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真正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切实做到深下去、沉到底、接地气,在社会调查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选题,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

  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上下工夫。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提高社会大众的认识能力,培育社会共识具有重大作用。然而,正确的思想理论要想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必须多运用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只有那些能代表群众利益而又易于被群众接受的理论,往往更能点燃群众的热情,开启群众的智慧,激发群众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着眼群众需要,适应群众口味,以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化深奥理论为通俗学说,实现最佳的导向效果。(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