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综艺 > 访谈

中华文明网

比“权威人士访谈”更重要的一次讲话

发布时间: 2016-05-17 14:25访谈
比“权威人士访谈”更重要的一次讲话...

◎智谷趋势丨严九元

“这是习近平自3年多前掌政以来,对中国经济发表的最详尽阐释。”香港南华早报这句评论所指的,并不是9日刊发在人民日报并引起朝野热议的“权威人士访谈”,而是10日公开的习近平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

很多人因9日的“权威人士访谈”而忽略了这份重量级讲话,但事实上,在这篇一万九千余字的讲话稿中,不仅从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梳理出中国经济所处的坐标定位,而且有针对性地回应党政系统的困惑。习近平本人公开对中国经济作如此详尽的阐释,还是首次。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梳理其脉络依次是:

1.经济发展新常态

2.新发展理念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理念落到实处

一句话,经济形势彻底变了,要怎么看,怎么办,讲话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纵观全文可以发现,在许多方面,习近平的讲话与《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专访内容一脉相承,不过有两大不同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最高层首次将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切割。

此前,外界在论及“供给侧改革”时,时常将减税作为此项改革思路的重头戏,甚至是衡量“供给侧改革”力度的首要标准。一句话,减税不给力,“供给侧改革”就会成为空话。这是典型的西方供给学派的看法。

但是,在讲话中,习近平明确进行了澄清:

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供给学派强调的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并且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将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切割,是对“供给侧改革”的中国特色的赋予。

第二点,自去年以来,股灾、E租宝等互联网金融骗局相继发生,金融风险引发关注,也暴露了监管机构的治理能力的短板。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提醒地方主政者:

一段时间以来,在安全生产、股票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方面连续发生的重大事件,一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各种项目、投资、金融活动,要深入研判、评估风险,不能见钱眼开,有奶就是娘。简政放权、先照后证不是不要管理了,该管的还要管,上级部门放的权,下级要接住,不能出现真空地带,这也是守土有责。

话说到这个份上,地方自然不能不加强金融管控。

此外,分析人士悦涛在其公号“深圳经济观察”(ID:shenzhenjingji)还注意到,在本次讲话中,重庆是习近平唯一提到、而且四次出现的地方省市。悦涛认为:

四提重庆,说明对重庆的高度认可,意在强调有为政府。

在讲话之前,习近平1月初刚考察过重庆。重庆的产业集聚,是典型的“有为政府”效果。借此给出的方向是:政府必须有为,而不是坐等市场送钱来,也不是等企业、靠银行、要中央。

反而地方政府的有为一旦见效,中央在政策上会给更大支持。

另外,重庆市长黄奇帆很可能有更进一步的空间。

此前对供给侧改革一直有两种声音:制度VS生产。习近平此次表述说明短期重点是生产端,制度改革是长期性工作,还要探索。

对地方政府来说,短期就是抓生产,而且要重视结构。中央可以放水,但不能将资本投入到无效资产和价格泡沫上。

重庆曾被指靠大量借贷发展,但这些资金没有推高当地通胀,没有炒地炒钱,而是进入实体产业,并形成产出和效益。

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提及“负面舆论和恶意炒作使一些干部模糊了视线、增加了困惑。

原则是有利于贯彻中央意志,有利于地方干事,有利于凝聚人心。但如何把握“善意的建议”,考验舆论管理部门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