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明中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明中华网 > 综艺 > 访谈

中华文明网

微访谈预告:完全可降解支架的进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 2016-05-23 10:53访谈
本期微访谈,我们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沈雳副主任医师与大家一起探讨「完全可降解支架的进展与创新...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被认为是冠脉介入治疗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支架在完成「使命」后,逐渐被人体吸收,完全吸收后血管仍保持通常,且可恢复正常的生理性舒缩,对保持血管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治疗目前也被称为血管修复治疗,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

有专家预言,10 年内生物可吸收支架将取代金属药物支架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流方式, 也将改变我们介入治疗的理念,从「治疗」(解决狭窄病变)到「修复」(恢复血管正常生理功能)的转变。

720X338.jpg

本期微访谈,我们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沈雳副主任医师与大家一起探讨「完全可降解支架的进展与创新」,专家的问答也会在火石创造的分享会上同步进行,可以关注公众号:火石在线(firestone-link),回复「听讲座」报名。欢迎大家踊跃提问!

沈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沈雳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山医院心内科科研秘书,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

参与研发的多个产品已转化上市或正在转化(三氧化二砷药物支架、国产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 Xinsorb、国际第一款深低温肾动脉交感神经冷冻消融导管等),参与建成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中国心血管器械孵化平台。参与创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创业培训交流平台——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

主持和参与国家 973,863,国家自然基金,上海科委科技创新项目等 10 余项,作为国家 863 课题的骨干,围绕「内皮修复」这一核心问题,开展新型药物支架的研发和相关分子机理的系列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近 SCI 论文 20 篇(最高 IF:7.394),多次在 TCT、ESC、EuroPcR、TCTAP、ICI、CIT、OCC 等国内外会议发言。获 2015 年中华心血管病年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会议「东方新星奖」。

机不可失,快快点击此处提问吧!

编辑: 任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