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导演做客锦江大讲堂漫谈私房故事
知名导演做客锦江大讲堂漫谈私房故事...
“小时候看一场坝坝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儿,我和小伙伴们会早早端着小板凳痴痴地等电影开演。”26日,生于眉山的知名导演王光利以“大哥哥”的身份出现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他与学生们分享了他很多极少提起的“私房故事”,漫谈一个乡村少年的逐梦之旅,畅谈互联网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知名导演王光利做客锦江学院大讲堂 漫谈私房故事 曹潇 摄
年少骑车零售百货,人们称他“小货郎”
“换针头线脑,买白布花布……”王光利回忆说,少时每个周末自己都会骑自行车到彭山采购百货,再驮回村里零售,“就像走街串巷的小货郎”。
王光利说,有时候半路上自行车胎没气了,他就只能推着一两百斤的货物慢慢走回家。回想起这些过往,他说:“当初那个‘村里的少年’如今走进大学讲堂给大学生讲故事,这是‘小货郎’万万没有想到的。”
“我是第一次来到锦江学院,却觉得非常亲切,也许是因为我出生在眉山的缘故吧。每次回家,走高速我都会路过彭山。”随后王光利给同学们讲起自己的故事,小的时候,对王光利来说,看电影算是稀罕事儿。
“为了看一场坝坝电影,他和小伙伴会早早端着板凳等候电影开场。”战争片是当时小男孩的最爱,在王导的印象中,那时候大家看电影都特别投入。头天晚上看了战争片,第二天早上起床哥哥告诉他说放电影的场子后面留着一大堆的子弹壳,他信以为真,兴冲冲地跑去捡子弹壳。当时的电影,给他留下了两个莫大的印象:电影放映员很棒;电影里的情景都是很真实的。
王光利导演的讲座座无虚席 曹潇 摄
师范生爱上电影 梦想一直在拐角
中学阶段,王光利读书特别用功,是父母和乡邻的骄傲。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报考了免费师范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多彩的大学生活,让他产生了对电影非常朦胧的想法。他说,搞艺术需要童子功,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大一时他就加入了学校的电影协会,满足了自己看电影的需要。
后来他成为了电影协会的会长,接触了越来越多热爱电影的人,对电影的朦胧好感也变得越来越炙热。在一次与老一辈电影人的交流中,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部像样的电影出来。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就是因为这样的誓言,他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坚持不懈,一路推陈出新,才有了后来从高校辞职专门做电影的经历,才有了《处女座》《太阳出来喜洋洋》《制服》《以为是老大》《深井食堂》等一系列电影作品的出炉。
“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邻家大哥云淡风轻的一句话,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畅谈互联网电影 现场互动迸思想火花
“你们的师兄,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张义玮现在是我的助理,负责网络大电影的宣传推广,电影片尾会有他的名字。”王导说,经过几年历练,这个锦江学院毕业生的名字会出现在制片人的行列,而且会越来越靠前。
谈起互联网电影之前,王导对锦江学院毕业生肯动脑筋、肯吃苦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互联网会催生很多奇迹。互联网是一个不关门的电影院,能同时放映多部电影,是电影反映的一次革命。互联网+娱乐行业带来了四个趋势:互联网电影收入将接近、等于甚至超过院线收入;互联网电影产业链非常庞大,一定会诞生一些国际性的互联网电影导演;互联网电影的消费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专为互联网而生的导演将会越来越多。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分夺秒地向王光利导演抛出了一个个有趣又令人深思的问题,王导都一一接招,从文艺片和商业片有没有好坏之分到网剧的未来发展,从摄影师是怎样炼成的到“一万小时有效功课的理论”,他侃侃而谈,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 上一篇:兰州市智慧父母大讲堂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开讲
- 下一篇:下一篇:美术学院名师大讲堂举办两期艺术讲座